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万个人资料(乃万个人资料学历)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前一段时间网上炒得十分热的乃万事件,起因是乃万在音乐节上说“男生也有很多梦想,想做球员、想做游戏玩家,但是到了十八岁他们的梦想都成了买房买车”。乃万说这句话本来只是想表达女孩子多理解一下男孩子的意思,但是却遭到了网络上的集体围攻。

对于这件事,乃万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硬要杠出来谁对谁错没有必要。只是从这件事我想到的是,学生在18岁以前也有很多梦想,执笔芳华、泼墨山水、皮球入网、奏响乐章……

初高中时的学生为了中考和高考夙兴夜寐,手捧政史地,嘴含理化生,心里还想着语数英。这样的日子累吗?累是肯定的,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没有从学习收获快乐的美好传说,但心中总是有这样的信念——上了大学以后我要把我失去的梦想捡回来。“上了大学以后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了”,美好的谎言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也不知何时才会休止。

对于一个没有特别耀眼特长的普通学生,来到大学第一年,你需要关心的就是保研的问题。因为保研看的是整个大学期间的成绩,如果你能延续较长时间的高三或高四的战时状态,那么恭喜你,你将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你相当于还在上高中。如果第一年,你想更多地体验大学生活,那么你要小心了,可能陷进去就很难出来了。等你醒悟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保研的资格。到了第二年,当你还是想浑浑噩噩地再撑一年,等到大三加把劲时,发现别人已经开始准备考研了。这种现象,俗称“内卷”。

可能你刚开始会以为内卷是好的现象,证明现在大学生都努力好学了。但是实际上,内卷和努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知乎上有一篇关于内卷和努力有什么区别解释得十分恰到好处,由于头条不支持放长图,因此我会在评论区留下这位网友的看法。

像我之前说的,学生在18岁以前也有很多梦想,可是上了大学以后他们只能整天为学分和绩点奔波。当然他们可以选择不这么做,那么他们就只能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局面。

内卷文化究竟迫害了多少年轻人

小编本身也是一所普通211里的普通专业里的大二学生,一直对自媒体运营有着极大的兴趣。前一段时间嗅到微博校园招募的气息,报名表都已经填好了,还用心地分析了现今校园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可是最后还是放弃了提交。小编在学院的传媒部门工作了两年,虽然离开时很不舍得,但还是要以学习为重。本以为微博校园会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可后来想到如果自己的学习时间都把握不了,哪有精力做这些现在看起来对未来没有任何帮助的事。

内卷文化究竟迫害了多少年轻人

这就是内卷带来的影响,我们对于遥不可及的梦想越来越失去信心,只想把握住身边的绩点、综测之类的应试教育的产物。以去年对996的讨伐为例,当年轻人在网络平台上集体发声杜绝996时,马云等一众企业家竟然公开宣布支持996,尤其是马云说的那句话“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996”,更是触痛了多少年轻人内心的伤疤。虽然很多人觉得这是大资本家的发言,希望让他们为自己拼命干活。但是放在现在的环境下,你不想996,就算没有人逼着你996,你也必须强迫自己996。因为你不努力,就会有人替代你的位置。

内卷文化究竟迫害了多少年轻人

放在10年前,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很吃香。可现在应聘时,大学生不仅需要看学历,还需要看你有没有取得过什么学术或者科研成就,有多少证书,四六级成绩多少……事实上,这些年资源的增速远比不上人才的增速,这样是导致每个人均分的资源变少了吗?只会导致原来可以吃得上饭的人吃不上饭,原来容易吃得上饭的人需要努力才能吃得上饭。由于内卷导致资源越来越少,资源的变少只会加剧内卷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内卷文化究竟迫害了多少年轻人

近些年一直在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学校为此做出了改变,但是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学生没有获得应有的资源。比如我们一直在说中国职业联赛篮球水平比不过**,我们自己的CBA联赛球员都是凭着与身体天赋或者技巧而获得了在青年队专业训练的机会,而**联赛每年的新生代主力军都是从各个大学(以前甚至是高中)里挑选出来的,他们可以通过篮球水平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且在大学里面为自己的梦想拼搏。而中国的大学生即使进了球队,每天也要像普通学生一样为自己的学业担忧。因为如果你的热爱不足以支持你的未来道路,你就没办法完全放开手去做。

内卷文化究竟迫害了多少年轻人

内卷文化必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才培养的一大顽疾,人才的增速快、资源近乎匮乏、行业接近饱和这些问题很难短时间内解决。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