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求成而失败的例子(急于求成而失败的例子王安石)

大宋立国百年时,整个国家面临着”百年之积,惟存空簿”的场面。刚即位的宋神宗立志改变朝廷积贫积弱的现状,于是重用临川先生王安石并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改革以期取得显著成果。公元1069年,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拉开了熙宁变法的序幕。

王安石变法伊始,便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以企图达到清除时弊让宋朝国富民强的目的。然而好景不长,熙宁变法只持续了十五年便失败了,深入分析王安石的各项举措,不难发现,熙宁变法的失败是具有必然性的。

二、变法用人不当

由于王安石变法时朝中老臣支持者寥寥无几,导致了王安石身边无人可用的境况。这时候部分奸佞之人抓住机会以支持变法为名投靠到王安石阵营以企图取得高位谋取私利。如蔡卞、蔡京、李定、邓绾、薛向等人品私德多有问题的人大都成为了变法的坚定支持者甚至成为了变法事宜中的重要人物。朝中苏洵等人虽然劝诫王安石注意分辨奸佞之人,可王安石不以为然,以至于这些人在当权后将变法操纵成为了在朝中大肆铲除异己、谋取私财的工具。后世统计变法时期王安石重用的人中大多被列入了奸臣传。

朝中政策制定者品行不当直接导致了下面地方官也作风不正。在地方推行新政的官员有两种。一种是大力支持变法的新锐之士,这批新锐之士既没有经过系统的新政相关培训也没有为官一方的经验,导致推行新政时只凭感觉,只知纸上谈兵,也不去了解实情及时调整政策。另外一种则是原有的地方官吏,这种官吏混迹官场多年,对于为官处事之道颇有心得,也是和稀泥的高手,能够充分利用新政存在的漏洞残害百姓谋取私利;同时这些官员有着雁过拔毛的习惯,导致新政规定的税收等一层贴一层,到了民间已经是一笔足以压垮百姓的巨款。

众所周知,再完美的政策,都需要正派无私且深谙世事的官员去落实,反观王安石用的人则要么正派无私不谙世事要么深谙世事却一身歪门邪道。这直接导致了王安石推行的新政反让权力的猛虎冲出笼子,各级官员与地主豪绅利用政策漏洞沆瀣一气、欺压百姓、盘剥百姓、借机敛财,导致了新政的推行完全违背了变法前王安石”济贫困、抑兼并、促生产”的初衷。王安石用人不当,导致政策违背初衷,民不聊生,更是让变法陷入了崩溃的漩涡中。

三、王安石本人过于盲目自信且心胸狭隘

王安石在变法之时,对于自己变法政策以及各项事宜处理中抱有极大的自信,以至于到了刚愎自用的程度。这个主要体现在政策推行中。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抑兼并,济穷困”,然而其新政的推行却与这个初衷相差甚远。有人针对这个情况向王安石进言,希望王安石能够及时调整政策,而王安石却依然自信的认为政策已经很完善不存在任何问题,就算是有问题也是偶然突发的小问题,无需整改。就这样王安石始终一意孤行、掩耳盗铃、置若罔闻,当王安石发现政策确实存在问题想整改时已经无力回天。

再者,王安石并不是一个心胸广阔之人。变法伊始,朝廷重臣司马光便连发数封信件几千字和王安石探讨变法利弊,王安石仅用寥寥几百字《答司马谏议书》回复,且话锋犀利,

一副傲气凌人的样子,并且从此意气用事和司马光开始了朝堂上的斗争。不仅如此,变法初期,针对那些对变法存有疑问和非议的人,王安石必然会想方设法的除去他们,以免他们阻挠自己的大计。王安石甚至连曾经举荐他的人、昔日好友都不放过,凡是提出不同意见者,皆被打压。就这样,王安石把原本支持的老友和那些中立的朝臣全部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心胸之狭隘至此,树敌太多,怨谤盈朝,让原本支持变法的神宗皇帝也有所犹豫,自然就给变法的道路徒增了困难。

王安石的盲目自信不周知,让民间怨声载道;他的心胸狭隘更是让自己在朝堂上四处树敌。这两者可以说是为变法失败埋下了重大隐患。

四、反对派不断的阻挠,民间众人反对

在变法之初,王安石便和朝廷重臣司马光在改革上有了分歧。虽然司马光早些年提出的免役法与王安石的想法相同,但是在采取上司马光主张节流而王则主张理财。这就造成了两者在理念上的分歧,发展到后来,这已经不仅仅是两人在改革理念上的分歧,甚至成为了变法派和反对派之间的争权夺利。加之王安石把原本许多支持变法的能臣推向了对立面,造成了反对派势力远大于变法派,让变法派在朝堂上处于了下风。

王安石推行新政操之过急加上部分政策严重违背了当时的经济发展规律和当时的社会现状,给社会各界都带了巨大的损失,直接导致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反对变法。最严重时,甚至会有几千人进京到王安石府邸讨要说法。反对派充分利用了民间怨声载道,不断在神宗皇帝面前弹劾王安石,直至神宗了解到民间实情后,内心感觉愧对百姓,因此罢免王安石并不断废除新政。

五、小结

纵观熙宁变法失败的原因,其中既有王安石激进执拗、刚愎自用的性格因素,更有其用人不当导致新政偏离初衷的影响。加之王安石心胸狭隘、排除异己,不断让反对派力量壮大,即使神宗皇帝想让王安石将变法坚持下去也不太可能。最主要的是,新政的推行导致了民间怨声载道,已经大大违背了神宗支持变法时让大宋国富民强的初衷,就此看来,熙宁变法在当时的大环境中必然会是失败的结果。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