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论社鼠(晏子论社鼠文言文注释)
题解:
此篇题目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意思是: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别人交往。”交往愈久,别人愈尊敬他。
晏平仲:晏婴、字仲,谥号平仲,也称晏子,齐国相。(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一身言行忧国忧民,是有名之贤相。
原文:
圣人维①交道之衰,表齐臣以风世②焉。夫春秋交道之衰,惟不久敬故也。晏平仲则善矣。子不能表之以风世乎?
且古之论交者,曰:丽泽,③曰:他山,非徒④声气相通之谓。谓其历久不渝,而可资以终身也。春秋以来,世风日漓⑤而交情不古。其始起于偶相狎⑥,其继至于两相疏,夫子伤之,不得不举晏平仲以示则也。
曰:今之与人交者多矣,而孰是称善者哉?其在少相狎,长相优者,无论已,即至相忍为国。而斗鸡者启衅⑦,羞鳖⑧者怀怨,嫌隙之偶萌,其祸遂延于家国(批:即以大夫作陪,非泛论交道)。其为反召陵⑨,城私邑者固然矣。即至八卿⑩和睦,而瞻马首者,师以不济?。呼军门者,众以成禽?。携贰之不免,其害且见于封疆?。交之不善,岂非以交而不敬,敬而不久之故哉。
而晏平仲则异是,目击乎崔庆?之辈之无以克终?也。其初岂不一心?而相交之久,适以相倾。其所谓至而无归。聚而歼旃?(zhan)者,其风亦足耻矣。平仲即万不至此,而特恐敬之偶间,其交已易于顿疏也。想当年越石本下士?,而谢罪者不遑(批:二比贴切齐事,独见精核)。仆御岂知音,而荐引者必力。他若高国不以引为嫌,陈鲍不以生其忌。何莫非此久敬者,有以全始而全终也。
善何如也?心慨乎栾高之辈之终以起衅也。其始亦云竞爽,而相交之久,继以相疑。其所谓宠秩之不可,教诲之无从者,其事亦共著矣(批:熟于用左)。平仲即万不虑是,而特恐敬之不久,其交已难云无忝也。想当年季札号通材,而援为知己。叔向擅雅望,而乐为谈心。推之梁邱谄而迄无间言,黎弥谲而终鲜异议。何莫非其久敬者,有以潜移而默孚也。善何如也?人情每易于厌故,厌则敬之所由替也。
以观平仲,邲(bi)殿不以易其旧,爽垲(kai)不以易其新(批:即此可悟用典之法)。居处之际,且有执一不迁者。而义系金兰,岂至有间于风雨。遵斯道也,三却34可无尸于朝,七穆35可无讼于国,和衷济美,岂非世族之高风也哉?人情每至于轻人,轻则敬之所由弛也。以观平仲,踊屡36不忘夫闾里,祝诅37亦听诸国人。草野之微,且有无敢慢易者,而情殷搢接,岂反顿易其初心,推斯意也!
挂剑38不独擅其名,班荆39不独邀其誉。威仪攸摄,不亦千秋之令范40也哉?此夫子所以表平仲之善,以维春秋之友谊也夫。
“评语”
贴合大夫之交,精切不浮,其用左处皆从烹练而出,且处处顾照题旨,并非数典忘祖者可拟。
刘云溪
评语译文:文章符合士大夫的交往,精妙切合不浮华,凡是用《左传》的地方都从精炼挑选而出,并且处处按照题目意图,并不是晋大夫籍谈忘祖的人可比拟(晋国大夫籍淡不知道晋国曾受周王屋赏赐的史实。后来比喻忘本。称为数典忘组《左传·昭公十五年》)。
“评语”
汾滨胸有左癖,忆乙卯丙辰岁余待铨省,垣延汾滨课见辈读,每日必背诵左氏数卷,无关寒暑昼夜时,或篝灯坐则必援引杜林精义,为见辈条分缕析,娓娓不倦,此编盖示用左法程作也,良友不再,典型犹存,披阅一过,不胜宿草之恸。
又记
评语译文:汾滨胸中有《左传》的特别爱好,回忆乙卯、丙辰年,我等待选拔省察,在官署内邀请汾滨占卜,我看见同类(汾滨)读书,每日必须背诵《左传》几卷,不论寒暑、昼夜时间,或笼子罩着的火,或灯下坐谈,他必定引用杜林精义,为和他接触的同类人细密有条理的分析,而且谈论不倦,这篇文章大概表示运用《左传》规则章程所作了。今天良友已经去了,典范仍然存在,批阅过后,禁不住对旧有的荒野之友产生极度悲伤而大哭。
注:
文章开头孔子赞扬晏子交友厚道,批评那些不顾国家利益私欲膨胀的无耻之徒,二:举例赞扬晏子的礼贤下士,大公无私,三是歌颂晏子崇尚俭朴,克己奉公对国家的贡献和与民和谐相处的作风。
①维:思考
②风世:劝世,教化世人。以风其上(《诗经·大序》)
③丽泽、他山:丽泽:兑卦卦象是兑上,兑下,兑为泽。为水,为泽水并连一之象。泽水相通滋润,彼此受益,君子应该效法这种精神,文中君子提倡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研讨学业、讲习道义。他山: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中写的是一庄和谐的小园风光,可视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鼻祖。
④非徒:不是,仅仅,只。徒羡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漓:浅薄。
⑥其偶相狎:其:他们。偶相狎:偶然互相亲近。
⑦启衅:产生怨气。
⑧斗鸡者寻衅,羞鳖者怀怨:寻:随即。衅:冲动。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故事是季氏(季平子)与郈氏(郈昭伯)斗鸡而产生怨气,而后互相攻击,致使鲁国混乱。公父文伯在宴请鲁大夫南宫敬叔的酒席上。让露睹父为上宾。在进上鳖这道菜时,鳖小一些,露睹父很生气。请他吃鳖时,他说:“等鳖长大了,我再来吃吧。”于是……
⑨其行反召陵:其行:这种行为。反:背叛。召陵:地名,河南郾师东。意思是季氏、郈氏的行为背叛齐国、楚国及诸侯在召陵会盟时制定的互不侵犯礼仪(齐桓有召陵之师)。故事出自《左传·齐桓公伐楚》(鲁僖公)四年春天,齐桓公率齐国、并宋、陈、卫、郑等国军队侵伐蔡国后,又进攻楚国。楚国派使者说:我们两国各有边境,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要侵犯我们?齐国管仲说:我们先君姜太公受命于周召公,对于你国不上贡,周昭王南征没有回来,我们要向你们问个究竟,所以我们要讨伐你们的罪过。楚使说:应上贡的没有上贡,是我们的错误,昭王的不复还,那请问长江堤岸吧!诸侯联军继续前进,停留于楚国北部要塞外。夏季,楚成王又派屈完到诸侯军中交涉,终于使诸侯军后撤,停于召陵。齐桓公将军队列好,同屈完在战车上观看,并炫耀武力的战无不胜。屈完说:你如果用仁德来扶绥,谁敢不服你。你如果以暴力来对待,军队再多也没什么用处。屈完与各诸侯国进行了会盟。
⑩八卿:馬首是瞻:君国的八大高级官名、爵位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馬首是瞻:士兵看着将帅馬头的方向而进退。比喻:追随别人来决定行止。
?师以不济:师:军队。不济:不能救助。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马中钖《中山狼传》)
?军门成禽:军:军队。门:世族。成禽:好像飞禽一样。
?携贰封疆:携贰:有二心。封疆:分封的边界。
?崔庆:崔杼、庆封,齐国左右相。乱臣,崔杼弑庄公,庆封杀崔氏。故事是:史记:齐庄公六年:以前棠公妻子漂亮,棠公死后,崔杼娶回,其妻与庄公通奸,崔杼弑庄公,晏婴枕庄公尸体而哭,三踊而出。有人建议杀晏婴,崔杼说:“民之望也,舍之得民。”丁丑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为景公,景公封崔杼为左相,庆封为右相。崔庆与国人盟誓:“不与崔庆盟者死!”晏婴仰天叹说:“不惟忠于君立社稷者是从!”不肯盟誓。庆封准备杀晏子。崔杼说:忠臣也,舍之。景公元年,崔杼因家立嗣之事,庆封从中离间崔杼父子,趁机灭崔杼一族,庆封为相国,专权。景公三年十月,庆封骄横,不听政令。一日出猎,庆舍勾结田、鲍、高、栾氏,领家兵围攻庆封宫,击破。庆封归来,不能进入,投奔鲁国。又出奔吴国,吴给朱方地,聚族而居。鲁昭公四年(前538年)全家被楚灵王灭族。庆封背上斧钺在诸侯面前游行示众后被杀。
?克终:能够始终。
?聚而歼旃:语出吕氏春秋左传:善人富,谓之赏。 淫人富,谓之殃。天其殃之也, 其将聚而歼旃, 後楚伐吴, 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富了之后,会回报社会。邪恶的人富了后,他会给社会带来灾祸,天下也会遭受灾祸。他将要聚集人杀人灭族,以后楚国伐吴国,捉住庆封,消灭他全家族。旃:纯赤色的曲柄旗。文中指景公元年,庆封趁机灭崔杼一族。
?越石本下士:越石父,齐国大夫。在危难中晏子解救后推荐为大夫。
遑:惊惧。
仆御:车夫。
高国:高昭子、国惠子,官名,齐上卿。景公五十八年秋,景公病,命高昭子、国惠子立少子荼为太子,逐群公子迁居莱地。景公死,太子荼立,是为晏孺子。晏孺子元年,田乞假装服侍高、国,从中挑拨大夫与高、国的关系。六月,田乞、鲍牧与大夫以兵进入晏孺子宫,攻击高昭子,昭子听说,和国惠子救晏孺子,公(晏孺子)甲兵败,田乞之徒一直追赶不放。国惠子逃奔莒国,田乞杀高昭子,晏孺子被兄阳生(悼公)迁于苔,杀于幕下。
陈鲍:陈完,鲍国,贵族。齐景公时陈鲍与公族栾施、高疆斗争,栾高出奔。陈鲍瓜分了他们的家产。鲁昭公十年,有人报告陈完说:栾施、高疆(二人都是齐惠公的后代)准备攻打陈氏、鲍氏,也把这句话告诉了鲍氏。陈鲍两家发给族人甲衣,趁栾、高两人饮酒机会发起攻击。高疆听到陈、鲍要攻伐他们。他们为了先获得景公(挟持),于是攻打景公寝宫的虎门。晏婴穿着朝服站在虎门外面,陈、鲍、栾、高四家族都召他到自己的队伍中。但是晏婴哪家都不去。接受景公召见,进入宫中。鲁昭公十年五月庚辰日,齐景公的部队和栾氏、高氏的族人战于稷门,把栾、高氏打败,栾高出奔鲁国。陈、鲍氏瓜分了他们的财产。晏婴让陈完把得到的财富全部送给了齐景公。
何莫非:何:无实在意义,莫非:表示反问,译为如果不是或难道。
善何如也,心慨乎:栾高:善何如也:善:好事。何如也:怎么样了?心慨乎:心中感慨而叹息了。栾高:栾,齐大夫栾施,高,齐大夫高疆。公元前532年,栾施、高疆二人嗜酒,两人投契,与田无宇、鲍国疏远,四族遂分为两党。齐景公十四年,栾、高两人互相进攻。
秩:俸禄。
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季札:《史记 吴太伯世家》记载,吴王四子公子札封于延陵,也称延陵公子。季札淡泊名利,辞让王位,曾为孔子老师。
叔向:姬姓,羊舌氏,名肹,又称叔誉,封于杨(山西洪洞县)以邑为氏。出身晋国公族,历事悼公、平公、昭公。
梁邱拒:齐国大夫,为人热情开朗,爱投人所好,喜于揣摩齐景公心思。晏子称其为社鼠。(危险人物)在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中,晏子批评梁邱拒能同而不能和。
同:绝对一致。
和:配合调和。
迄无间言:终究没有挑拨离间的语言。
黎弥谲:众多弥漫的欺诈。
善故敬:善:赞许。故:老朋友。敬:重视。
邲殿:古代河南荥阳东北的殿堂。
爽垲:地势高且干燥明亮。典出《左传·景公欲更晏子之宅》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溢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意思是:当初,齐景公想要为晏子换住宅,对晏子说:你的房子靠近市场,下湿狭窄,而且声音喧闹,尘土飞扬。,不宜居住,请给你更换一个干燥明亮的地方。 踊屡不忘夫闾里:升官多次不忘故居。鲁昭公三年(前539年),晏子出使晋国,齐景公为晏婴重建住宅,晏婴回到齐国后,新居建成,晏婴拜谢景公后,毁掉新居又迁回旧居原址,把房子建成原来的样子,为抑制奢侈做出了表率。
祝诅:乡俗祭祀。
挂剑:悬挂宝剑。比喻:脱离官场,回乡务农。庄公死,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史记》)
班荆:尊重妻子。
令范:令:官员。范:典范。
译文:
夫子说:晏平仲会与人长久交往,为此受人尊敬
孔子思考人情交往道德风尚的衰落,表扬齐国大臣晏平仲,并把他作为模范劝人学习了。孔子认为:春秋人世交往道德和正义风气衰落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不能长久的相互尊重。但是晏平仲在这样的环境下,很会这种交际了。于此:孔子能不表扬平仲的交往事实去作为模范劝人学习吗?
况且古时讨论交情的人,倡导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商量研究学问纠正缺点共同进步”,又说:“他山之石,运来琢玉的精神,可以借鉴利用。”这不是仅仅的声望名誉语气相通的说法了,这是说经久不变的交友规则,并且每个交友的人都可以借鉴利用于终身了。然而:春秋时代以来,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浅薄,交情也失去原来的厚道。追查不厚道的原因:他们开始起于偶然带有目的的相互亲近,而后他们发展到相互疏远,孔子很伤感,所以不得不举晏平仲交友厚道的例子做为交友示范原则了。
他说:“现在人与人交往者很多,谁是最值得称为善于交往的朋友呢?就是那些从小一块交往,他们亲近相戏,长大后仍然是情深义重的人,不论过去的事怎么样,到后来能为了家庭,邦国而大公无私相互忍让,这是值得交往的人”。当然:对于季氏、郈氏为斗鸡而产生怨气,随即冲动于互相攻击并给国家带来灾祸。又比如:公父“文伯”宴请鲁国大夫“南宫敬叔”的酒席上让客人“露睹父”为上宾,在进上鳖这道菜时,鳖小一些,露睹父嫌小而心怀怨气,请他吃鳖时,他说:等鳖长大了,我再来吃吧!于是造成他们的仇怨偶然萌动,为私欲不顾大局,使祸害马上蔓延于家庭国家。他们的行为背叛齐楚等国在召陵制定的仁德礼仪制度。所以他们在自已的封地上做城墙、城楼,也是自然的事了。当时,国家即便是达到八卿和睦,追随将帅指挥的军队也不能起到救助作用了。这时呼叫管理军队的君王本家出面调和也无济于事,部队已经像飞禽一样乱作一团了。遇到这种情况当然有二心的人免不了。这个害处(弊病)况且出现在总揽军政大权的官员,原因是国家给予他们的权力太大了,也是他们互相交往不好的结果。这个结果: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在交往中互相不尊敬,或尊重对方时间不长久的缘故吗?
可是,晏平仲的与人交往和他们不一样。我(夫子)亲眼看到,齐国左右相“崔杼”、“庆封”这些人,他们交往没有约束到善终了。开始难道他们不一心?谁知他们相互交往时间久了,到了适宜自己争夺利益之时就开始相互加害了。这就是说:有交情的开始而没有得到长久的结果。特别是庆封离间崔杼父子,趁机消灭崔杼一族,使灾祸蔓延齐国,这种品德作风最卑鄙无耻了。当然:晏平仲永远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因为平仲特别害怕人尊敬于无缘无故的偶然之间,而交往不久已经马上转变为疏远了。现在回想“平仲”当年以马赎出“越石父”,邀请为上宾的礼贤下士作为,他失礼后向越石父赔礼道歉而不急迫惊惧。他的车夫并不是他的知音朋友,因为车夫人品好,平仲努力举荐为国家大夫。平仲的作为:好像齐国上卿“高昭子”、“国惠子”两个高官没有因为他引荐别人而产生误会。“陈完”、“鲍国”这两个贵族对他的作为也没有产生忌妒。如果平仲不是这样值得长久尊敬的人,他的交友能够全始并全终呢?
善于交往怎么样?平仲心中感慨而叹息!“栾施”、“高疆”之辈的交往终于产生了怨气。他们开始交往也说很爽快,然而他们交往的时间久了,即产生了互相猜疑。主要原因是:互相争夺鲁君的宠爱与俸禄,最终因为双方不能可心,达不到目的而引发争斗。为此:他们的所作所为,作为反面教材教育了没有追随他们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众人也都知道了。虽然,平仲(晏子)交友即使一万个不考虑这个结果,也是特别害怕交往之中双方尊敬不能长久,这个交情已经很难说自己没有责任了。回想当年吴王四公子“季札”:人称为有明白人情事理的才能(见识、交际判断),平仲因而任用为知己朋友,他听从了季札真诚的劝诫,将大权和封邑交还鲁国,从而避免了“栾施”、“高疆”争斗使他难为。晋国公族大夫叔向通晓交际名望,鲁昭公三年,齐景公派平仲出使晋国(故事出自左传晏子如晋),平仲兴高采烈与叔向互相谈心,结为好友。再看齐国大夫“梁邱据”那么爱奉承讨好国君的人,而始终没有离间挑拨晏平仲与国君关系的语言(晏子春秋)。再看,当时社会上弥漫众多的欺诈,可是对平仲的为人始终没有不同的说法。如果平仲不是这么交友长久值得尊敬的人,又怎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使人信服了?赞许又怎么样?人情往往改变于:讨厌抛弃老朋友,讨厌抛弃的原因是:由于对新朋友的重视而代替了老朋友。平仲不是这样喜新厌旧的人。
我们以事实观察平仲:邲殿没有因为陈旧而更换重修,齐景公为他选择地势高,干燥明亮的地方建造住宅,平仲毁掉新宅,又迁移回旧居居住,他为抑制奢侈做出了表率。他居住的地方因为有他平仲居住,所以一直没有乔迁出去的人。他认为交往接触朋友既然义结金兰,难道能受别人离间挑拨在患难风雨之中吗?我们再沿着平仲走过的路看:在他执掌大权中:三次不接受景公的赐与并退还封邑的俭朴作风思想影响,因此,没有因为征收赋税而饿死百姓于荒郊的。他制定的七条和畅章程,使社会上没有告状的人,更别说告状于朝廷之中了。平仲与人共同协力克服困难,使社会达到了和谐与生活美满,这难道不是有道德的世族(贵族)高风治理的结果吗?人情往往是小看、轻视人,小看人的原因是由于尊重的放松而造成的。按照这个道理:我们看平仲,屡次升官不忘家乡。乡俗祭祀也按百姓的风俗。农村虽小,文仲一直不敢慢待乡民或者改变风俗,并且情义殷切与百姓互相联系。平仲难道要马上反省:他要移风易俗的最初心意,推行他的维新思想了?
平仲不做官不是为了超群出众据有清高的名望,尊重妻子也不是为了独自邀名沽誉。倒是他威严执掌法度:长久代替君主处理国政的事迹,不也是千秋的官员学习仿效的模范人物吗?这是孔夫子表扬平仲善于交往的原则,也可作为维持与联系春秋交往的友谊而示范了。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