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和季哪个大,今年,你的家乡问“鼎”了吗?
又是一年三月春。每到这个时节,相约踏春赏花之余,浙江的干部群众还流行问“鼎”:一年一度的“平安大会”,你的家乡问“鼎”了吗?
据省平安办消息,今年,浙江省又将有一批市、县(市、区)获得“平安鼎”,其中更有3个设区市和38个县(市、区)将摘得首批“二星平安金鼎”。这也是现阶段浙江省各地在平安建设领域所能拿到的最高奖项。
“平安鼎”究竟是个什么鼎?怎样才能问“鼎”?各地又有哪些夺“鼎”的实招硬招?
一
“鼎”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作为“和五味之宝器”,后逐渐发展为“传国之重器”,引申出显赫、稳重、盛大等意。
《说文》记载,“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说的就是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铸鼎在中国传统政治生活中历来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件大事,不仅意喻和平与统一,也有为百姓祈福、保佑平安的善良用意,象征着昌盛与安宁。因此直至现在,国人对“鼎”的情怀依然浓郁,重大事件铸鼎的习俗,也作为一项传统保留至今。可以说,“鼎”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见证。
“平安鼎”,便是浙江为平安建设而铸的荣誉鼎。
众所周知,平安是老百姓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也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平安浙江,正是**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部署推进的重大决策,后被纳入“八八战略”,如今更走出浙江,走向了“平安中国”。
进入21世纪,浙江经济社会迎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同时浙江也更早遇到由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一些普遍性矛盾问题。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到奉化、鄞州考察,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说,我们处于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这样一个“门槛”,很多别的地方没有遇到的问题,浙江往往最早遇到,“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良好的和谐社会运行机制”,真正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2004年1月29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同志首次明确提出了“平安浙江”的设想。当年5月10日至11日,省委召开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并明确提出了建设平安浙江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即实现“五个更加”“六个确保”。浙江从此进入了平安建设的“新赛道”,平安浙江被定位为“一把手”工程,“平安报表”被摆到了与“经济报表”同等重要的位置。
怎样才算平安?如何检验和衡量平安建设?如何推动平安建设不断取得成效?2005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平安市、县(市、区)考核办法》及考核评审条件,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平安建设评估体系。
根据这一办法,省委、省政府每年开展平安市、县(市、区)创建命名工作,于每年3月底前后,高规格召开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对平安市、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并授予平安牌。对连续3年、6年、9年、12年达到平安市、县(市、区)标准的,分别授予“平安鼎”“平安铜鼎”“平安银鼎”“平安金鼎”;对获得“平安金鼎”后连续3年、6年达到平安市、县(市、区)标准的,授予“星级平安金鼎”。
此后,评估体系虽不断优化完善,但“平安鼎”作为平安浙江建设的最高荣誉被固化下来。一座“平安鼎”,既铭刻光荣和骄傲,更承载责任和使命,寄托了人民的期许和信任。
至今,在浙江,一个地方拿到过几座“平安鼎”?什么时候拿的?什么级别的?无一不昭示着该地的平安稳定状况,也昭示着此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与水平。
二
但要成功问“鼎”,并非易事。仅2017年以来,浙江就对10个县(市、区)实行了年度平安建设“一票否决”或取消申报资格。这意味着,这些县(市、区)的问鼎之路又得重头来过。
那么,一个地域,究竟要达到什么标准才算平安、才能问“鼎”?问“鼎”究竟难在哪?细读平安浙江的考评办法,或许可以窥见一二。
一难在于指标维度之广。“没有平安的浙江,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浙江;没有和谐稳定的浙江,就没有繁荣富裕的浙江。”“平安浙江”从谋划始,就不仅是治安好、犯罪少的“平安”,更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宽领域、大范围的广义“平安”。
经过19年的实践,“平安浙江”已经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平安浙江”考评体系也发展成为以人民群众平安需求为导向,涵盖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经济秩序、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生态安全、基层治理和人民生活等8个维度近100项指标的大平安考评指标体系。
尤其近年来,经济、社会等各类风险隐患高发、多发,平安浙江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仅2022年,全省就排查消除治安、消防、安全生产等公共安全问题隐患6万多个。要想平安建设各项指标都达标,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
二难在于考评方法之活。“以结果论英雄、以实绩来说话。”平安浙江考评全面推行无台账考核,从不看发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会,就看矛盾纠纷是不是实实在在化解了,案件、事故是不是下降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不是解决了。
为了适应平安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考评还坚持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每年组织修订一次考评条件,力求指标设置更科学、更符合工作实际、更能推动问题破解。比如2022年就加大了除险保安晾晒、生产安全等项目的考评力度,调整优化了高速公路及海上交通事故等条款。
考评的程序、手段、方式也灵活多样。既有月报月评、全面检查,也有专项检查、暗访检查、领导抽查、督查评比等等,为的就是察实情、考实绩。比如,省平安办每年组织的两轮平安暗访检查就“杀伤力”十足,暗访组采用“四不两直”方式,通过实战模拟、突防挑刺、即查即改、回访复查等,全面掌握并及时督促整改大批平安短板和隐患问题。2021年,还大胆尝试平安暗访实时直播,发动全民共同查隐患、排风险,让各地直呼“紧张”。
三难在于群众评价之重。“平安不平安,百姓说了算。”平安浙江不仅要在统计报表上体现平安,更要在群众感受中体现平安,努力创造群众真实可感、真正认可满意的平安。
一方面群众关注什么,就重点考核什么。比如这两年群众最烦最恨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平安考核就重点关注,推动各地各部门防范打击治理,构建全民反诈大格局。
另一方面群众是否满意,决定考核是否通过。比如将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知晓率、参与率作为前置条件,只有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0%以上,才有机会申报平安市、县(市、区)。且抽样调查和分析评价都必须要省统计局和第三方机构参与,并结合暗访检查、随机走访认定,以确保结果客观真实。
近年来,浙江又创新开发平安浙江指数,实行月晾晒、季分析,考核体系更立体、全面。一言以蔽之,问鼎之路犹如逆水行舟,容不得半点松劲和懈怠。哪怕今年分数高成绩好,一旦放松,明年就可能被“摘牌”。
19年来,浙江历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全省人民用行动和坚持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平安高分答卷:至2022年,全省已有10个设区市和83个县(市、区)被授予了“平安金鼎”,获得“平安金鼎”的县(市、区)占总数的92.2%。
三
93座“平安金鼎”怎么来?背后是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付出和全省各地平安浙江建设的生动实践。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打法。
放大机制优势。平安建设不是一时一事、一人一域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浙江持续放大“大平安”机制优势,推动各地“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各部门协同配合、精准指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了党委领导、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比如宁波市鄞州区就凝聚“党群社”合力抓平安,不仅党群联动、村社联动,还推动专群联动、多元联治,在全省率先成立平安建设志愿者联合会,注册平安志愿者1.4万余名为平安建设护航添彩。会长潘明杰本人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多件,还因此入选了“中国好人榜”。
在浙江,全省各地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平安类组织已达4620个,平安志愿者队伍3.5万余支,涌现了“武林大妈”“西湖群众”“乌镇管家”“东海渔嫂”等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志愿者队伍,平安建设正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回应群众关切。平安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创新举措、超常力度解决群众最恨最怨最烦的问题。
比如群众深恶痛绝各类诈骗,就专项打击整治,破养老诈骗案1224起,追回赃款6.92亿元。群众对黑恶势力“零容忍”,就主动出击、除恶务尽。群众关心公共安全,就狠抓行业监管,对生产安全、火灾、交通领域突出问题挂牌整治,实现事故数下降。群众所想所盼,也全力推进,“一照通用”“一窗通办”“车检一件事”“侨纷一件事”等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在各地,湖州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2251885”一条热线温暖一座城。嘉兴关注群众安居,“智安小区”实现1400余个小区“零发案”。温州龙湾关注群众出行,全省首个相关地方标准《重点车辆运输安全管理规范》推动交通乱象明显遏制、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丽水关心搬迁群众,落实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大搬快聚富民安居”“街乡共治”,搬迁群众的烦心事得到一揽子解决。金华发动15万余名网格员、驻企服务员、民情民访代办员,开展“大家访、大代办、大接访、大化解”,沉到群众中问需解难。
群众实打实地感知到平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省群众安全感99.28%,高于全国平均值1.13个百分点,浙江被公认为全国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筑牢安全防线。“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平安建设的着力点在于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面对各类风险挑战,迭代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以工作确定性应对风险不确定性。
2022年,打响除险保安攻坚行动,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行动,全省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5300余个。紧盯小隐患、小事件,全省各地网格员排查发现各类事项1039.5万件,99%在镇村两级妥善化解。建设平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应用,提高风险隐患发现率、化解率、清零率。
看地方,杭州市滨江区建立主体自查、网格巡查、部门检查、专项督查“四查机制”,入户走访3.8万户、企业1.7万家,排查整治14个领域各类风险4.2万余个,以平安迎亚运。看部门,全省交通部门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淘汰57座以上客车,清退426条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清零“百吨王”,开展事故多发点段等问题排查治理,2022年行业较大以上事故下降75%。
夯实治理基础。平安建设关键在基层,关键在基础。浙江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焕发新的生机。
“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是近年来浙江打造的继“三治融合”后的又一张基层社会治理金名片。2022年,浙江迭代组建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完善乡镇(街道)平安法治平台,推进全科网格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化解在县域、矛盾不上交”。“141”体系排查受理信访问题和各类矛盾纠纷149.3万件,调处成功率达94.4%。
法院、公安、信访部门合力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深化警源、访源、诉源“三源治理”,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全省法院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0.1%。
深化数字赋能。数字化改革激活平安建设澎湃动力。数字化改革浪潮下,浙江强化“法治大脑”建设,迭代升级“一屏两端”,实现平安建设核心业务全覆盖,12项改革、19个应用实现全面贯通。
公平在线、浙江外卖在线、除险保安晾晒、平安风险预警预测防控、“浙江解纷码”、“民呼我为”、安全生产除险保安系统、消防安全风险研判管控平台等一大批应用上线运行,平安建设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现跃升。
得益于数字法治改革,浙江群众的平安法治体验也时常“超车”。比如人在外地,纠纷也能“码”上解决;云上所呼,线下即有所应。对于企业而言,只需动动手,即可审批不见面、办事不用跑,部分行业风险还能自动预警、“平安体检”也能送上门等等。
问“鼎”之路,再启新程。19年实践,平安浙江已经成为一张闪闪发光的金名片,“平安鼎”也已经超越实物载体,成为了浙江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平安象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浙江将以一言九鼎之诺、拔山扛鼎之势、革故鼎新之志,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努力在服务保障三个“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创新改革开放中担当作为,更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护航添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