香樟粉药性可以持续多久,你所不知道的樟树(十一):樟树中药炮制技艺
你所不知道的樟树(十一):樟树中药炮制技艺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
转载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独特的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是我国中医药事业中的奇葩,它自成体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久享盛誉。2014年8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一
东汉建安年间,道教灵宝派始祖葛玄及其继承人葛洪先后来到樟树阁皂山行医、采药、制药,前后长达40余年,这是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初创时期。 南宋侯逢丙在樟树设立中药炮制作坊,专门炮制中药材,为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开始形成。
樟树自古以来为中药材重要集散地,到明清时期发展成为药码头和南北川广药材总汇。樟树药人南拓北进,网络遍布全国,逐渐形成全国最大的药业帮“樟帮”,与“京帮”“川帮”三足鼎立数百年。樟树的中药炮制技艺也发展到鼎盛时期,在加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体系,无论药材的识别、选择、切制、加工,还是贮藏、煎服,都有秘传妙法,诸多独到之处。
二
药材好,药才好。中药炮制的前提是识别选择好的药材。樟树药工在原药材的选用上非常注重药材的产地和质量,确保用上品质最佳的道地药材。通过摸其质、拈其重、观其形、尝其味、嗅其气、听其声,从而分辨药材的品种、真伪、质级。另外还采用水浸法、火烧法等辅助办法加以鉴别,并强调药材的拣选、分级、整理,行话称为“抖择”。他们不惜工本,除杂去劣,以保证药材质量。
切制是根据药材形态和质地,加工成片、段、块、丝等各种式样的饮片,是中药炮制的重要一环。药材切制之前有洗药、润药两个环节,各有讲究。洗药包括洗、浸、泡。有的药材要浸泡多时,有的草类药材则要“抢水洗”,不能浸泡。润药是为了便于切制,润药讲究“润功”,润功之重要,在于不失药物有效成分。
切制最讲究“刀功”,樟帮各店号最佳刀工被称作“头刀”。“头刀”切出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简直是精美的工艺品。有“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肉桂薄肚片,黄柏骨牌片,甘草柳叶片,桂枝瓜子片,枳壳凤眼片,川芎蝴蝶双飞片,槟榔切108片,一粒马钱子切206片”的说法,被同行赞为“鬼斧神工,不类凡品”。
樟树炮制的饮片色、香、形、味、效俱佳,加工的成药剂型多样,门类齐全,疗效显著。明清间,朝廷派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长驻樟树采购药材,以供御医们为皇族治病健身之用,使樟帮的药材身价倍增,声名远扬。各地药商都把道地药材运到樟树,经这里炮制加工再销往全国,“药不过樟树不灵”声名远播。
三
审签:郑少忠
非遗简介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独特的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是中国具有自成体系的,在全国享有“药不过樟树不灵”遐迩闻名的精湛的制药工艺。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鲜明的地方特色。
历史源流
樟树中药材炮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公元前4500年前樊城堆人出土文物中的陶器、陶鬶(温酒器);殷商时期(公元前3000年前)吴城文化遗址中出土文物中的擂钵(粉碎器),前者说明樊城堆人学会了酒浸药物,后者说明吴城人使用“擂姜捣桂”,这是樟树中药材炮制原始技艺。
秦汉时期,樟树有文字记载:使用煮、烫(沸)、火器(熬)、碎、煅等方法处理中药材。
汉晋南北朝时期,有葛玄及其继承人葛洪先后在樟树阁皂山行医、采药、制药,其《肘后备急方》被樟树药业帮奉为中药材炮制之典籍,后译成多种外文,成为世界名著。书中的炮制技术,在原基础上增加了炒、蒸、火炮、炙、浸等方法,影响樟树药业千余年之久,是樟树中药材炮制之初创。
南宋遗民侯逢丙于1279年举家迁至樟树肆业药店,设立中药材炮制作坊,专门炮制中药材。他在原基础增加了泡、漂、拌、制霜、酥制、燀等方法,巩固了樟树中药炮制技艺之基石,为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建立了信誉。
明清时期是樟树中药炮制技艺的鼎盛时期,中药材炮制技艺分净制、切制火炮(炒、煅、煨、炙、炮)、水制(洗、淘、漂、飞、燀)、水火合制(煮、蒸、淬、焯)、霜制等,流传于长江、珠江二大流域13个省市自治区,形成全国最大的药业帮,简称“樟帮”。它与“京帮”、“川帮”三足鼎立800余年。
新中国成立后,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得以振兴,并有了一批炮制专家为其增添了力量。如:刀工切作技艺有余寿祥、胡宝芳,火工炮制技艺有刘长庚、张兴德、张欠生等。此后陆续形成了很多科研理论成果,影响巨大。
工艺特征
01 逢子必炒:樟树饮片炮制,有“逢子必炒,药香溢街”之说。逢子必炒,得其香气,炒至裂口,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药效。
工艺流程
药材的鉴别
选择品质优良的药材,是制出好药的前提。樟树的民间识药技能是医药行家多年在药堆里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所谓“观其形,摸其质,拈其重,尝其味,嗅其气,听其声”以辨真伪,定优劣。对形、质、味不易区分的药材,则辅之以水浸、火烧之法来鉴定。
药材的净制
药材的净制是中药炮制前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将采来的药材去除非药用部位、灰土、杂志、霉变、虫蛀等。药材净制方法一般有挑、捡、摘、揉、擦、砻、拭、刷、刮、碾、研、筛、颠簸、剪切、敲、挖、剥、轧、制绒、风选、水选等。除必须再经切制和炮炙的外,药材经净制之后即按质分等,上柜出售。
药材的切制
樟帮切制咀片,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洗浸、润、切制、干燥。其中润药最为关键,当地老药工有“七分润工,三分切工”,“润药是师父,切药是徒弟”的说法。
切制工具
主要切制工具有:片刀和铡刀。樟树出产的片刀和铡刀面小口薄,有“樟刀”之称。
步骤工艺
主要工艺有:洗、浸药、润药、切制。
药材的炮炙
樟树的药材炮炙是樟树药材制作技艺的中心所在,也是最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制虽繁,不惜工”,其主要特点是注重用不同辅料和方法,不同的炮制程度,达到不同临床应用的要求。《本草蒙筌》提出三纲九法:“凡药制造……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水制三:或渍、或泡、或洗之弗等;水火共制造者:若蒸、若煮而有二焉。余外制虽多端,总不离此二者。”
药材的干燥与贮藏
传承价值
01
影响价值
樟树中药材炮制技术的表现力、生命力、影响力,深受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际友人的青睐和关注,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并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当代国际上科研技术合作和经济开发合作以及科学文化交流中独具中国特色的优势强项之一。
02
实用价值
为过去、现在、将来其为人类健康事业,防病治病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价的。
03
传统文化价值
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的药文化精神,樟树药业人士将传统技术与文化代代相承并不断发扬,不断推动传统药业的持续发展,形成了今天别具特色的樟树药帮。
传承与发展
由于从事中药炮制脏、苦、累、收入微薄,许多原来从事炮制生产和研究的老药工和专家都转了行,年轻一代又不愿从事炮制工,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药厂开始用机器进行中药炮制。现在樟树独有的“樟帮”中药炮制技术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
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出版了两部著作:《樟树中药炮制全书》江西科技出版社1990版和《樟树中药传统炮制法》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版;《樟树地区中药加工炮制经验总结》荣获1984年江西省优秀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并获奖金1万元;《樟树中药炮制中独特的炒法》和《樟树中药炮制中独特的毒药炮制法》等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多部著作被带到国家级学术会大会交流。
传承人风采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