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工资自2006年后还调整过吗(公务员2006年工资改革政策解读)

工资“两年一普调”的政策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队伍中被广泛熟知并认可,也是这在职人员对自己未来除了职务晋升和工龄增长之外,工资增长可预期的向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两年一调”背后的逻辑。

一、工资“两年一调”规则的产生

改革开放之后,公职队伍工资政策先后经过了1985年、1989年、1993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6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工资制度改革或调整(篇幅有限,具体的每一次的改革(或调整)内容和历史在本文章中不赘述,后期将专门推送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

2006年工资制度大改革后,2014年10月、2016年7月、2018年7月,是离我们现在最近的三次普调,间隔时间均是“两年”。所以,“两年一调”被认为是惯例,未来一直会执行,加之2019年进行了大的职级并行改革,更增加了人民对2020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普调的期待。

但这也只是一种被认为“正确的惯例”,因为在所有的公务员管理的相关制度中,从来没有把“两年一调”作为一种定制。不作为定制是因为工资的调整是综合需要考虑经济发展、财政负担等很多方面的因素。

二、“两年一调”背后的逻辑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普调,一方面是基于社会物价水平的上涨,提升相关人员应对收入应对能力,另一方面是发挥工资调整带动作用,拉动消费提升经济发展的动力。还要综合财政收支平衡而综合考量。

为什么说普调很有必要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幅度,2019同比2018年上涨2.9%,2020年的前三季度又同比2019上涨了3.3%,在2018年调资后,物价水平还是上涨了不少。

我们简单计算一下,假如在2018年卖100元的东西,在今年至少是需要106.3元的,这还是平均的水平,要是把生活必要消费食品等或者房子价格单列考虑在内,显然是大于这个幅度。如果2018年3000元的工资,那到了今年必须上涨188元才可以抵消物价水平的上涨。细细想一下,这和同等工资水平的人上次工资普调的幅度相当呐。

2020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两年一调”能如期实现吗?

今年工资普调的难度有哪些?机关事业单位在工资来源主要是财政供养,而在今年,前三季度预算收入同比下降了6.4%,这也是普调面临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今年调资难度确实挺大的。对比其他的行业的收入下降,如果采用相对比较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比其他行业人员收入还是提高了。

三、今年是否会“两年普调”呢?

对于这个话题,可能是最难回答的,按照工资上涨的逻辑,或许今年工资普调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已经是连续多年上涨了。但今年情况确实也是特殊到了极点,财政确实也面临的诸多的困难,似乎又不应该普调。

今年剩下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工资普调能否如期实现,可能这也是一个未知数。或许会推迟的明年,最后会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或许比“两年一调”的幅度更大,毕竟社会物价是多了一年的增长期后进行的调整。所以,大家要怀有一颗包容的心去理解政府,如果能实现“两年普调”那自然是好的,如果不能普调,我们要知道,政府每年都在为我们提供刚好的公共产品,更宽敞的马路、更快的高铁速度等等,这些都是生活质量在提升的保障。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