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树上(生活在树上满分作文原文)

原文第一段: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生活在树上(生活在树上满分作文原文)

说人话:家庭与社会的传统观念和准则用来指导现在的生活已经过时,好像我们什么都可以做,但我想和传统保持若有若无的联系好过完全脱离它们。

原文第二段: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说人话:我们天性喜欢标新立异,(题外话:且不论对人下这个判定是否正确,至少在理科生看来缺少严谨科学根据)但是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即使我们已经想好了具体怎么做,也不能百分百确定自己就是对的。

原文第三段:“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说人话:我们是所处社会群体的一员,是社会性动物,想做成点事情都要依靠社会和他人。我们轻视社会和家庭,主要是缺乏阅历所致。这种偏见导致的傲慢比知性的傲慢更要不得(题外话:偏见导致的傲慢是愚蠢,知性导致的傲慢是骄傲)

原文第四段: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说人话:我们只能通过经历和体验生活来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是在实实在在的经历和体验着生活。如果我们一味标新立异,反抗传统,那是不是也会导致自我膨胀,丢失自我呢?

原文第五段: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说人话:从传统的家庭和社会的观念来评价我们自己是偏狭的。但是我们反对的不应该是他们的评价,而是他们评价中错误的和反智的一面。我们要取得自己所渴望的成功,必须经历一个负重前行的艰辛过程。比如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我们别急匆匆跳出来鄙视。

原文第六段: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说人话:每个人的理想是可以不同,实现理想的路径也可以各有千秋。(题外话:站着把钱赚了和跪着把钱赚了)如果我们在追逐理想时,涉足到权力而不可自拔,这究竟算是达成理想还是理想泯灭?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改变着我们。我们何不承认自己是社会性动物,也承认自己有可能是轻狂的。让我们保持言语上沉默和心态上的开放,行动起来,先体验生活。

原文第七段: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说人话:我们和社会家庭传统保持一定距离以体现个性,又不沉溺于标新立异的感觉。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整体点评:本文立意是对青少年伙伴中的一味标新立异,嫌弃传统的思想进行劝诫,并提出了自己认为可以采纳的行为方式。作为一个高中生,思想和文笔兼具老成和锐利,这篇文章被打为满分是没什么大的问题的。

唯一可以诟病的地方就是表达方式过于学术化,引用过多,令人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这可能是某些“如何获取高考作文高分培训班”之类的教育影响。话说回来“上有所好,下必行之”,如果阅卷老师,提倡少引用,简单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学生们的作文也许会给社会带来更多思想上的惊喜。实质大于形式,我们会计学上的这句名言,希望能得到阅卷老师们的重视啊!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