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气功养生网(实用中医气功养生法)
纠错气功定义
作者:张洪林(中国中医科学院气功研究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气功顾问)
作者
(为了方便读者们阅读理解,编者自己加了小标题。)
为了搞清楚气功的本质是否与“气”有关,吾上下而求索
前面我介绍了自己毅然决然做出抉择,从对经络实质和针灸机制的研究方向转为研究气功作用的科学机制。这个抉择并非头脑一热的感情用事,恰恰是感情上真地喜欢上了气功的结果,在这个事情上您给我戴个喜新厌旧的帽子我会完全接受,不会狡辩的。
说起来我与气功还是挺有缘分的。我的曾经被错划右派的父亲,是故乡一位救过很多人命受人们们尊重信赖的名中医。父亲是很好学的,我的学习品质应该与从小受他经常手不释卷榜样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父亲那时为了与时俱进了解医学进展动态,很早就订阅了中医杂志。早在1966年文革期间,我宅在家里学中医针灸时,就把父亲订阅的中医杂志全部找来阅读,杂志中偶尔出现一篇气功方面的文章,我也顺便搂几眼,自己从那时对气功就有了初步印象,只是当时我学习聚焦的核心是中医针灸,没有在气功上下功夫去学练。
1978年考研后,由于经济太困难不敢在饮食上多花费导致营养不良,不仅骨质疏松引发胸椎发生压缩性骨折,整个身体的免疫功能也受影响,每年都经常感冒发烧扁桃体发炎化脓,每次都要靠注射青霉素解除病痛。为了增强体质,我想到了气功方法,正巧那时也是社会大众学练气功的热潮逐渐加温的时候。我当时就作为社会大众气功爱好者的一员,加入了学练气功的队伍了。那时流行的什么站桩啊,鹤翔桩啊,我都学练过。那时对功法讲的云山雾罩的理论似懂非懂,我主要就是按照练功的要求锻炼就是了。算是我挺有点儿悟性吧,我很快就能进入要求的“一念代万念”的入静状态了。这样坚持学练了几个月,身体明显感觉有了不小的变化。首先就是睡眠质量大大提高了,包括偶尔上床后想事情睡不着了,只要一用气功放松入静的方法,马上就入睡了。更重要的变化是不再频繁感冒了,很久才有点儿感冒,症状很轻微,尤其是扁桃体再也不发炎化脓了。这些发生在我这个专业探讨科学机制的科研人员身体的显著变化,让我对气功作用的现代科学机制是什么产生了浓厚兴趣。也正是这个原因,在我有了改变针灸研究方向想法时,毫不犹豫地抓住了科学院创建气功研究室的难得机会。
真正从事气功科学机制专业研究了,我第一个想搞清楚的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是气功?这是个关于气功概念和定义的最基础问题。
首先,我请教当时的气功研究室主任焦国瑞教授。平时我尊称他为“焦老”。焦老是位很开明的中医,与唯中医为上类型的老中医很不同。他在50年代就步入气功领域,到我们俩认识的时候,他已经是国内气功专业队伍知名的学术权威人物。他对我这个中西医结合型的科研人员很是欣赏和相信,经常与我从中医和现代医学两方面讨论气功学术问题,尤其在我为了更好地研究气功,决定去学习心理学问题上,焦老不仅没有阻拦,而且非常赞同,主动提出我学习心理学的费用都从研究室经费报销,让我非常感动。他还请我每周给他和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气功研究室全体人员们讲一次刚学过的心理学课。尤其同意我的建议,研究室出资让所有研究生都去学习心理学,把心理学当作必修课。
面对我的请教,焦老对什么是气功的答复非常简洁易懂:气功是对人体元气进行锻炼的功夫。我说的简洁易懂,是因为我学习了中医,懂的焦老说的“元气”的概念。对于没学习过中医的人,一定会在看了这个气功是什么的解释后,接着问那么元气是什么呢?从逻辑学角度看,焦老的解释是用一个未知去解释另一个未知,结果还是未知。其实焦老的解答是中医出身的他,积几十年自己的中医与气功理论和实践最正统的解答了,也是那时国内气功专业人员的共识。包括当时出版的由全国气功权威专家们编写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分卷》,对气功概念的论述也是这样。我遍查国内所有有名气的气功人物的气功定义,除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刘贵珍院长的认识有些差别外,概莫如此了。然而,对于我这个非常重视逻辑知识学习的人来说,这个对气功概念用未知解释未知的定义我可以理解,但是认为距离逻辑学概念定义的规范差着十万八千里!我决定对这个气功理论大厦具有奠基意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气功的概念,用自己的方式去获取科学的解释。
我的做法不复杂,就是查找与气功概念定义有关的所有历史资料。这项工作虽然也不复杂,但是非常繁琐辛苦耗时,工作量巨大,因为要到处去图书馆等地方查阅收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随着资料的逐渐积累,气功发展历史脉络的越来越清晰,我越来越不敢相信在眼前显现的逻辑事实,以往的气功定义出现了重大的历史失误!!!在这里,我省略掉细节,仅给朋友们把主要事实讲清楚。
凡事应该先有标准,气功既然被公认是中医的组成部分,那么首先就要看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气功概念是怎么论述的。本来我想给自己省点力气走个捷径,查找前人对《黄帝内经》所有论述气功内容的研究整理结果,然而楞没有发现一个人做过这个重要工作。没有人做过,我就做个给后人乘凉的栽树开创者吧。我就找来《黄帝内经》从头到尾一页一页,一行一行地读,把凡是与气功有关的句子全部摘录下来。摘录结束发现,共有18个篇章20处论述气功内容。20处中,与气功概念相关的内容如下:
《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素问·刺法论》:“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
《灵枢·始终篇》:“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
《灵枢·本藏篇》:“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魄魂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也。”
《灵枢·上膈篇》:“恬淡无为,乃能行气。”
《灵枢·大惑论》:“独暝独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
《黄帝内经》
朋友们可能说,张教授,您罗列这些原文干什么,我不懂你们中医的医古文啊!我告诉您说,您不必懂医古文,我只是向您展示史实证据。您只要看到这么多句子中有最核心的内容“神”字就可以了。
以上论述,足以说明《黄帝内经》已经从逻辑学对概念定义要求的角度,明确了气功的本质特征及基本概念。一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和“恬淡无为,乃能行气”,充分表达了通过主动调神促使气机随之协调的“神”与“气”主从关系,亦即主动的自我心理调整影响自身生理功能。充分显示了“调神”是气功的本质特征。上述与气功有关的条目中,“精神内守”、“独立守神”、“传精神”、“通神明”、“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净神不乱思”、“占神往来”、“专意一神”、“必一其神”、“御精神,收魂魄”、“精神专直”、“心和调”、“安心定气”等这么多专一内容的论述,清楚地证明了“调神”是气功任何其它非本质特征都不可替代的本质特征。
气功到底是什么?如何定义?
可以说,气功是中医调神理论、情志理论具体指导和应用的学科。如果用中医语言为气功下定义的话,可以说气功是通过调神来促使气机协调(所谓心平气和),以实现防治疾病目的的锻炼方法。如果用现代语言来概括气功,可以说气功是通过自我心理调整促使生理功能变得协调,以实现防治疾病目的的自我心身锻炼方法。
根据气功的锻炼方式,也可将其定义为:气功是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使意识进入自我催眠(入静)状态,通过良性的心理调整,使体内各系统生理功能趋向协调,甚至使某些病变的形态实质得以修复,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类自我心身锻炼方法。
中医处于老祖宗位置最经典的著作《黄帝内经》对气功概念的理论阐述无以复加得这么清楚了,古人在练功实践上是怎么落实这个指导思想的呢?我继续学习和寻找史实资料。仅以被中医界奉为药王医祖级人物,唐代孙思邈介绍的练功过程看气功的本质特征和概念是怎样体现的吧。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记载:“闭目存思,想见空中太和元气,如紫云成盖,五色分明,下入毛际,渐渐入顶,如雨初晴,云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脑,渐渐下入腹中,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如水渗入地,若彻,则觉腹中有声,汩汩然,意专思存,不得外援,斯须,则自达于涌泉”。
懂得心理学知识的人从这段论述中可清楚地看出,这一练功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围绕着自我暗示核心,聚精汇神地自我想象、自我注意、自我感知的自我心理调节过程。这一过程中“想见”的“太和元气”及其从头到脚的运行途径,也完全是以自我想象的内容进行自我暗示的结果。通过这种想象,摈除杂念,忘却烦恼,将自己带入一个令自己心旷神怡的意境中,形成一种美好的心理情绪状态,亦即气功入静状态(所谓“一念代万念)。这段功法介绍从实践方面证实了气功的本质特征和概念是调神而非练气。
既然古人早从理论和功法实践上明确了气功的概念,其本质特征是怎么从调神变换成了练元气了呢?
既然原本就没有“气”,凭什么后来命名为“气功”?原来是刘贵珍搞错了!
很多朋友可能还不知道,气功虽然有数千年历史,但是,数千年来,气功一直在民间流传,并没有当今“气功”这样一个统一的称呼。
这类锻炼方法或因其强调姿势、呼吸、意念的不同,或因其来源于医、儒、道、佛、武之差异等等,有很多称呼。例如导引、吐呐、行气、服气、食气、坐忘、静坐、守神、内功、炼丹、坐禅……追溯现代气功发展的历史,前述各种各样称呼的锻炼方法最后被统称为“气功”,并得以在全国推广普及,刘贵珍先生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理清刘贵珍先生的一些重要史实,对认识气功一词在50年代后被确定下来及其内涵衍变的情况是很有帮助的。
气功就是心理暗示疗法
刘贵珍,男,1920年生于河北省威县大寺庄,1945年参加工作,1956年开始担任北戴河气功疗养院院长,1984年12月27日病逝。刘贵珍在自己的著作中介绍他1945年参加工作后:“我患有严重的胃溃疡病,长期胃病的折磨,又引起失眠。在解放区医疗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经介绍跟本乡刘渡舟老师(一位农民)练内养功,诚心诚意地练了一百零二天,我的胃溃疡病好了,其它症状也随之减轻。”
刘贵珍学会内养功治好了自己的病后,又将这种方法教给别的患者,这些患者也获得疗效。这个情况逐渐得到了邢台地委、唐山市委以及河北省卫生厅的重视和支持。后来,由河北省的卫生厅厅长组织,他们在一起商定,将刘贵珍的锻炼方法和前述多种称呼的锻炼方法统一叫做气功。刘贵珍在他的著作中写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导引法、内养功、吐呐法、内功、深呼吸、静坐呼吸养生法等,虽然名称不同,均属于气功之前身。”又说:“‘气功’这个词概括了静坐、吐呐、导引、内功等修练方法。因为气功运用于防病、治病,故名为‘气功疗法’。”
刘贵珍之所以选择“气功”一词命名而没有选择其它词汇,是因为他所练的功法属于吐呐类、是以强调呼吸为特征的。这个功法要求吸气后停住,然后再慢慢地呼气。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个功法是要求练功人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用呼吸这一个念头取代其它杂念,来帮助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换言之,呼吸方法主要是吸引注意力帮助入静的手段,而不是气功的本质特征。然而,极其遗憾的是,刘贵珍的逻辑素养使他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在自己的代表作中写到:“为什么称它为气功疗法呢?‘气’这个字在这里是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也是俗语说的要练得有’功夫’,将这种气功疗法,经用医学观点加以整理研究,并且用到治疗疾病和保健上去,去掉以往的迷信糟粕,因此称为气功疗法。” 这是刘贵珍给气功下的定义。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刘贵珍是将呼吸之气当作气功的本质特征了。这个定义以其呼吸之气的内涵,硬性地改换了古人调整心理的内涵,造成气功定义出现第一次严重的历史失误。
后来,河北省卫生厅委派刘贵珍前往北京,向卫生部汇报了气功。这个由民间发掘出来的不吃药不打针就能治病的方法,自然也引起了重视。1955年12月19日,在我考研并工作至今的国家研究中医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典礼的大会上,国家卫生部对全国一些先进的中医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其中就有刘贵珍领导的唐山气功实验小组。不仅给他们颁发了奖状和奖章,而且还颁发了三千元人民币的奖金。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健康报、工人日报、体育报等多家新闻机构对刘贵珍本人及气功疗法进行了报导。从而使刘贵珍及气功疗法在全国的影响迅速扩大。全国各地办气功班,还有许多人涌向河北省参加刘贵珍举办的培训班。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掀起一个轰轰烈烈的学练气功的热潮。
1956年,国家投资在北戴河创建了第一个气功疗养院,刘贵珍出任院长。同年,中央领导专门请刘贵珍同志来北京汇报和给中央领导们传授气功,对他研究气功给予高度评价和直接给北戴河气功疗养院批示给予物质支持。此后,中央一些领导同志常请他去教气功。陈毅同志学会气功后,高血压病明显见效。林伯渠同志学会练功后,高兴地说:“你为老人找了个治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好办法。”谢觉哉同志则为刘贵珍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提词:“气功疗法,人人可行,不花钱,不费事,可以却病,可以强身,可以全生,可以延年。”此书先后印刷11次,发行百万册。刘贵珍的重要著作还被译成日、英、印尼等文字,发行于**。至此,刘贵珍以很快的速度成为当时气功领域最有影响的权威人物。当然,他改换错了的气功概念也因此传向了国内外。直到今天,外国词典和国内的汉英词典中的气功条目还仍然将气功解释为呼吸锻炼方法,概源于此。
“气功”这个名称并不妥当,容易造成误导
针对刘贵珍在前人基础上确定的“气功”这个名称,以及他给气功下的定义,国内的一些著名养生专家当时就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如蒋维乔先生指出:
“现在大家都称‘气功’,其实这个名称并不妥当,不过已经通行,我也只有从俗了。在古时叫养生法。”
前上海气功疗养所所长陈涛指出:
“气功疗法这个‘气’字如果把它看成是人体所固有的神经系统活动的各种现象,那就容易理解,如果硬说是天地的玄气在人体内起作用,那就无法从神秘的外衣中解脱出来,成为广大人民的一种治病养生的方法。”
李立知先生更明确地写到:
“常常有人顾名思义地把气功理解为练气,于是专在‘气’字上用功夫,以致发生了各种流弊:比如有的初学的人,为了‘练气’就强力地做深呼吸或憋气下沉,结果不但影响入静,反而产生气闷和胸腹疼痛等弊病。所以要进行正确的呼吸只是为了达到入静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为了‘练气’。”
然而,这些先生的真知灼见在当时的气功热中,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从而错过了一次纠正气功定义失误的机会。
情况正如李立知先生预言的那样,后来学习气功的人不仅将气功之“气”理解为呼吸之气,而且真的顾名思义,逐渐将气功之“气”理解为人体内气、元气。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气功被禁锢十年,于1977年复出后,几乎所有学练气功的人都不知不觉地望字生义,将气功之气理解为元气、内气。
面对这种情况,刘贵珍又对气功定义进行了新的解释,他在修改后的代表作中写到:“依据古典理论,将这种以培育正气为主的自我锻炼方法命名为‘气功’,我们认为,气功的‘气’不仅包括呼吸之气,也包括人体的正气。”“我们把也包括人体的正气。”“我们把培育元气的健身方法称之为气功,这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传统理论的观点。”同书还写到:“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
从刘贵珍对气功新的定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气功概念的内涵由当初的呼吸之气又随意地改为了人体内的正气、元气。显而易见,这种变化是纯思辨演绎的结果。
这种改变使气功定义发生了第二次失误。这个失误为“内气外放”——外气现象的产生,以及后来伪气功的泛滥和“沦功”等xx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气功学科自身的这些情况自然是社会伪气功和xx产生、发展、泛滥的基础或内因了。
应该澄清事实,正本清源
稍微有一点认真做学问的精神与能耐得住寂寞枯燥,就能够考证出气功的本来概念和概念被改变的并不复杂的历史事实。概念清楚了,依据它的本质特征自然就可以下出科学的符合逻辑学规范的定义了。我认真了,我做到了。我认真做到的结果是,我这个气功领域的后来者直接颠覆了从1955年被改变了的“权威”气功概念和定义,使其正本清源回归了本来面目,并且作为不可辩驳不可替代的学术里程碑永远耸立在那里了。比概念与定义回归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原本传统气功概念与现代心理学间的直接关系,这为传统气功与现代科学轻松接轨奠定了基础,为气功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这点,我坚信,与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气功学科必将最早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2019日4月11日北京
作者介绍
张洪林,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气功顾问。他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曾分别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无神论学会、中国宗教学会等理事,现任北京反邪教协会理事。早年随父学习中医,后考入吉林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西医。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时,作为第一届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考入国家研究中医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中医研究院,使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针灸、气功的作用机制以及伪气功实质和邪教迷魂洗脑精神控制的科学机制,先后获得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
张洪林教授担任中国中医研究院气功研究室主任期间,领导研究室的气功实验研究、理论文献研究、临床治疗工作、气功教学工作,以及作为研究生导师担负培养气功专业研究生任务。作为课题组长和主要参加者,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以及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以及社会方面均有较大影响。此外,张洪林教授在全国多种报纸杂志发表二百多篇气功文章,主编和参加编写了多本专著。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学员讲授气功,多次应邀出国讲学,并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气功顾问,被派往**指导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有关邪教迷魂洗脑精神控制的科学机制方面科普讲座工作,以及为从事邪教痴迷者教育转化工作的一线干警们做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产生良好社会作用。
主编和参加编写的主要著作:
《正本清源还气功本来面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近五十年气功学发展之研究》博士论文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医壹仟问——气功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出版;
《全国报刊气功文献题录》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
《“大气功师”骗术揭秘》法律出版社1991年;
《气功与伪气功》北京出版社1991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气功养生分支副主编撰写气功内容)》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及其现代启示(中医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6年出版;
《Qigong: Chinese Medicine or Pseudoscience》New York Prometheus Book 1999;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