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御林军(北京御林军是什么部队)
古装剧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桥段:宫廷政变,祸起萧墙,惊慌失措的皇帝大呼“御林军何在?”
无论哪朝哪代,无论宫殿在长安、金陵或北京,危难之际的皇帝总会将御林军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御林军究竟是怎样的一支部队呢?
游戏中呈现的“羽林”
实际上,尽管历代皆有禁军,但名称各不相同,如宋朝天子之卫兵曰“禁军”,元朝称为“宿卫军”,明朝则有二十六卫亲军,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锦衣卫。
清入主中原后,大体沿用明制,只是禁军成员换成了八旗的主力精锐。禁军的选拔由宫中常备的侍卫警备机构侍卫处负责,设领侍卫内大臣,此职为正一品,是武职中品级最高者,如康熙朝的鳌拜、索额图,雍正朝的胤祥,乾隆朝的和珅都担任过此职。
在历史上出现的种种事件表明,清代的紫禁城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戒备森严,各种事故层出不穷。到了晚清,紫禁城内的禁军似乎也没见表现出什么战斗力,反倒是紫禁城和京师两次落入外敌手中,第一次是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第二次则是1900年庚子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1910年,身穿禁卫军制服的载涛
载涛为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七子,是光绪皇帝的异母弟。早年载涛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专修骑兵作战科目,一生都对马有着特殊情感。光绪十六年(1890),载涛受封二等镇国将军,不久晋升辅国公。光绪二十八年(1902),袭贝勒。北洋六镇练成时,还不到弱冠之年的载涛意气风发,认为皇族也要奋发图强,编练一支禁卫军十分必要。
不过,皇族禁卫军终光绪一朝都没能建立,其中也涉及皇家内部的权力斗争。当时慈禧大权在握,光绪帝身陷囹圄,作为皇帝弟弟的载沣、载涛若在此时大张旗鼓提出建立皇族武装,难免犯了太后的忌。直到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死去,两岁的溥仪被扶上帝位,其父载沣以摄政王监国。
爱新觉罗·毓朗,清末禁卫军训练大臣
不久后,载涛等又在西直门内新街口嘎嘎胡同购置民房一区,于宣统元年(1909)闰二月初七日迁入。不过嘎嘎胡同这么个萌萌哒土语名字显然与如此严肃的练兵事业格格不入,所以在训练处迁入后的第三天,朝廷张贴告示:嘎嘎胡同改名为禁卫军街。
对标德意志帝国
宣统元年(1909)三月二十八日,载涛被正式任命为禁卫军训练大臣。禁卫军训练处是编练这支新军的总汇机构,最高负责人为训练大臣,共设3人,受命于监国摄政王总理全军一切事务。下设军谘官6人,执事员10人,还有书记员、绘图员、印刷员、司书生、印刷手等数十人,全处共68人。训练处下设军械、军法、军需、军医四科,各司其职。
晚清新军皆效仿列强部队而编练,各地新军编练情况不同,所借鉴的国家也各异,总体以日本和德国的影响最大。而作为皇家武装的禁卫军,从军制、军服、装备以及编练方式,都以德意志帝国的陆军部队为学习对象。这恐怕很大原因是受载沣个人的影响,早在庚子年义和团闹得正凶时,打死了德国公使克林德,载沣代表清廷赴德道歉谢罪,在那里他受德皇胞弟亨利亲王之邀,参观了德国军队,留下深刻印象。
1901年7月12日,载沣一行从北京出发,途经上海等地,9月3日抵达德国波茨坦。为庚子年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事件向德国皇帝当面赔礼道歉。图为1901年7月,上海南京路( 今南京东路),醇亲王载沣的仪仗队
光绪三十一年(1905),亨利来华,载沣也以亲王身份接待,在与亨利的交谈中,谈及了创建皇族私人武装的问题,载沣也由此萌生效仿德国掌握军权之意。只是当时慈禧尚在,此事也不便声张。如今身为摄政王的他终于得偿夙愿,在其主导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禁卫军处处都有效法德军之痕迹了。
1910年,23岁的载涛考察访问沙俄,在彼得保罗要塞与当地官员合影。照片中载涛身穿华丽的禁卫军大礼服,头上戴着清朝传统的官用暖帽
按照编练之初的计划,禁卫军拟定分四期编练,每期时间为六个月。如果按照这个进度,从宣统元年正月开始,到宣统三年(1911)正月两年时间可完成编练,不过实际情况是直到宣统三年七月禁卫军才完成编练。
不难看出,清末禁卫军对士兵的选拔标准已和清代传统的只能从上三旗选拔兵丁护卫宫廷的制度完全不同,具有相当的进步性。不仅兵丁未必要求旗丁出身,部队官长也不分满汉。这是否能说明禁卫军是一支具有现代理念,近似于国家军队的部队呢?
爱新觉罗·载扶( 中间坐者),庆亲王奕劻次子,他曾作为清皇室代表跟随唐绍仪访美。1911 年9月载沣检阅禁卫军后,赞赏“辅国公衔镇国将军载扶训练有方”,赏黄马褂。清朝灭亡后,载扶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
答案是否定的。建军之初,上谕就明确表明这支部队专归摄政王统帅调遣。先后被任命为训练大臣的铁良、载涛、载扶、毓朗都是宗室中的最近支。步队第一协统领良弼亦为满洲宗室亲贵。无论其军服、武备如何精良,章程条例看起来如何近现代化,但改变不了这支部队作为皇权掌控下宗室私兵的性质。
在辛亥风暴中被夺权
宣统三年(1911)七月,禁卫军基本编练成军。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传来的起义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退朝后乘双套马车行至东安门大街时,被埋伏在街南侧三顺茶店门口的中国同盟会京津分会暗杀部成员严伯勋投掷炸弹,当场炸死卫队营长袁振标,炸伤随从数人及双套马车右侧的马,但袁世凯未被炸中
1914年,冯国璋就任江苏都督,禁卫军也改编为陆军第16师,师长由原禁卫军协统王廷桢担任。皇室的禁卫军最终成了冯国璋的卫队。后来冯国璋代理大总统,第16师也一直跟随,听其调遣,可以说是完成了从皇族御林军到总统亲卫队的转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19年冯国璋病逝。禁卫军改编陆军16师之后,紫禁城的守卫工作由该师步兵2团负责,也就是说直到冯国璋病逝后,原有的部分禁卫军依然在守护着紫禁城内的小朝廷,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帝溥仪遭驱逐出宫,第16师对紫禁城的守卫任务才随之告终。次年,紫禁城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故宫。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