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央行降息降准最新消息(2022央行降息降准最新消息公布)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871篇原创文章:

#央行下调MLF和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

民意,市场,还有经济表现就是政策的风向标,这句话一点也没错。

其实从2021年3季度经济破“5”以来,都不用什么经济学家和各路专家的分析和鼓噪,中国经济大环境,对于央行的金融支持,货币宽松的现实需求,其实早就已经是明牌了。

现实也是如此,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国家金融的家长,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央妈”,就已经陆续进行了4次的宽松动作,这里进行一个明细复盘:

1、2021年第一次降准:

2021年7月7日(周三)的国常会释放降准信号后仅隔一天,央行同样于2021年7月9日(周五)宣布全面降准0.50个百分点(详情参见降准真的来了)。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降至8.9%。

2、2021年第二次降准:

高层提出“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后(2021年12月3日提出),仅过了一个周末,2021年12月6日(周一)央行便宣布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0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将降至8.4%。

3、定向降息:

央行发布特急文件(银发(2021)304号),明确自2021年12月7日起,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后3个月、6个月、1年期再贷款利率分别降至1.70%、1.90%和2.00%。

4、2021年12月份,1年期LPR调降:

2022的开年降息,如期而至:如何从货币政策的动态中,看到未来?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022年开年两周时间,央行再一次明确降息:

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0.1%。

2022的开年降息,如期而至:如何从货币政策的动态中,看到未来?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央行官网

货币宽松的预期和国家表达,可谓是如约而至,如期实现。

2022年开年,随着央行的这一次降息信息的公布,中国货币环境中,LPR、MLF、和逆回购利率,三大基准利率,全部调降。

不管是预期管理也好,还是信号风向也罢,中国经济和货币环境中的流动性宽松的闸门,正在向着打开的趋势发展。

那么,作为普通群体,该如何理性,科学,到位地看待当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动向和预判未来趋势呢?

这篇文章,秉承尊重事实,讲究本质,注重因果的原则,和各位读者朋友,有深度,有态度,有专业的,深入聊一聊当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信号意图,以及对后续经济和货币环境的分析和预判。

内容硬核,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2022的开年降息,如期而至:如何从货币政策的动态中,看到未来?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如期而至的降息,或许和很多人常识中的放水,完全不是一回事

讨论问题以前,要先拉平认知,所以需要对本次降息的两个关键名词,进行一个认知沟通,或者说基础解释,那就是MLF和OMO两个利率的定义,包括这两个关键利率调整的本质和意义所在,要先明确和弄清楚。(有相关完整清晰认知的朋友可以跳过这段)

这一次央行降息的动作是明确的,但是不等同于大众认知中的放水,大水漫灌。

先看MLF,民间俗称“麻辣粉”:

MLF全称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

符合宏观审慎等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银行可向央行申请。

简单来说,就是金融机构向国家央行借钱的利率。MLF的借款期限为3个月、6个月或1年。

各个银行向国家借钱,是需要抵押的,MLF合格的担保品主要为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地方债、高等级的信用债和小微、绿色和“三农”金融债、绿色贷款等。

国家通过MLF的利率调整,其实就是一种精准定向的金融工具,指导货币流向固定的经济领域。

降低MLF,也就是降低金融机构从央行借钱的资金成本,从这个动作,就能看出国家对资金用途的要求,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MLF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再看OMO,大家耳熟能详的说法,叫做“逆回购资金成本”:

央行逆回购是指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借出资金,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再将有价证券返售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

一级交易商是指具备一定资格、可以直接向国库券发行部门承销和投标国库券的交易商团体,一般包括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

级交易商通过央行逆回购获得资金后,再将资金拆借给中小银行,为市场提供资金,就能缓解市场的短期流动性紧张。

以中国的股市和楼市为例,就相当于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关系,一级是国家资本主导。

逆回购最好的解释,就是央行注资国家资本,进入金融市场和关联金融市场,进场参与。

更简单直白的解释,就是股民买股票算“逆回购”,卖出股票换成现金算“正回购”。

OMO,就是国家资本进行逆回购的成本,OMO越低,那么逆回购的比例就会越大。

从市场表现来看,一目了然:

  • 1月17日有5000亿MLF到期,却操作了7000亿,释放了2000亿;
  • 1月17日有500亿逆回购到期,却操作了1000亿,释放了500亿。

银行借的钱更多了,金融市场里面的国家资本也更多了,就这么简单。

客观来说,这一次央行的降息,无论是从调整幅度,还是现实市场表现来看,都非常给力,甚至于在长期稳健的惯性之下,这样的降息带给市场和经济环境的感受,可以用超预期来形容。

受到降息的政策预期刺激,1月17日中国金融市场全面飘红。股债市场均走出强势上行行情。果然还是金融市场反应最快。

2022的开年降息,如期而至:如何从货币政策的动态中,看到未来?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此次“超预期”的降息,给后续的中国的经济和货币环境,

释放了什么信号?会带来哪些影响?

就和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一个意思,货币政策的动向,特别对于中国这样举国体制,严肃稳健的大国来说,每一次的动作,必然是有原因和明确的预期目的的。

脱离背景和环境谈策略,都是耍流氓,都是智商税。

央行降息,关联的结果是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是对经济环境运行的有效刺激。

而让国家金融做出这样选择的大背景,一方面是同日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运行和统计关键数据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增速承压的事实,这是宏观维度。(2021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会另行撰写文章专题分析)

另一方面,则是现实中国经济环境,因为从2020年下半年就开始为了应对美元通胀而进行的货币紧缩,对中国国内的经济环境,货币循环产生了必然的抑制效应。

关于货币政策的背景和环境,在我过往的文章里面已经分析解读过很多,这里就不多赘述。

关键是,要看到货币政策动向释放出来的信号,以及后续可能带来的影响:

1、符合中国当前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和稳增长的经济规划与设计,央行在2022年开年就降准,释放流动性,对应的是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与之对应的,其实是2021年中国上半年的经济情况,那就是不动声色地紧缩。

2、关键词要看到,那就是金融空转。

现实情况是,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在货币层面是持续宽松的,央行货币端口的增量是持续存在的,但是M2和社融出现了剪刀差,说明了什么问题?

货币在金融系统里面空转,总量不缺,但是在货币从银行金融机构,通往市场的信用端口,出现了堵塞。

一方面,是金融机构的风险考量,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不足,当然,不能去责怪银行,这一点很重要,经济承压叠加疫情的不确定性,逆势信贷扩张这种反常的行为,但凡是个清醒的人也做不出来。

另一方面,是经济个体的信贷需求降低,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当经营收入利润和资产增长不能覆盖资金成本的时候,对于借贷的需求和积极性就不足了。

两相叠加,就产生了经济环境中持续紧缩的循环。

对应的,就是消费疲软,资产和金融市场的低迷,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趋势。

经济是有惯性的,当一个环境中的赚钱效应和增量表现不足以刺激货币流动的情况出现,如果没有低成本的货币进入,这样的惯性就会持续让经济陷入萧条。

所以,国家通过降息行动,是从信用端进行直接刺激,银行借钱的成本低了,那么往外借钱的动力也就有了。

对应的,中国信贷市场的货币增量,将会很快出现流动性释放和总量增加。

货币环境,会得到明显的放松。

3、MLF和OMO是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对应到市场环境和经济领域来说,短期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中长期的政策效果必然还需要有信用端口的对应行动进行配合,才能实现传导。

这一次的降息,对于市场和现实经济环境而言,依然是信号意义更大,MLF降了,各个银行愿不愿意借,OMO降了,一级交易商是否对行情有信心,这都需要时间和过程来证明。

总的来说,这是国家层面释放的宽松态度,对于经济环境而言,是妥妥的利好信号。

2022的开年降息,如期而至:如何从货币政策的动态中,看到未来?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基于货币政策的动向,该如何理性科学的看待后续中国经济环境?

货币政策出现明显的宽松信号,那么对应到现实经济领域,有那么几个普遍关注的问题:

1、货币宽松,是否会引起通货膨胀?

2、降息信号之下,中国的楼市房价会不会迎来暴力反弹?

3、对于金融市场而言,预期的刺激能持续多久?2022年是否有牛市行情?

在这里就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专题解读:

第一,关于通胀的担忧,其实并不需要。

中国目前正处于货币宽松的窗口期,这要考虑到美联储在2022年的加息,必然会掀起的美元回流,美元走强的预期环境之下的动作,所以,国家降息,释放流动性,肯定会考虑后续被美元收割的风险。

这就决定了,信号意义,预期刺激的意义,远远大于真金白银的货币宽松的意义。

能看明白这个结论的,一定是具有很好的投资素养和价值眼光,并且懂得看大环境的成熟群体。

另一个方面,中国是国家对价格控制极度具有掌控力的国家,这里面有三个指标值得关注:

猪肉,房价,粮食,只要这三个价格控制住,货币的锚就成了定海神针,经济环境中的通胀,也就不会成为威胁了。

通胀对应消费升级,刺激经济循环,处于可控范围,是不是好事?

只要通胀不能在中国经济环境中影响民生保障,制造资产泡沫,叠加国家对资本垄断和扩张的节制和管理,就是通胀,能胀到哪里去?

谨慎稳健定向的宽松,叠加中国国家对经济的管控,通胀担忧一边凉快,那个词怎么说的?杞人忧天是不是?

第二,对于楼市,房地产经济而言,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降杠杆,挤泡沫,去风险,房住不炒,住有所居……这个主旋律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

态度坚决,意志坚定。

一方面,是行业的风险没有出清,水就不可能进去,就算是宽松,也是优先解决风险。

解决风险,需要成本。

另一方面,LPR5年期坚持不变,1月20日最新公布还没有出来,也不用臆测。

要看到的,其实进入2022年,全国各地的房贷利率下行,房贷放开,其实已经跑在了国家宽松信号的前面,但是房价和楼市的行情有异动吗?

不排除小范围和个别地方和城市的回暖,但是大面积,普遍的信心回归和预期看涨,是没有的。

不是不想有,而是不敢有,2021年贯穿全年的政策,金融,监管组合拳,可是说来就来。

第三,金融市场,过个好年是肯定的,但是后续还是要理性。

金融市场短周期就是资金的游戏,预期和情绪主导,国家资本入场对应的行情必然会有,而且还是立竿见影。

这就是春节躁动,节日行情的原因,一点都不复杂。

但是过完年,政策预期一旦效果衰退,能够在中长期维持行情的,就要回归到股市对应的行业和公司的现实经营基本面来看了。

嗯,这很中国,谁家过年都要吃顿饺子,但是过完年,就必然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了。

十四五规划里面定下的大方向,关键经济规划,短期行情动荡不影响大方向。

而一些和国策,以及经济环境发展方向相悖的行业,公司,就比较堪忧了。

从大盘来看,国家货币宽松只是一种刺激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经济增量和价值支持,2022年的大盘行情,两个维度的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个是中国经济全年增长态势,另一个,还是绕不开的疫情。

PPI向CPI的传导是必然的,但是在中国有一个政策管控的周期限制,大概是6-12个月;

而货币宽松从央行到金融机构,再到市场,也必然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稍安勿躁,要看大环境和现实情况。

2022的开年降息,如期而至:如何从货币政策的动态中,看到未来?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几个个人分析观点分享

当然,和各路利益裹挟,利益关联的分析和研究不一样,我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站在中立,客观,理性,冷静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撰写的,没有什么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也不会用什么春秋笔法忽悠迷惑,为的就是让更多普通群体能够直白粗暴的看懂很多经济本质和现象。

文章的最后,谈几点个人的观点:

1、第一个关键词是理性,特别对于市场参与者,个人投资者而言,对于央行降息的信号,在2022年,需要有一个理性,冷静的态度来面对。

特别要警惕各路对于房产,股票的行情鼓吹,央行降息不假,但是目的也很明确,是“稳增长”。

而不是像很多经济学渣所说的往经济环境中大水漫灌。

2、第二个关键词是乐观,开年降息,其实是打开了货币宽松的口子,但是能倒出来多少水,倒多久,这些具体的东西还需要时间和现实来给出答案。

基于中美货币政策对峙的局面,小步快走,精准滴灌的主要模式是必然存在的。

但是大方向来看,2022年中国经济环境的走势,是值得乐观的,毕竟国家松口子,就算是预期管理,信号刺激,对于中国的经济也值得有信心,有期盼。

3、第三个关键词是节点,2022年两个重要的经济节点要高度关注。

第一个是中国的最高规格会议。

第二个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

降息和宽松的信号,短期在金融市场,中期在经济环境,长期在资产领域。

其中,最迷惑人的,就是短期表现,因为是情绪主导,非理性因素很多。

让子弹飞一会,不要一惊一乍的,资金和货币在金融市场里面博弈,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验证钱到底去了哪里。

在中国,决定钱的方向的,并不是什么利率和政策,而是国家意志。

以上,就是对央行此次的降息,进行的独家分析和研判内容,和各位朋友做一个分享。

观点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

2022的开年降息,如期而至:如何从货币政策的动态中,看到未来?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