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战争电影(古罗马战争电影 两军作战 剖开腹部)
同样志在加强极权统治的萨珊波斯
公元6世纪,让罗马不安的对手有很多,波斯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虽然这个志在成为世界第一的王朝,有着堪比罗马的中央宫廷与管理制度,却在很多行径上同半开化的蛮族,差别不大。
在帕提亚帝国时代,几个贵族与各级领主都以较为松散的形式,围绕在首都泰西封周围。现在,妄图拨乱反正的萨珊王庭,一直想办法将地方势力压制的死死的。许多帕提亚时代的自治城市与附属国被逐个吞并,造成的经济活力丧失也让萨珊国王们头疼不已。萨珊前期的军队,依然需要依靠地方上的大小贵族来进行动员。如果君主们不能带着他们通过战争来获得利益,那么自身的权威与伟大理想都将付之一炬。
于是,萨珊帝国便成了一头时刻觊觎罗马财富的恶狼。加之帝国主要的农业赋税来自西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紧挨着罗马控制下的叙利亚。萨珊军队便定期动员,向西进攻,在图谋攻城略地之余,从罗马皇帝手里赚取一笔不菲的贡金。运气好时,他们还可以俘虏一些罗马贵族,乃至皇帝本人。
贝利萨留所以依靠的仅仅是自己的骑兵亲卫队
泰山压顶
萨珊军队中的精锐步兵 指挥官与骑手
在小规模冲突中获胜的罗马人并没有高兴了太久。战役的第三天,又有10000波斯援军姗姗来迟。现在波斯人的军队数量已经是他们的整整2倍。
此时,就连贝利萨留都对能否击败波斯人心存疑虑。对峙之余,双方的高层之间也是书信不断。然而罗马人不愿意放弃至关重要的达拉,波斯人也不在得到增援后信心倍增。毫无意义的谈判在当天就宣告破产。
战役的第五天,已经不准备继续等待的波斯人首先摆出了战阵。数量众多的他们将全部骑兵和步兵都做了双线布置。这样一来,即便第一线的部队被罗马人击溃,第二线生力军还能填补前者留下的空档。如果双方在壕沟附近相持不下,第二线部队将从两翼的外侧迂回,侧击人力单薄的罗马军队。一些精锐的重骑兵还被专门抽调出来,组成小规模的敢死队,以便在关键时刻发动突击。
中午前,贝利萨留的军队也按照前几天的位置部署完成。还来不及吃午饭,萨珊军队便开始了攻击。由于波斯人深知罗马人有吃午饭的习惯,而自己的士兵习惯在黄昏时再吃第二顿,所以希望突然攻击饿着肚子的敌人。
在壕沟与城墙保护下的罗马人总算坚守住了阵地
波斯精锐骑兵所在的右翼,攻势尤为猛烈。左翼的罗马骑兵死伤惨重,后退中被困在壕沟内侧,乱成一团。若非战场空间狭小,这些败军早已引发崩溃。幸好贝利塞留在左右留有一手,包括300名艾吕利人在内的预备队一直隐藏在左翼外侧的一座小山坡背后。眼看罗马左翼即将全军覆没,这些人也乘势杀入波斯精锐之中,引发了波斯右翼的溃逃。罗马人乘势发起反击,将困在溃军与堑壕附近的3000名波斯步骑兵杀死。
发起反击的罗马骑兵部队
为了挽救自己的右翼,米拉尼斯派出精锐的敢死队到右翼,准备从更为外围的位置突击罗马人混乱的左翼。这一企图随着波斯战马扬起的尘埃被贝利萨留所发现。开战至今,他与他的亲卫队一起,一直位于全军的后方,组成了一个小小的第二线预备队。发现新的敌情后,贝利萨留马上派出600精锐骑兵进行反包围。结果,前一刻还在追杀罗马人的波斯敢死队,被新杀到的贝利萨留亲兵截成两半。位置瞩目的旗手,被贝利萨留的副将苏尼卡死用长矛刺死。波斯人的最精锐部队瞬间士气大跌,被返身杀回的罗马大军团团围住。在他们身边还有大量跟随骑兵杀入的第二线步兵,如今在罗马人逐步压缩的包围圈中相互挤压,成为待宰的羔羊。
眼看全军有被彻底击溃的危险,米拉尼斯只能选择撤退。萨珊军队的大部分人还是成功逃出了堑壕。由于担心敌军设有伏兵,贝利萨留严禁手下发起长距离追击。但还是有大量波斯人被困在包围圈中。最后,包括精锐重骑兵在内的5000名波斯人在死亡包围圈中被斩杀。
达拉之战是罗马人对萨珊波斯少见的胜利
达拉之战,是罗马人与萨珊波斯的战争中,少有的大胜。一直处于战略被动局面的他们,如今可以长长的舒一口气。短时间内,波斯人无法继续威胁罗马帝国的东部边陲。叙利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也得到了缓解。
然而身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查士丁尼,并不想利用达拉之战的胜利,更进一步。在他看来,萨珊波斯不过是边境困扰,而西方的迦太基、西西里和意大利才是自己最想要再征服的地方。
达拉战役后2年,双方再次在苏拉城下打成平手,贝利萨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依然在军队数量与质量上不如波斯对手。波斯人一直到东北部边境受到白匈奴威胁,才与罗马休兵言和。条件是罗马人撤出两河流域之余,还要每年缴纳11000磅的黄金。
查士丁尼很快将大量机动部队抽调去西方作战
令人吃惊的是,如此苛刻的条件居然被查士丁尼皇帝爽快的答应了。贝利萨留也被调离东方。他在波斯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不过多久,一支规模远大于东方驻军的远征部队将被派到他麾下。志在恢复罗马帝国荣光的皇帝已经决定了,哪怕对波斯不断纳贡,也要先杀回西方……(全文完)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