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冰柜 通电多久可以用,打开新买的小冰箱,隔离再多天我也不慌
打开新买的小冰箱,隔离再多天我也不慌
这个春天,你家新添置冰箱冰柜了吗?
有数据显示,4月以来,冰柜的总体销量同比猛增75%,这些销量订单中,90后、95后年轻人占据了三成以上。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了一群为了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感而添置冰柜的年轻人,他们之中:
有的人身处上海,即便在疫情爆发前就有囤货的习惯,但依然懊悔没有提前多置办一个大冰箱,以至于上海物流情况缓解一些后,马上添置了一个新冰柜;
有的人在北京疫情严峻之前,家中就一直有一个冰箱、一个冰柜,并在今年又深感存储空间不足,新增一个冰柜来满足囤货不足的焦虑感;还有的人把冰箱一路从北京运到上海,成功地缓解了疫情爆发初期物资不足的情况。
正如文中几位采访对象所说,冰箱、冰柜无非是增加人们在应对疫情时的安全感,但眼下没人知道疫情何时结束,这些确定的、能短期内让人心情愉悦的购物,又有何不可呢?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沐秋、马孔多、蜜思桃
编辑 | 卓然
梦然 34岁 上海 全职主妇
前两天我在网上订的冰柜到了,刚收到货,我本能般地在叮咚买菜上下单了700多块钱的蔬菜,把冰柜塞满,但我觉得好像还是买小了。
上海第一次封控是在3月底,当天晚上五点贴的公告,说凌晨十二点开始封控。我当时在烧菜没注意,是我老公回来的时候跟我说要封,我连饭都没吃就马上跑去菜市场。
当时整个菜市场热火朝天的,天已经很黑了,但还有很多人都在里面抢购,我买了大概700多块钱,肉、菜、鸡蛋这种都买回来了。接着我又在京东上抢了有1000块钱的菜,几乎就是按照冰箱的容积去买的,尽可能地把它全部塞满。
当时也不知道要封控多久,之前其他小区也没有类似的案例。我有一个朋友他们住在杨浦,那边的物资也很匮乏,但他们家就两个人,孩子不在身边,所以也无所谓自己吃得好不好,抢不抢得到都比较佛系。
但我家里有两个孩子,四口人,家里的生活用品都是按照半年的标准去存的,不过菜和肉这种你得天天烧。妹妹还比较小,吃的比较精细,不像我们大人随便吃一点就行。所以还是能买多少买多少,但没想到还是不太够。
而且本来刚开始封控的时候,我家里还可以收快递,不管是天猫超市,还是淘宝、京东买菜都能收,所以没有太大的感觉。
我还上网看了冷冻菜的方法,保鲜后拿出来炒一炒就行了。我们家是不会有意识地去节省的,毕竟孩子在,为了孩子必须要翻着花样去烧。
但是4月1号开始,我们连楼都不能出了,叮咚的全部站点也停了。那个时候我开始慌了,因为所有的快递都说不被允许送到上海,那边也不发了只能在叮咚上碰运气抢菜。
所幸后续的物资还算充足,居委会已经第十二次发放物资了,今天还要发水果,还有点蔬菜。米和油都发了两次,后面还有面粉、油盐酱醋、洗发水、沐浴露、拌饭菜,各种你想得到的都有。这20多天一点都没愁,冰箱还是满满的。
但我还是很担心,可能囤货成癖了,总感觉好像不太够。但我们家的冰箱还是之前买的,只有1.7米高,房子太小也换不了更大的冰箱。
后来,我听说金山那边物流仓库解封后,马上在电商平台上下单买了一个海尔的金色立式冷柜,花了1749元。幸好我千叮咛万嘱咐师傅一定要按时送来,第二天他的通行证就过期了,那时又啥也收不到了。
以前还不理解老一辈人总囤柴米油盐,当时觉得电商、各种买菜平台那么方便,想要什么直接下单吃新鲜的不好吗?现在才知道,囤货给人的安全感真是别的东西无法比拟。
也幸好我们家因为孩子多,经常在双十一、各种购物节的时候囤生活用品,所以封控以后,我们还有很多奶粉、尿不湿可以帮到那些真正有需要的邻居。
宋观一 男 40岁 设计师&美食摄影师
我的本职工作是美食摄影师。为了创作,我在宋庄租了一套300平的复式场地做工作室,平时招待的朋友多,所以经常会准备一些方便的食材。
冰箱里,我除了囤那些有特色的食物,天南地北的朋友们也总是快递给我不少特色美味。一开始,我只有一个156升的小冰箱,很快就塞不下东西了,最后从双开门、再一路升级到大冰柜,才基本能满足我的日常需求。
冰柜给我的帮助不仅是可以存储更多的食物,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充沛的安全感。
在我的冰柜里,常年存着黑猪肋排、潮汕的手打牛肉丸、厄瓜多尔的大虾、方便煎烤的牛排、妈妈亲手包的冻水饺、还有海南的文昌鸡……
我的第一个冰柜是北京去年疫情期间买的。当时附近超市歇业,我就去闲鱼上淘了一个二手海尔冰柜,八成新,650元钱。
这个冰柜的上一个主人是个小店店主,受疫情影响,他的小店无法继续经营,所以选择清空库存回老家,正好被我捡漏。
最近北京的疫情又开始严峻,朋友们也开始跟着我一起买冰柜。现在,我的冰箱主要储存蔬菜、饮料、调料,而冰柜则囤了各种你能想到的冻品。可以说,即便是居家隔离无法买菜的情况下,我也可以做到一个月都荤素兼备,四菜一汤。
都说,童年的安全感缺失需要用一生去自我治愈,囤积物品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大家都各自囤放了自己喜爱的食物,能不能消耗掉倒未必,有时候甚至忘记囤了什么,但安全感却是满满的。
疫情期间,一个人居家也可以享受地道美味,海南的椰子鸡火锅正飘香,丝毫不逊色餐厅里的味道。这是我现在所享受到的便利和幸福感。甚至可以为来这里“蹭饭”的朋友们,迅速的准备出美味的大餐。不必提前花费时间精力去采买。
与此同时,对门邻居也搬来了新的美的冰柜,我们还约定好,如果彼此的食物有富余,还可以一起交换食材增加菜式。
韩琳 北京 35岁 编剧&美食撰稿人
我小时候,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奶奶的冰箱。当时我很嫌弃这个冰箱,奶奶总是把里面赛得满满的,恨不能存上能吃一整年的冻猪肉。
爸妈也继承了奶奶的爱囤货的习惯,我们家的冰箱也被塞得满当,后来他们发发现实在塞不下了,甚至买了个大冰柜。除了自己采购的东西,还囤了亲朋好友送的各种鸡鸭鱼肉,无论有多少个冰柜、冰箱,都能被他们填满。
我一度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很不健康。毕竟,现在有方便的物流、各种买菜平台,吃什么都是新鲜的才最健康。
但无奈,可能是有了祖辈和父辈的习惯,再加上我生活在北京郊区,我的冰箱里也一直存着各种东西。我喜欢买调料、各种半成品预制菜,但买完塞到冰箱后,又经常忘记这些东西,导致冰箱也一度满满当当。
现在我家里也有一个216L三门格兰仕冰箱,还有一个63L小冰柜。如果不过分囤积的话,小冰柜还勉强够用,还时常面临放不下的窘况,为了控制自己少买物资,一直在忍耐。
即便这样,很多生鲜水果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入仓。只能摆放在外面等待,或忘记吃掉,或冰箱里面烂掉,令我痛心疾首。比如,过年的时候就因为好吃的太多忘记了,导致朋友送来两箱子的水果全部坏掉,简直太可惜了。
上个月,北京疫情形势不明朗,我的安全感一下就动摇了,特别担心自己突然爆发,半夜又下单一个大冰柜做存储,这样家里就更没处下脚了。
最后,我还是选了一个156L蒂夫尼蓝的小冰箱,目前还没到货,运输不太给力,但我已经满心期,规划好它的摆放位置了。
郑朵 26岁 上海 母婴媒体编辑
我的冰箱是我“北漂”时买的,现在被我带到了上海陪着我一起“沪漂”。
在北京那段时间,我工作巨忙,要么忙得吃不上饭,要么就是叫外卖,上厕所都是掐着表的,更别谈花时间自己做饭了。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我暗下决心,再也不要吃外卖了。不管有多忙,我都要挤出时间,做点吃的,哪怕煎个荷包蛋也总比外面小作坊的外卖健康干净得多。
可是,我合租的房子是群租房,并没有冰箱,不能保存食物。
为此,我买了一只小型冰箱,平时买点速冻水饺和肉放在冷冻里,买点蔬菜、饮料和零食放在冷藏里。
用了一段时间后,我身体状态明显比以前健康多了,脸上也少了很多油疙瘩。最令人惊奇的是,我发现我的生活成本也降低了,以前每个月在吃上面花费至少要两三千,现在只要一千多。
结束北漂,来到上海后,这只冰箱也被我寄到了上海。今年这次上海疫情,网上、朋友圈、微信群里,到处都是团菜抢菜的消息,我其实一点都不慌,因为我们社区供菜正常,有时候都吃不完,所以我很怀疑我到底是在不在上海。
我的室友,平时不做饭,都是出去吃的,现在餐饮店被封了,社区送来的菜,她还没想好怎么做,过两天就烂掉了,有的是冷冻肉,没冰箱的话等于你要一天就吃完这一大袋子肉。
我因为有冰箱保存,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送来的蔬菜和肉,放到冰箱里,想吃就拿出来吃。吃完了,刚好社区又要送菜过来了。
室友很艳羡我的小冰箱,在我的带动下,最近也下单了一个小冰箱。
我最爱喝冰镇可乐和冷饮,这是我一年四季必备的。以前也合租过有公共冰箱的房子,但是我买来的零食饮料总会莫名其妙地变少。总有一些手脚不干净的室友,爱偷别人的东西。更无奈的是,合租室友三四个,你还抓不到偷东西的贼。
我每周都会买一点可乐,放进我的小冰箱里,压力大的时候,就拉开一罐可乐,边喝边看电影,整个人都放空了。
我很享受碳酸饮料和糖分带给我的满足和快乐。
这次上海疫情,抢不到可乐。想了很多办法,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团购可乐的微信群,不过每个人每次只能买几罐。虽然喝的可乐次数比平时少了,但是相比较大部分在上海还在抢菜的人来说,我已经感到很知足了。
我的这只小冰箱,可以说是我的藏宝箱,里面有吃的有喝的。在这个钢铁城市森林里,它带给我的安全感不亚于金钱和爱情。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