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挖秦始皇陵死了多少专家(挖秦始皇墓死了多少人)
秦始皇陵曾4次主动发掘,因第1批文物有问题,专家放弃第5次发掘!
陕西秦始皇帝陵园,于全世界享有盛名。许多**游客来到中国,必去北京故宫和陕西西安兵马俑打卡。
民间传言,秦始皇帝陵园其发掘规模还不足1/10,秦始皇嬴政主墓室内有江河湖海,各种奇珍异宝。
按照史书典籍记载的蛛丝马迹,倘若国家文物局能主动发掘秦始皇嬴政主墓室,其考古成果必将震惊世界。甚至能超过北京故宫、三星堆遗址,带给世人的震撼。
大家有所不知,1962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全面对秦始皇帝陵园进行考古勘察工作。直到2003年左右,文物部门已经对秦始皇帝陵园展开过4次主动勘探和局部发掘工作。
然而,文物部门迟迟未进行第5次考古发掘,主要还是因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文物,让专家们有所顾虑。那么,秦始皇陵还能否迎来第5次乃至第6次、第7次主动发掘工作吗?
秦始皇帝陵园野外考察工作始于明代。1906年,陕西高等学堂教官,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来到秦始皇帝陵,实地测量封土高度、形状以及周边尺寸。
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62年,对秦始皇陵园进行为期数月考古调查与勘探,测绘出第1张陵园平面布局图,对内外城墙夯层厚度及城墙长度进行测量。这次主动对秦始皇帝陵园的考古勘探工作,取得圆满成果。
1974年3月,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在公安部门配合之下,陕西省文物部门派出精兵强将,来到现场进行勘查清理,收集了不少陶俑残块。
直到1974年7月15日,国家文物局直接过问,秦始皇帝陵园第一支考古队进驻现场,崔汉林、赵康民、王玉清、程学华等著名考古专家进入现场。
在1976年,秦始皇陵相继出土500余件陶俑、24匹陶马、6乘战车与大量兵器,向后人展示大秦帝国气吞山河军事实力。1976年4月,考古队又在秦始皇陵内,陆续发掘两座陪葬坑、门阙遗址。
1976年初,第2次对秦始皇陵园发掘工作进入尾声。从1976年底,文物部门对秦始皇陵园东侧发现的马厩坑进行系统勘探,发现了80座马厩坑,与一批珍贵陪葬文物。
1985年,秦始皇帝陵园完成第2阶段考古发掘工作。1995年,为配合临马公路拓宽工程,陕西省文物部门开始对秦始皇陵园进行了第3阶段发掘,此次发掘工作直到2001年。
2003年春季,为配合馆区环境改造工程,考古队员开始对秦始皇陵园进行第4阶段主动发掘以及勘探工作。
总的来说,经过这4次或主动或被动的考古工作,文物部门对秦始皇帝陵区封土、建筑形式、地宫结构、范围深度有了全新认识。
更直白点来说,秦始皇陵园东西侧出土许多陪葬坑,包括马厩坑,这让考古工作人员对嬴政主墓室结构布局有深刻了解。
另外,通过这4次发掘工作,秦始皇陵出土11尊前所未见的陶俑,极大丰富了秦文化内涵。
真正让考古专家打消第5次对秦始皇陵发掘,还是源于2001年一次对秦始皇陵大型陪葬坑进行试掘。
2001年7月,陕西省文物局联合国家文物局,重新开始对秦始皇陵园进行有计划考古发掘,专家们选定秦始皇陵东侧的一座大型陪葬坑进行挖掘。挖掘过程非常顺利,出土大批青石铠甲、陶俑等珍贵文物。
正是因为这批青石铠甲出土,让考古专家打消继续发掘的念头。所谓青石铠甲,是一件被工匠打磨很薄的青石,按照大秦将士所穿着铠甲进行1:1等身制作的陪葬品。这批铠甲造型精美,盔甲正面和背面均有不同的彩绘花纹,整个器物栩栩如生。
因为保护不当,导致这批铠甲出土后很快化为飞灰。偶有一两件能保存下来,但铠甲表面花纹,包括头部与颈部衔接处的部位发生严重损坏。
上世纪70年代,就有许多彩绘兵马俑因为氧化还有保存条件不当,出现严重的氧化反应。此次对秦始皇陵陪葬坑进行挖掘,出土这么多批青石铠甲,又出现氧化破损,这让考古专家异常痛心疾首。
2003年,国家文物局派出科研人员,进入秦始皇陵现场通过物探遥感综合探测,查明秦始皇陵未发掘区域的情况。
探测显示,秦始皇陵,包括秦始皇嬴政主墓室应该埋藏着许多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一旦重见天日,很快便会出现氧化反应,甚至会化为飞灰。
通过2001年7月那次考古发掘工作,让考古专家们下定决心,再也不主动对秦始皇陵进行发掘。发掘工作不仅会损耗大量人力物力,如果因为保管技术不当,以至于这些珍贵文物意外损毁,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