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怎么读(巳怎么读冯延巳)
就像爱一棵树
爱它的静默
也爱它的喧腾
爱它的花繁叶茂
也爱它的枯萎凋零
爱它深埋地下的根
如果有一天
树被砍断——
我将继续
爱它留下的回忆
爱它变成的家具
爱它被水
唤醒的香气
《就像爱一棵树》三书
1
须尽一夕欢
《抛球乐》
(南唐)冯延巳
酒罢歌余兴未阑,小桥清水共盘桓。
波摇梅蕊伤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
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酒罢歌余,那时,我们也总是兴犹未阑,不忍就散,总是想再到哪里走走,到随便什么地方,再盘桓一会儿,尽此一夕之欢。
记得那样一个夜晚,也是七月,期末考试结束,暑假开始之前,与学生亦师亦友,一同去外面唱歌。那家音响效果很差,房间里灯光暧昧,沙发颜色怪异,还有浓烈的烟味,但是我们都玩得很嗨,把酒放歌,嗓子都喊哑了。歌罢,已过午夜,叫了辆面包车,七八个人挤在里面,司机脸色颇不满,我们却觉得这叫浪漫。行至乡道上,打开车窗,凉风吹进来,见外面很好的月亮,薄薄的雾气浮起在稻田里,便立刻叫司机停车。离学校还有五六里路,我意已决,步月缓归,这么好的夜晚,睡过去岂不可惜?付了车钱,司机扔下我们,欢喜而去。车声消隐后,寂静合拢,紧接着,满耳虫鸣,满身月光,好风如水,吹送阵阵稻香。一开始有人提议唱歌,唱了两句,还是觉得不唱得好。大家便都不说话,踩着寂静,沙沙的脚步声响在路上。那晚唱了什么歌我全不记得,只记得那段夜路,记得当时的心情,真想一直走下去,走到天明。
讲完那个夜晚,再来说冯延巳。延巳,字正中,南唐宰相,学问渊博,文章颖发,尤擅填词,其词上翼二主,下启欧晏,气格之高,为五代之冠冕。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中、后二主皆未逮其精诣。”正中的词名多为其历史功名所掩,静安先生所评虽一家之言,然于我心有戚戚焉。
大凡诗人,莫不多情,即便倡言主智、节制的诗歌,如罗兰·巴特提出的“零度写作”,其用意在于对伤感滥调的反叛,其旨仍归于情。节制抒情,实为抒情的一种方式,即便叙事诗,叙事也是外衣。冯正中词,节制而深情,辞丽旨深,气俊格高,读之使人低回但不失心力。
正中也常在酒阑歌余,不忍离去,愿与友人共盘桓,要么独自流连怅叹。这不是谁比谁更寂寞,不是谁比谁更痛苦,领略寂寞,体察痛苦,乃是灵魂的丰富和觉醒。正中与朋友盘桓的地方,我很喜欢,“小桥清水”,单看这几个字,便觉可爱。小桥,不论木桥石桥,谁见了不想走上去,不想在桥上站一会儿,看看流水?何况桥下还是清水呢。
也许是喜欢的缘故,小桥清水与我处处相随。从前居住的地方,村镇路上田间就有好几处,扶在桥栏上俯看,或下到水边,看清悠悠的水流,看水底干净的泥沙,有的水底圆石颗颗,整洁可喜,不时见鱼儿游弋,于是记起王维的诗句:“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这样的小桥流水,乡人往往视若无睹,或因见惯,或以为不足观。真可遗憾。
清 孙逸《溪桥觅句图》(局部)
2
满面西风凭玉栏
《抛球乐》
(南唐)冯延巳
尽日登高兴未残,红楼人散独盘桓。
一钩冷雾悬珠箔,满面西风凭玉栏。
归去须沉醉,小院新池月乍寒。
已是秋天,西风变得像阵阵呼唤,在世事疏散之前,你得去登高,去望远,在山顶上呆一整天。
“尽日登高兴未残”,尽日,也不过是片时,忽焉山光西落,群壑倏瞑,这一天永远成为过去。兴未残,即尽日登高,仍未尽兴。但凡我们心爱之物事,可曾有过尽兴的时候?愈是贪恋,愈不会尽兴。所有爱过的地方,走过的路,我都想再走一遍,一遍又一遍。这是贪婪,也是执念。
正中此际在流连光景,“红楼人散独盘桓”。绮筵人散,红楼空虚,歌吹笑语犹在耳际,尽日之欢已如梦中。他舍不得立即离去,他要在现场延宕一会儿,在往事的残骸中,再回味一些细节。
冷雾升起,悬在珠箔的钩子上。雾使得红楼像一艘沉船,浸透死寂。他走了出去,独自凭栏。“满面西风凭玉栏”,西风满面,吹得酒醒,有人已不知所踪。
“归去须沉醉,小院新池月乍寒”,末二句深情款款,望空遥寄,语气似嘱咐,亦祝福。已是秋天了,归去可别急于入睡,年华变冷之前,在小院新池边,就着月色清寒,把这一天的欢乐再想一遍。
冯正中生时,金陵太平,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每多燕集,正中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其词虽为遣兴娱宾而作,然其辞丽思深,时怀忧生之嗟无常之叹。他已隐隐预见南唐偏安终将不能长久,故每当酒阑人散,尤多流连伤感。
我们此时正值盛夏,暑热难耐,“满面西风凭玉栏”,倒使人神往那份凉爽。诗人意在彼,读者心在此。等到九月十月,西风真的吹起来时,北方的朋友怕又将怅惘于流年暗换。人生在世,此一时,彼一时也。
南宋 佚名《秋山雨霁图》
3
咫尺人千里
《抛球乐》
(南唐)冯延巳
坐对高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
烧残红烛暮云合,飘尽碧梧今井寒。
咫尺人千里,犹忆笙歌昨夜欢。
“坐对高楼千万山”,起句有力。写山,尤其写秋山,文字须有劲气。北宋画家郭熙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林泉高致》“山水训”一篇中写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四时烟岚不同,山之状貌神情亦不同。高楼独坐,千万山峰,尽在目中。坐对,是心旷神怡,还是怅然若失?
来看第二句:“雁飞秋色满阑干”,雁字飞鸣,秋色随之漫上阑干,那么,是怅然若失了。这句一读就能立刻调动内在感觉,仿佛我们听见了雁声,秋色也漫到我们身上来了。类似的写法唐诗中也有,例如韦应物的《夕次盱眙县》颈联曰:“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樵人归去,山郭顿时转暗;大雁飞落,芦洲瞬间更白。这类写法不必用术语诠释,实乃出于我们本能的生命体验,现代诗异曲同工的更多,比如可以写一个句子:“听见父亲叹气,天忽然就黑了。”或者:“收到她的短信,阳光一下子更明亮。”
“烧残红烛暮云合”,这句暗用了一个典故,即南朝江淹的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烧残红烛,这样的期待,或是怀念,又美好,又无奈。江淹诗没有等来佳人,此处是佳人已经走了。暮云四合,有如无边的寂寞。“飘尽碧梧今井寒”,梧叶飘尽,金井石栏,枯寒萧索。古诗词伤别怀想,多寓于蜡烛金井,一在室内,一在室外,皆日常生活朝夕相伴之物,亲切具体,自然也是人内心情感的见证和寄托。
“咫尺人千里,犹忆笙歌昨夜欢”,结句笔锋变换,坦直寄慨,离人已在千里外,感觉如在咫尺,昨夜之欢,犹在目前。
图片南宋 佚名《寒塘群雁图》
相共凭栏看月生
《抛球乐》
(南唐)冯延巳
梅落新春入后庭,眼前风物可无情。
曲池波晚冰还合,芳草迎船绿未成。
且上高楼望,相共凭栏看月生。
那是春天将临之时。梅花刚刚落,到后庭去,看看春天有没有消息。“梅落新春入后庭”,梅花落了,那么新春就该来了。这句很有意思,语气仿佛春天是一个人,一身新衣,悄悄地进了后庭。为什么是后庭?我想因为后庭更多草木,因为冬日枯寂,人不常去,久被遗忘,而或春天已经潜入,等着给你惊喜。新春入后庭,这事年年发生,年年惊喜。
诗人已在后庭,环顾四周,“眼前风物可无情”?这是反问,意即:眼前的曲池草木,真的还没有醒吗?冰雪消融,草木返青,都是春天的唤醒。“无情”一词甚有味,风物不仅有生命,而且有感情,在诗人眼中,它们全都是有情众生。
“曲池波晚冰还合,芳草迎船绿未成”,看来时候还没到,我们要注意体会“波晚”、“迎船”,这些词多么有感情,多么通人性。
春天还在路上,终归不远了。“且上高楼望,相共凭栏看月生。”这两句回味无穷。暂无以为欢,且上高楼,总还有月亮可看。“相共凭栏”四字,甜蜜,静美,绰约可见两个背影,凝望天上的月亮。春天虽然尚未来到,风物看似仍旧无情,但是看月亮的人心里是喜悦的,他们知道春天已在后庭的空气中,月亮升起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那是一种新生。
读这些词,我再次想到诗人的使命,也许就是在貌似什么也没发生,貌似平淡无奇的庸常之中,写貌似无用的诗。不,诗不是无用,诗是无用之用的大用。正是诗人在替我们照料时间,照料水,照料心灵,在被踏得坚如铁板的地方,诗为我们打开新的视角,唤醒我们内在深处的感知,诗让我们回想起如何去爱。
北宋 燕肃 (传)《江村草阁图》
5
田鼠阿佛的故事
读过一个绘本,印象很深,中译书名叫《田鼠阿佛》,英文原版叫“Frederick”,就是那只田鼠的名字。“阿佛”这个译名,令我会心一笑,那确乎是他的灵魂写照。故事梗概如下:
秋收过后,农庄空了,谷仓被废弃,冬天眼看就要来了,住在石墙里的田鼠们开始忙着采集过冬的粮食。
大家一天到晚在忙,只有阿佛什么也不做,大家就问他怎么不工作,他说他在工作,“我在为寒冷、阴暗的冬天收集阳光。”
当大家看见阿佛对着草原发呆,问他这又是在做什么,他答:“我在收集色彩,冬天总是灰灰的。”
有一回,他看上去像睡着了,大家责备他只会做白日梦,阿佛说:“不,我在收集文字,冬天漫长,那时我们一定会没有话说。”
冬天到了,田鼠们吃着坚果和浆果,讲着傻狐狸和蠢猫咪的故事,快乐无比。可是当食物被吃完,禾秆都没有了,玉米也成了回忆,石墙里更加阴冷,他们再没有心思说话,冬天还很长。
这时,他们问起了阿佛,那些他收集的阳光、色彩和文字。阿佛登上一块石头,当他讲完,大家鼓掌赞叹:“没想到你是个诗人啊!”
就这样,他们熬过了冬天。
文/三书
编辑/刘亚光
校对/赵琳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