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华尔兹(刀尖上的华尔兹百度云)

刀尖上的华尔兹(刀尖上的华尔兹百度云)刀尖上的华尔兹(刀尖上的华尔兹百度云)刀尖上的华尔兹(刀尖上的华尔兹百度云)N-2haKA-OofNl7M3NuTEkrbFGW9ulySqK333MQY8m1IEno-eB_G6u_w7kQsU-uDtQIsrAfYWFlGnmGkZqNTIernWZKMlpwuNQD5LYOLw3TDInCCGMbUqRxRwb-_j_lG89yyT4X20uktijQvIgYvqMScqj2qbBNikXLPPMFrKRgyy7Wdsc_qBSCeYp3OePN8tmL5DL9kUwHtOBqeFO3ycPw1CzLqFe2X5le6uDEhxcOG6AfR1y5qfTKoc_byuRg_7VQtFEInjI1ydE8U3NjA9k5E0bneVMliMNd0Zk0Gu3MjO9JeF6vnBwr9vNaVJqgkpZWlkkU0ZTxHNyNxEVITvLhcGLYy4n7-3B8yrYXtv3wxWZjGYa7qRXT3eldqhsP9qKMo4bYL__DAAA__9KGq0u” >

耳濡目染 爱上书法篆刻

1943年,陈复澄出生在重庆北碚的一个书香世家。由于父亲钟爱国学,家里珍藏有不少字画、碑帖。耳濡目染之下,陈复澄对这些传统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学期间陈复澄就喜欢上了书法篆刻,父亲也给他买一些字帖碑帖印谱让他学习。

当时陈复澄的家庭并不富裕,而他的这个爱好又特别“烧钱”,不想额外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他只能用“土办法”来学习,苦练基本功。回忆起那时的情形,陈复澄特别有感触:“我自己弄块小橡皮来刻,弄个石板也可以刻,甚至拿把牙刷一掰断,磨一磨,磨平成一个椭圆形就能刻个图章。”

一个灵感为他开启了崭新的艺术领域

研究生毕业后陈复澄从事文物研究和出版工作,同时也在一所高校任教。课余时间,他一门心思钻研书法篆刻艺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家紫砂厂的工人在紫砂壶上刻字,这个发现给了陈复澄极大的灵感,一个崭新的艺术领域在他面前打开了大门。从此,他开始了刀笔书法的研究和实践。

陈复澄说:“随着使用的工具、材料、创作方式的改变,刀笔书法艺术正诠释出一种新的艺术语言,这也是艺术的一种发展模式。”然而,创造一门新的艺术形式并不容易,陈复澄说,在紫砂上刻字,与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字完全不同,自己以前篆刻的基础都只能当作理论参考,一切还都得像入门者一样,重新练起来。于是,他把紫砂集中的宜兴作为自己在北京之外的另一个创作基地。

陈复澄有北京和宜兴两个创作基地,北京主要进行毛笔书法、篆刻的创作,而宜兴的基地,主要是刀笔书画和紫砂壶的创作。从1993年起,陈复澄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了。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陈复澄不但掌握了紫砂壶刻字技巧,还能在陶器、水缸等载体上进行创作。他一笔一刀都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陈复澄拿起一个刻了字的紫砂壶告诉记者:“这上面的每一刀都不一样,刀入到泥坯中角度的变化,刀速快慢,用力的轻重都会产生不同的线条变化。所以每件作品都是不同的,每件作品都是孤品,都有着它独特的韵味。”这些作品集创作者的灵感和艺术造诣于一体,有着迷人的独特性,这也正是陈复澄一直痴迷这项艺术的原因。

重庆 最向往的地方

谈到家乡重庆,陈复澄说,他有两个老家,一是祖籍江阴,二是出生地重庆。虽然很小就随父母离开了重庆,但他认为重庆就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这些年来他一直关注着重庆的变化,也偶尔回重庆看一看。

陈复澄说:“重庆美丽的山川河流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他感叹道,自己仍然记得儿时的重庆,那时交通不便,到处都是坡坡坎坎,现在重庆是大都市了,交通也四通八达,重庆未来的发展不可小视。

现在已经七十多岁的陈复澄精神矍铄,依然坚持刀笔创作。他说:“希望有更多家乡人关注和喜爱我的作品,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书法篆刻艺术,能把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重庆日报]陈复澄:中国刀笔书法之集大成者 他以刀作笔、以紫砂壶壶体为纸,通过不断摸索,成为中国独特艺术刀笔书法之集大成者。 [重庆晨报]他以刀尖作笔锋 紫砂壶上刻春秋 陈复澄的艺术创作形式多变,风格鲜明,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富有独创性。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独辟蹊径创作的刀笔书法,为书法艺术开创了新的形式和内容,被艺术界誉为“中华第一刀”、“刀笔书法第一人”。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