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r投屏(DMR投屏有记录吗)
“当我看到6.8X51步枪弹时,我很挠头,这是什么?我们绕了一圈又到原点,目前全世界的轻武器的理念出发点是SGT44,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武器以及弹药设计方向错了,要想可控的全自动射击需要更小的弹药,还可以携带更多弹药,这就是突击步枪背后的理念,它在那场冲突中的运用真的改变了后世的战术思维,催生了M4,催生了一系列武器……全世界都意识到步枪需要更小的弹药,因为大多数战斗都发生在300码(约274米)以内,但是我们一直在打下一场新的战争,我们发现5.56难以适应阿富汗战争超越山脊线射击的要求,我们被敌人的54R步枪弹折磨得筋疲力尽,所以军队反应过度,觉得我们也得换更大号的子弹,这样我们也可以一边大喊大叫,一边远距离射击了。”
————Military Arms Channel
在此前,我们用了三篇文章,回顾了NGSW计划的前世今生。实际上这个计划仍然在推行中,2022年7-8月前后因为投诉等问题,产品的生产还被暂停(火控、弹药一类的还在生产)。但我们对NGSW计划的研究在这里将告一段落。事先声明,本篇文章包含了大量的主观评价,未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会不一样,仅供参考。
八、三大系列产品与配套弹药简评
8-1:最先出局的德士隆
从外界看来,最先出局的德士隆公司其实是NGSW计划最早“内定”的赢家。德士隆以及他的前身AAI公司最初是与美陆军在LSAT项目中合作进行无壳埋头弹的研究,经过一番研发。因为技术困难等原因,最终改为塑壳埋头弹。
德士隆参加NGSW计划的产品仍然是LSAT计划的延续。其步枪源自NGSAR计划的CTSAS步枪,其机枪来自LSAT。弹药的弹头都来自美陆军钦定的6.8毫米,结构设计与此前的6.5毫米塑壳埋头弹一致。
8-1-1:德士隆的步枪
德士隆最初展示的步枪被称为17版,因为当时美军要求设计枪身自带电池的版本,所以从外观看非常臃肿。后来美陆军似乎不再坚持这种要求,因此有所瘦身。
德士隆步枪的基本结构应该和CTSAS基本一致。外观类似AR步枪,为适应塑壳特点采用升降式弹膛,依靠后座时前后运动的竖向曲型金属件控制。抛壳口在弹匣井前方。导气结构为活塞导气式。虽然美陆军要求的6.8毫米步枪是一种高膛压步枪,但德士隆的步枪设计似乎并没有刻意采取降低后做的设计。或许是其运动部件重量较轻,后坐力不大。HK公司参与合作后,重新设计了步枪的外观,枪托改为HK风格的伸缩式,总体干练不少,因此也被称为19版或HK版,内部结构也有了明显改变。
下图从上至下分别为德士隆一次性展示的19版(疑似电池版)、17版和CTSAS步枪
德士隆最终的产品似乎融合了19版和17版的设计特点,采用伸缩式枪托和AR风格的护木,全枪瘦身尽量减轻重量。
非电池版的后期型
8-1-2:德士隆的机枪
德士隆的机枪采用LSAT后期的设计。综合各方面资料分析,其采用弹链供弹,摆动式弹膛,活塞长行程后座。德士隆机枪外形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方盒子造型。
下图中将枪托凑后拆下就可以看到内部主要结构,可以看到其采用活塞长行程后座,依靠横向曲型金属件连接了右上方负责向前退弹壳的顶杆。
下图为拆掉主要运动部件后的部分,摆动式弹膛(向右摆)位于进弹口和抛壳窗之间。可散弹链从弹膛后方右侧飞出,弹壳从弹膛前方右侧抛出。
8-1-2:德士隆的弹药——6.8mmCT弹
根据媒体披露的消息看,德士隆公司的塑料壳埋头弹是自行设计,温彻斯特公司生产。基本结构与此前的6.5、5.56和7.62毫米弹药没有太大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长弹头结构有所拉长。
下图为德士隆公司塑壳埋头弹的典型结构,大面积采用聚合物材料,底火为金属材质。弹头和弹壳表面有闭气刻槽。右一为6.8mm步枪弹。
6.8mm埋头弹较大的外观特征是材质,其采用半透明茶色聚合物材料。从17年某些针对LSAT项目官员的采访可以得知,德士隆采用的是耐热度较好的聚酰亚胺材料作为聚合物的基础材料。因此德士隆在6.8毫米埋头弹上运用的可能是某种改良的聚酰亚胺材料。聚酰亚胺是一种相对高档的耐热聚合物材料。前几年国内文章认为一升此材料的价格在10美元上下,比6美元的尼龙聚合物更贵,但都比同体积的不锈钢和铜材便宜一半以上。
根据美军20世纪50年代中期针对DP机枪的断续射击测试表明:射击150子弹后的枪膛温度为210摄氏度,200发为360摄氏度,300发达到440摄氏度,400发后达到520摄氏度,如果使用高膛压弹药,那升温速度可能会更快。
德士隆当初参与LSAT项目时就采用了耐热性能相当不错的聚酰亚胺材料。其长时耐热温度为300摄氏度,短时为400摄氏度,但在LSAT项目时期,聚酰亚胺材料在415-420摄氏度环境下,其强度相比金属弹壳有明显下降。
8-1-3:德士隆产品猜测可能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1、减重,供弹机比较短
聚合物弹壳因为密度较低,大大减轻了重量,德士隆自称减重40%(对标的可能是7.62北约弹)。同时埋头弹相对规整,长度更短,因此缩短了弹匣长度。
2、高膛压闭气问题
埋头弹先天存在闭气问题,且德士隆与SIG公司都是常规布局,枪管长度做不到RM277步枪那样长,初速达不到要求。因此需要速燃发射药提速,所以膛压会比较高,高膛压可能会加剧闭气问题。
3、细小零件可靠性问题
CTSAS步枪为容纳升降弹膛结构的同时瘦身减重,很多部件比较细小或薄长,这对其结构强度和机构可靠性不利,同时可能会遇到楔紧的问题。
4、后坐力思路问题
前面说到的高膛压问题,除了闭气问题,还会带来第二冲量(可以简单理解为可感后座)较大的问题。目前看不到德士隆公司采取了什么明显的设计去弥补,可能是用质量较轻的运动机构去降低可感后坐力。
5、聚合物弹壳极限射击安全性问题
目前几乎所有的聚合物弹壳都面临耐热问题,聚合物面对持续射击产生的高温,往往会产生强度下降或软化掉渣的问题,轻则自燃走火,重则炸膛伤人。何况美军常年参与不对称战争,基层连队经常需要依靠火力以少打多,因此对机枪和步枪的极限射击能力要求很高(也就是不管枪械寿命的疯狂射击),目前金属弹壳虽然也会有卡壳自燃一类的问题,但是安全性还是比聚合物更好。
6、埋头弹实际缩尺寸效果不彰
虽然理论上埋头弹具有缩小尺寸的优点,但是聚合物的使用可能会增加弹壳厚度再加上设计因素。埋头弹直径可能会明显大于常规弹药。同时因为发射药的前后燃烧问题,弹头难以完全埋入发射药内,而且弹头周围的空间浪费并没有完全消除,实际的缩小体积优势并不明显。
7、人机工程较差,握持困难
因为聚合物的强度问题,全塑埋头弹无法设计足够坚固的弹壳底缘,以便用常规方式退壳(除非使用金属底壳,但减重效果会受影响),因此往往采取顶出前一发子弹弹壳的方式实现退壳,也就是活动弹膛设计。但是不论是旋转弹膛、摆动弹膛还是升降弹膛,需要一定方向上的空间去退壳,在步战车上就是占据炮塔宽度,而德士隆设计就是占据向前的长度。这样就会影响握持,或许挂一个前握把会好一些。
8、射速可能较低
根据公开的宣传视频看,德士隆的产品射速较低,这可能跟特殊的结构设计有关,对于基层来说,武器射速通常在一个理论范围比较合适,射速太高影响操作、武器寿命和持续作战能力,射速太低可能会影响突击火力。
可能是因为某些上述猜测的原因,德士隆没有通过竞标测试,最终退出。
8-2:不服气的无托
三易其主的RM277-R(步枪)和RM277-AR (机枪),其实就是一款设计。虽然RM277的设计没有德士隆那么激进,但也着实特别。首先采取“一种构型,两种枪管”的模式,机枪型只比步枪型枪管长一些,使用两脚架。两种设计都使用20发弹匣,某些资料说机枪型后续有50发版本,但笔者未找到相关资料。
其次采取无托设计竞标美军枪支项目,着实令人佩服。无托结构最大的好处是长枪管延长了加速距离,在相同初速下可以降低膛压,这对部件寿命和降低后坐力等工作都是利好。其实,当年某些国家军队装备的小口径步枪采取无托结构,往往和降低膛压,延长寿命,降低成本等有一定关系。
不过即使使用锻造枪管和优选子弹,也不能保证远距离精度绝对领先,影响因素很多
RM277设计极为神秘,此款武器到底是谁设计的众说纷纭。有说是通用的,有说是True Velocity,还有说其实是意大利贝雷塔的产品,但也有说是贝雷塔生产的。
下图为21年1月,贝雷塔的营销副总裁向买家展示RM277-R步枪
8-2-1:RM277结构猜测
因为公开的结构图很有限,笔者也只能进行有限的分析,仅供参考。经过对射击视频的反复观看,以及结构动图分析。其可能采取了某种延迟后座模式。很多资料都说其射击时枪管有轻微的前后伸缩,结合通用公司此前设计的一系列中、大口径轻量化机枪的结构原理,RM277可能采用了一种“管退+导气”的混合式后座原理,此原理在近年来的一些轻量化机枪上并不罕见,RM277还可能像某些资料所说的采用了浮动机设计进一步降低可感后座。
子弹击发后,导气孔位置距离弹膛较近,燃气首先引导连接装置带动枪机开锁,等后坐到一定位置时撞击与枪管连接的缓冲装置,缓冲装置连带枪管向后运动,以此减缓第二冲量,降低可感后座。
RM277的枪机结构在抛壳窗位置,但抛壳窗与抵肩位置特别接近,因为缓冲装置在顶部部,枪机框的运动距离很短,某些资料说可以手动选择开闭膛结构。同时这一点的猜测也能侧面映证为何RM277枪身比较胖,那就是枪管上部与两侧可能有某些后座引导结构或缓冲装置。
8-2-2:RM277消音器
RM277的消音器是Delta P design公司的产品,这家公司很喜欢设计短粗结构的消音器,RM277使用这种消音器可能是为了缩短全长。国内某些文章找到了相关产品内部结构设计,是用一种管筛状和螺旋三面体消音碗相结合的复杂结构,文章对RM277结构也有很多分析,结构方面可做参考。
主要性能参数:
后座原理:导气式后座或导气-管退混合式延迟后座;
闭锁方式:可手动调节开闭膛;
枪管长度:步枪20英寸(508毫米)、机枪22英寸(约559毫米);
枪管缠距:1:8;
配用子弹:6.8mmTVCM半塑壳步枪弹,弹药减重30%;
膛压:60350.PSI(约416兆帕,疑似民用弹)或65000.PSI(约450兆帕,疑似军用弹);
总长度:步枪带消音器32.25英寸(约819.2毫米);
宽度:3.25英寸(82.5毫米);
高度:9英寸(228.6毫米);
扳机力:目前数据8磅4盎司(约3.74公斤);
全重:12.6磅(约5.71公斤,带消音器、M68红点瞄准镜和空弹匣)。
8-2-3:6.8mmTVCM步枪弹
从设计来说,TVCM步枪弹的设计激进程度介于6.8埋头弹和6.8fury弹之间。其弹壳大部分采用聚合物设计,但底壳为金属材质,因此可以实现常规抽壳。因为美军要求的产品膛压更高,因此TVCM相比公司的其它产品,在壳肩部的结构有所加强。
下图为True Velocity的主要产品,可以看到TVCM的壳肩有明显加强
True Velocity公司生产的弹壳材质呈白色。某些资料显示这可能是某种尼龙聚合物材料,这种材料优点是比较便宜,每升约6美元,减重号称达到30%,缺点是耐热性能比聚酰亚胺差一些,国内研究文章发现有消息称**厂商有的会嵌入陶瓷材料,以改善耐热性能。
8-2-4:RM277猜测可能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1、膛压较低,寿命更便宜,利好长期使用成本
无托步枪的长枪管保证了足够的初速,TVCM不需要像6.8埋头弹或Fury弹一样的高膛压。较低的膛压自然有利于后坐力与寿命的改善,升温速度也会有所下降。
2、无托结构接受度有限,本身设计存在问题
无托结构不符合美军长期使用AR形成的各种习惯,而且使用有别于常规原理的运作机构也会面临接受度的问题,管退原理在长期使用中可能会因为磨损影响精度,此外作为无托,其宽胖的枪身其实也不利于握持。
较大后坐力与宽胖枪身不利于射击时的握持
某支被各种嘲讽的枪,这方面倒是做的还行
3、聚合物弹壳极限射击安全性问题
和德士隆一样,RM277同样面对此类问题,无托结构或许会有缓解,但问题不好根治。
4、重
可能是因为枪管长的问题,也可能是结构问题,RM277是三种竞标步枪设计里最重的。
5、火力持续性与无托机枪的供弹限制
虽然美陆军明确表示弹匣供弹机枪可以参与竞标。但是弹匣机枪的火力持续性逊色于弹链机枪,除非美陆军有意参考陆战队的做法,搞大编制的班,为每个班配至少三支弹匣机枪。同时无托机枪不适合使用较宽的供弹具,当年我军开始普及无托时,就有弹鼓抵肩困难的问题。而如果使用长弹匣,合适的弹容量就是一个相对有限的数字。
通过此前的文章分析,以及True Velocity公司目前仍在进行的投诉来看,RM277可能没有像德士隆那样出现严重问题,但因为各种习惯问题、关键的极限射击问题以及无托这个减分项,最终没有被美陆军接受。
8-3:稳(ping)健(yong)的SIG
在三家竞标厂商中,SIG的产品是最稳(ping)健(yong)的,其步枪设计来自MCX-MR步枪,是MCX系列步枪的中口径版本。MCX又是以AR-15为基础的活塞导气式改进产品。而MG-6.8机枪则是此前竞标MG338机枪的换口径版本。子弹也是以7.62北约弹为基础,修改口径与壳肩尺寸,底壳换用更坚固的不锈钢材质,采用速燃发射药的高膛压子弹。
8-3-1:SIG的步枪——MCX SPEAR
MCX SPEAR是MCX-MR步枪,它是。。。还真没啥好说的!这玩意儿最初可以追溯到SIG在2010年前后受HK416/417影响推出的活塞版AR15。2013年左右,美特种部队特别欣赏.300BLK步枪弹,这是一种亚音速重头弹,思路和苏联的9X39亚音速弹类似。MCX也使用此弹,SIG很可能是用MCX和AAC公司的“蜜獾”步枪竞争的产物。
为了尽可能缩短尺寸,SIG的MCX明显是采用了同时期MPX冲锋枪相同的思路,将SIG516步枪的复进簧调整到了上机匣内,将枪托改为折叠式或类似HK公司那种德式伸缩托
采用伸缩托的MCX
2015年SIG对外展出了使用7.62X51规格的MCX步枪,应该是为了竞标同时期的M10 CSASS项目,但得标者是HK公司。MCX-MR在上机匣左侧增加了一个拉机柄。此时的MCX-MR步枪应该对后座机构进行了加强。
中口径MCX-MR与小口径MCX步枪对比
此后SIG参加NGSW计划的MCX SPEAR很明显源自MCX-MR
MCX SPEAR结构上主要是复进簧位置与导气结构较AR15进行了修改,某些资料显示,相较小口径MCX,中口径的MCX加强了复进簧,以承受更高的后坐力。同时因为取消了枪托缓冲器,因为枪机框闭锁反跳问题,击针增加了弹簧防止走火,枪机框与复进簧的连接结构也有加强。
MCX SPEAR的专利设计中有浮动机结构,但可能是为了减重,没有采用。
MCX-SPEAR主要性能参数:
全长:34.1 英寸(约866.14毫米); 高:7.97 英寸(约202.438毫米); 宽:2.98 英寸(约75.692毫米); 枪管长:13英寸(约330.2毫米); 缠距:1:7 重量(带20发空弹匣):8.38 磅(约3.8公斤);
配用弹药:6.8mmFury步枪弹,其中包括
135格令(约8.74克)常规膛压穿甲弹,
150格令(约9.72克)高膛压不锈钢底壳开尖弹;
膛压:80000.PSI(约550Mpa);
消音器型号:SLX。
8-3-2:SIG的机枪
MG-6.8机枪的设计源自此前参加竞标的MG338机枪。结构上采用了混合后座和浮动机原理。SIG此前挖了通用的墙角,把研发XM307、312、806以及LWMMG机枪的团队打包挖走,MG338和MG6.8都是这个团队到SIG后设计的,和通用时期的原理差不多,具体设计不同。
下图为SIG MG系列机枪的设计者David,他也是LWMMG机枪的设计者之一。
主要性能参数:
全重:13 磅(5.9公斤)(带两脚架)、14.5 磅(6.6公斤)(带消音器和两脚架)、100发弹链袋6.77 磅(3.07公斤);
枪管长度: 17.5 英寸(444 毫米);
供弹具:30、50、100 或 200 发半软弹袋。
8-3-3:6.8mmFury步枪弹
美军给Fury步枪弹的实验型号名应该是XM1186,此弹药已经有多次介绍,这里不再赘述。Fury有多种版本,高膛压的有不锈钢底壳,尺寸与7.62北约弹非常接近,应该有通用供弹具方面的考虑。有可能美军选中的型号也是一个系列,但与目前曝光的各种Fury弹不完全一致。SIG号称Fury减重20%,这是三方产品里面减重程度最低的,且没有说明对标弹药。
8-3-4:SIG的消音器SLX
SIG使用了自研的消音器SLX,结构相比RM277那个大莲花头要“正常”,拆装比德士隆的消音器更便捷。目前常见结构的消音器无法解决超音速子弹的引爆问题,往往体积大,消音效果还有限,使用消音的原因不是近战摸哨,往往是:减少枪口噪音、减小枪口焰、便于近距离喊话指挥等。
8-3-5:SIG猜测可能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1、结构成熟,规格接近,符合美军习惯,换装成本低;
2、膛压高,后坐力大,寿命短;
3、步枪折叠枪托源自MCX小口径步枪设计,用在中口径高膛压步枪上可能比较脆弱;
4、目前,尚未找到SIG明确说明其参与竞标的产品在使用高膛压弹药时的枪管寿命,这也是SIG的一贯作风。
按照美军标准,步枪的寿命测试主要集中在枪管寿命和小零件寿命两点。涉及到测试样枪数量,可更换小零件数以及到寿命标准等,所以,明确证明XM5或XM250有出色寿命至少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XM5和XM250有详细的美军测试标准,且关键指标不能明显放宽;
(2)、使用高压弹;
(3)、枪管的到寿命标准不能太低;
(4)、抑制器和小零件的寿命不低、到寿命标准也不能太低。
Fury弹属于高膛压、长径比弹头子弹,伤枪管是先天的。
九、所谓的“真正用意”——NGSW火控系统简评
9-1、XM157猜测
很多评论XM157这款火控才是美陆军推进NGSW计划的真正用意,国内有的视频说枪弹方面美陆军给的预算并不高,但火控给的钱很高(当然看过我前几篇文章的读者就能明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此前的文章中就说过,Vortex和L3的竞标产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LPVO+火控模块”的模式,LPVO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低可变倍率瞄准镜,简单说是具备快速调整倍率的能力,能够快速调节到1倍用于近战,性能上接近红点瞄准镜。
最终Vortex中标的Vortex Optics 1-8×30 Active Reticle? Fire Control得到了XM157的编号
因为火控方面的消息官方实在捂的太死了,几乎找不到可靠的性能数据,只有一些访谈节目,因此只能进行以下猜测:
XM157应该是以1-8倍LPVO瞄准镜搭配不同的火控系统实现多种功能,本体(1~8倍可调白光瞄准镜)+智能模块(激光测距、风偏检测与修正、光点注入式弹道计算、可见/不可见激光照射、内置指南针)+未来模块(可能是热成像一类的)
但XM157应该无法同时具备上述全部功能,且LPVO瞄准镜本身就是比较重的瞄准镜,再加上火控,重量极有可能超过1公斤。
光点注入式火控是一种用望远镜式瞄准镜改良的扰动式火控,它不再使用传统的瞄准线进行瞄准,而是根据结算的射击诸元直接将一个椭圆形光斑投射在分划板上,这个椭圆形光斑根据目标距离会变化大小,尺寸正好可以套住该距离目标,将目标用椭圆型光斑套住后即可击发。光点注入式火控的特点是:1、瞄准速度快,大致将目标套住即可射击;2、尺寸与目标大小自动匹配,如果明显过大或过小,说明测距错误,具有纠错功能。最初是一种坦克上使用的火控系统,得益于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进步,从1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单兵领域中。这方面推荐看小毛爸比的文章。
下图为媒体曝光的XM157演示图片,基本型似乎没有横风测量功能
为狙击武器搭配瞄准镜和火控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做法,美陆军很有可能受此影响希望搞出一个高度整合的瞄准系统,从瞄准镜组合来说,美军还是领先一步的,参数调节转换更快捷。
L3产品落选的原因可能是成像效果不太好。下图为某次展会上美媒手持落选的L3样品,顺便说一句,这个端着L3的货喜欢对我国产品大放厥词。
9-2:XM157猜测可能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1、功能完善,结构紧凑,全系统质量小;
2、全系统仍较重,单项功能可能不够突出;
3、步兵作战环境更恶劣,可能影响使用寿命;
4、远距离狙击仍需复杂的数据输入,也有相当的射击水平要求,训练有限的一线步兵仅靠火控可能无法完全弥补;
5、能耗问题。
十、NGSW计划的未来展望
10-1、NGSW可能的优势与发展方向猜测
1、XM157的出现,表明世界主要强国军队从未懈怠对于单兵先进瞄准系统的投入,且已经开始向小型化、整合化和普及化方向发展了,这方面需要密切关注和更多研究论证。老一辈前人轻视瞄具的观念真的不能再提倡。
2、高膛压是有回报的,那就是弹道性能的明显改善,例如有说法是目前中标的XM5在600米内的射击,可以不进行修正。这对中远距离交战中的命中率提升是极大的帮助。
3、得益于上述两点,全面配发NGSW产品的步兵班组理论上在与敌方400米外的首轮交火就会有极高的命中率,美陆军所谓的改变作战样式也正是得益于此。
4、当前世界各主要强国军队都在增强弹药的穿透能力,进一步增强防弹衣的防护能力仍是一个很值得我军提高的问题。以我有限的资料看,目前我军普遍装备的防弹用品水平低于实际生产能力,且目前陶瓷、聚合物与合金材料对不同材质和结构的穿甲弹药的防护能力也有差别,确实有必要研究在一定重量范围内,防护效果更好,防护面积更大的防弹衣。
目前,高等级的陶瓷防弹插板+美标3A级以上的复合材质软防弹内衬,已经具备了刚刚抵御.50级别弹药的能力,缺点是有些重。未来很有可能发展出更轻更强的防弹产品。
截止到2022年第三季度,NGSW计划的热度已经下降。但争议还没有结束。在前两次**政府问责署受理的轻武器招投标投诉中,被投诉人都是SIG,但SIG都取得了胜利,似乎这一次也不会有太大悬念。先抛开SIG这个小人公司不谈。NGSW计划根本就不是现在美陆军官员所说的应对大国竞争,而是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中,使用5.56这类小口径步枪弹的AR远距离性能不足,进而萌生的加强火力的想法。最初的主要倡导者Jim Schatz先生,他的设想只是以较低的成本装备一款6.5mm口径的AR步枪。
5.56远距离性能不佳是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因为阿富汗战争美军又要短枪管又要远距离射击才变得突出,这也是Jim Schatz先生6.5mmAR-12步枪设想的诱因之一。
但是当这款武器与美军高层的官僚利益和军火商的商业利益相结合时,情况就发生了改变。有说法是NGSW项目的枪支和弹药领域花钱很少,只有2040万美元,但这个说法忽视了竞标产品很多来自此前美军的项目投入带动。反恐战争以来,美军各军种开展了各种轻武器项目研究,也花了不少钱,但是呼声虽高,真正成行的却十分少,军火商当然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上位,而且NGSW计划的采购预算可不低,步枪和机枪平均每支18800刀,XM157火控每具10800刀,每发高膛压Fury弹民间售价4刀,这还没说消音器和枪管的寿命问题,NGSW计划高昂的后续采购成本很难说是军火商为了回本还是美陆军要拿回扣。
美军高官推动一个大项目,然后退役在军火公司挂闲职拿高薪也不是稀奇事
21年退役的陆军将领奥斯汀·米勒,在22年中期宣布作为防务顾问,加入XM5步枪后续项目
**有些爱好者评价某些外国产品时,总会觉得外国的国有厂家迂腐、保守、效率低、不够廉洁。却无视**轻武器发展长期事倍功半,价格高昂的客观现实。
21年被坑,22年使用ACOG+小红点参加“战术射手”比赛
另一方面,反恐战争后期美军暴露出的各种颓势,也确实迫使美军无论哪位领导上台,都得在这种细枝末节放卫星,对上对下都是一种交代,另外轻武器好做文章也是一个原因。对于时任美陆军参谋长的马克·米利将军来说NGSW是他的政绩,也是脸面。当他成为参联会主席后,陆军的继任者自然要让这个计划有一个体面的结束,至于是否实用反而不是重点。
人走政空在**其实更常见。
荣誉琳琅满身的马克·米利将军
那么最终的NGSW未来几何呢?因为还缺乏实战考验,很多内容笔者也是猜测。这里大胆暴论一下,NGSW计划就是美军研发的高膛压6-7毫米班组武器,搭配了一个带火控的可变倍率瞄准镜。NGSW计划起因是反恐战争需要,但是被美陆军借大国竞争为名上位。
NGSW计划增重,减少携弹量,压制射击很难控制,为的就是提高中远距离单发精度。
问题是:首先大国竞争中,轻武器往往是细枝末节。即便是最有可能存在中远距离射击的高原山地战场,战争样式也已经是高度机械化信息化。手持NGSW固守在散兵坑等着给对方点名的士兵,面对的是对方山地坦克与步兵战车的冲击,速射迫击炮的压制,各类温压云爆弹药的轮番“伺候”。步兵会在距阵地400米内才开始协同冲击,这会儿就是步枪压制射击的天下了,进入到200米行进射击更是某些长期使用无托步枪的国家练的真功夫。NGSW的精度优势反而无法发挥。即便是某些时候高原作战节奏慢,没有足够的机械化装备,主要依靠步兵攻山头。对于某些几十年一直面对山地作战的军队来说,没有谁比他们更懂高射机枪的作用了。
即便是NGSW有机会在优势射程范围内更多地发挥优势,仅仅靠高膛压子弹和带火控的8倍镜,也不可能靠单发射击枪枪命中移动的人形目标,把XM157配给重机枪倒是合理。
不会有谁傻到放着武器的近战火力优势不发挥,非要在400米外拿56半和恩菲尔德对射
下图是北美枪神的闺女射击NGSW步枪的视频截图,他们一家都在北美射击大赛中得过冠军,如果这样的高手连发射击都不好压枪,大头兵又会是什么表现呢?
NGSW计划号称用高压弹克制重型防弹衣,从而实现“大国竞争”。
问题是:美陆军从来没有正式说NGSW能600米克制重型防弹衣,就像我在此前的文章《NIJ4级防弹插板抵御**穿甲弹药效果参考》一文中所写,如果子弹弹头仍然是铅芯或钢芯,哪怕是M855A1那种露芯穿甲弹,单纯提升初速并不能在十几米外击穿目前的碳化硼、碳化硅材质美标4级插板。而在某些国家,碳化硅材质美标4级插板早就是烂大街的东西。而现在量产的软质防弹衬层至少能达到美标3A级的水平,差一些也是美标2级。而现在的钨芯穿甲弹只能是100米内击穿4级板。即使NGSW使用的6.8毫米子弹推出钨芯穿甲弹,其高膛压又能对击穿距离增益多少?另外还有两个问题,钨芯的中远距离精度行不行?你美能提炼出来的钨有没有某个国家多?
即使是使用加强装药,初速过千的7.62毫米M80A1裸钢穿甲弹头,依然不能击穿约14米处的美标4级防弹插板,而M993钨合金穿甲弹用907米秒的初速就能击穿。
有观点认为NGSW火控是整个计划暗渡的陈仓,能大大提升士兵的命中率,有划时代意义
问题是:所谓的XM157,就是近年来“LPVO+火控模块”的紧凑型设计。所谓火控也就是得益于电子技术小型化装备的光点注入式火控。即便如此,XM157的分量仍然很大,这是相当重的瞄具。虽然LPVO瞄具能够兼顾近距离射击,但实际效果比起红点和全息等一些成熟的近战快瞄的新产品仍然要稍差一些,也就比老一些视场较小的筒式红点瞄具好一些。XM5用于200米内的压制射击绝对是减分的,对于装备ACOG的小口径步枪在200-400米内的对射并不能保证一定占优。
(NGSW的远距离命中率其实也很好评价,模拟测试就行:
1、多种环境下对300、400、500、600、800、1000米固定靶(立姿、半身)的三姿射击命中率;
2、多种环境下对300、400、500、600、800、1000米移动靶(立姿、半身)的三姿射击命中率。)
而在500-600米这个NGSW相对占优的距离,可能不需要像专业狙击手上千米狙击那样精湛的技术与仔细调整瞄具参数的能力,但仍然需要一定时间训练后的点射压制水平。一方面如前文所述,这个距离在对称战争中可能没有多少射击机会,另一方面是连发射击的控制恰是NGSW的相对硬伤,更别提还要压制远距离目标。只有在某些平坦开阔,且缺少兵种配合的环境下,NGSW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所以NGSW计划最好的结局可能就是替代7.62全威力弹,作为一款口径较小的高膛压全威力弹使用,定位是DMR或班排级机枪。前提是美陆军以及国会能够接受一款事倍功半的弹药。否则NGSW计划大概率就是被边缘化或随着人事变迁不了了之。
部分换装比全面换装更合理,毕竟一套NGSW的造价快20万人民币了
到这里NGSW相关内容就彻底结束了,首先感谢老友“JY”和茅叔的支持,其次感谢坚持看完的读者。NGSW计划还没有终结,我只能说很多内容包含了个人猜测的成分,仅供参考。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叫的震天响“大国竞争”的NGSW计划不应该无视,但也不应该无脑夸大。还原这个计划本来的面貌,才能透过宣传看本质。
全文完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