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解决时间)

瑞士当地时间1月17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有人说“中国要搞计划经济”,这是不可能的。回应了美西的一个质疑或者歪曲。

我完全赞成这一有力回应。因为,计划经济在中国总体是个失败的尝试,中国不应也不会重蹈覆辙。

计划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高度集中,自下而上上报,自上而下下达,企业和村集体执行。实践证明,这种具备“战时经济”特征的经济体制,很容易产生以下弊端:

一是短缺经济。大家报计划都留有余地,计划形成过程基本是上下级讨价还价的过程。留有余地的结果就是“短缺”,什么都少,什么都要靠“票”,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烟票等等。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但是,在计划经济下,这一目的从来没有实现过。

二是颜色单一。满大街都是一个颜色,衣服制式也大致相同,令生活的色调极为沉闷。有段时间,中国流行穿军装、抢军帽,究其原因就是改变单一颜色的内在期盼。因为是计划经济,就不可能搞出很多花样。多姿多彩,办不到。

三是“后门”盛行。其实就是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为了减轻计划压力,走“后门”;为了争取计划项目,走“后门”;为了多吃点肉、买几条烟,也要走“后门”。“后门”是可以随意进的吗?那是要有“关系”的!吃喝送礼是免不了的。

四是“一大二公”。就是不要“个体户”,不要“资产阶级尾巴”。针头线脑都要纳入计划,纳入公有制经济体系。很多事情,哥儿俩支个摊儿就能干得很好,非要由集体干、企业干,结果就是没人愿意干,大家一起“磨洋工”。

也正因为此,我们把改革开放称之为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干什么?不就是改掉计划经济嘛!期间,经历了由家庭联产承包、允许“倒爷”摆摊、双轨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艰难过程,突破了“左”的思想束缚、“右”的思想干扰,其实十分不易。但我们坚持下来了,也成功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封闭落后的面貌!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的制度、体制、机制都趋于成熟,“中国式现代化”有了科学概括、“人类新文明形态”有了崇高的历史定位,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价值、中国文明、中国方案等为世界提供了现代化的新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重新拾“计划经济”呢?自寻死路吗?

由此再看二十大报告中的这段话,即“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重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是多么的振聋发聩、醍醐灌顶、情真意切、明心见性。

中国不会重拾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要发展、不要完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生产力在发展,改革开放必须及时跟进。特别是,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与超级计算、云计算与区块链、大通量无时延高速移动通讯(5G/6G)、北斗导航、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电子商务与速递物流、数字货币与支付、元宇宙与孪生世界、黑灯工厂、无人矿山、精准农业等等科技成果开始得到广泛运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已经悄然发生革命性变化。定制经济、智慧经济、链式经济等已经如雨后春笋。这使得个人需求与企业生产得以无缝对接,市场经济所固有的企业生产的计划性与社会需求的无计划性之间的矛盾将趋于缓和直至不复存在。

当个人需求能够决定企业生产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实现了经济的高度自动化、精确化、节约化。这是计划经济体制梦寐以求却始终无法做到的。而“智慧社会 市场经济”做到了。这是什么?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在这样的进步面前,计划经济也已经没有任何复活的必要。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