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得是哪个的,从82降到65,前后割裂的《他是谁》烂尾只因感情戏?

昨天晚上,曾热度、口碑双丰收的刑侦剧《他是谁》大结局播出,不少观众直呼失望,“《他是谁》烂尾”冲上热搜榜,豆瓣评分也从开分时的8.2一路下降,今天更“跳水”至6.5分。

明明惊艳开场的一部剧集,为何越来越令人失望?

从8.2降到6.5,前后割裂的《他是谁》烂尾只因感情戏?

豆瓣评分“跳水”

短短24集的《他是谁》,在观众眼中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段:前8集质量上乘,前10集也还不错,随即高开低走,一路下探。

《他是谁》开场之所以吸引人,得益于几点:悬念扣人、细节到位、背景宏大。

开场便是1988年连环杀人案,短短几分钟剧情,男主角卫国平救下女主角聂小雨,好兄弟陈山河在他面前被割喉。镜头一转来到1996年,已经成为刑警队长的卫国平再次遭遇一起碎尸案,手法与尚未侦破的1988年案件有相似之处。

在短短不到一集的剧情中,悬念已经拉满。凶手“他是谁”成为支撑不少观众看下去的动力,即便“中间已经不好看了,但总还是想知道个结果。”

为这样的悬念加分的还有“场外因素”——剧中两起主要案件分别对应现实中两起重大案件: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和南大碎尸案。剧中1996年碎尸案被害人余爱芹,与至今未破的南大碎尸案被害人姓名相似,难道是“巧合”吗?

细节到位不仅在于服装、场景还原到位,还通过镜头语言的运用和演员表演,让观众有切实的代入感:菜鸟警察出了现场不愿吃肉,师徒、战友掏心选择澡堂。尤其是垃圾场翻找尸块一场戏,剧组买了六七十车真垃圾,还有卫国平师徒在下水道摸证据,镜头在逼仄空间里怼着演员张译的脸浸入污水中——镜头外的观众都感到窒息。

从8.2降到6.5,前后割裂的《他是谁》烂尾只因感情戏?

这样的镜头让人觉得格外真实

连剧中只出场两次的社区女警,几个镜头就让人物立住:刑警调查时,街道负责人答不上问题,一旁社区女警立即补位;要到社区找人,女警随即带他们前往——一个业务踏实的基层民警形象鲜活了。

开场时让观众感受深刻的,还有剧中人物的“缺憾”。理论一套一套的教授吴克,在基层实践中也碍于“专家”身份感到压力;看似能力平平、唯唯诺诺的副处长宋哲,坚守自己的原则。主角卫国平,为了正义一往无前,却也被仇恨蒙蔽了双眼——阴影让光亮更鲜明,缺点让人物更立体,反而增添角色魅力。

而这些鲜活人物构筑的,是90年代改革转型期的社会:从具体说,是刑事侦查技术变革,是司法理念“无罪推定”逐渐深入人心;从广义上说,则是电机厂这样的国企改革转制,人心悸动又迷茫——这些在昔日国产刑侦剧中很少涉及的问题,在《他是谁》前10集里已经纷纷显现。

今天社交媒体上,许多观众都认为该剧“分水岭”在第10集。不妨看看第10集发生了什么。在这一集里,割喉案凶手蒋广善联系赵世杰的哥哥赵世铎敲诈勒索,背景里出现“市计划委员会”的铭牌;碎尸案参与者薛家健虽拒不承认犯案,但警方终于说服一名被害人出面作证——剧情谜团的线头似乎已经被轻轻抽出了。

从8.2降到6.5,前后割裂的《他是谁》烂尾只因感情戏?

背景交代了“赵公子”的背景

然而情况到第11集急转直下——公安这边,“变”装抓捕制作动物模型的胡峰,然而此人与案件并无关系;反派势力那边被另一股势力纵火陷害。胡峰一案,完全虚晃一枪,纯粹插科打诨——排除一个嫌疑人,又不折射任何社会问题,需要这么多篇幅吗?谁曾想这只是一个开始,后续剧情中,如此东拉西扯、没头没尾的情节,还有不少。

主创人员在采访时曾表达希望通过此剧表现警察“平凡”的一面,即破案要走许多弯路。《他是谁》的主创来自《警察荣誉》,但《警察荣誉》以一个个警情连接的近乎系列剧的结构,并不适用于《他是谁》这样有清晰主线案件的剧集。“变”装抓捕这样的桥段在《警察荣誉》里会让人会心一笑,在《他是谁》里只会让人觉得拖沓冗余。一起大案在侦破中必然有许多波折,但作为24集的影视剧不可能有闻必录,完全可以通过几个细节就爽利麻溜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处理在《他是谁》前半段剧情中并不少见。

从8.2降到6.5,前后割裂的《他是谁》烂尾只因感情戏?

警察们演了场大戏只是排除了一个嫌疑人

更让观众不平的是,原本紧凑的节奏进入中后段像被拉松的橡皮筋,各类“水剧情”松松垮垮,仅有吸引观众的“他是谁”这一主线,在大结局时收尾之仓促,人物之敷衍,匪夷所思。

剧中主要反派人物聂宝华和赵世杰,所有“使坏”过程就没走出过房间。有网友甚至总结了二人使坏的全过程,就是赵世杰从一个门里走进房间,然后几句台词:“老聂,怎么回事?”“老聂,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电机厂!”以至于有网友怀疑扮演赵世杰的俞灏明没有拍过外景,同情顶着“黑老大”头衔的聂宝华好像啥坏事也没干过——为这两个角色设计一段与电机厂工人对峙的矛盾,凸显二人性格,不比卫国平在江边出现幻觉呼唤爱情来得有效果吗?

从8.2降到6.5,前后割裂的《他是谁》烂尾只因感情戏?

剧中两大反派“使坏”的剧情几乎全在这间房间靠台词“讲”完

“水剧情”中,许多观众最反感的就是感情戏。刑侦剧不拒绝感情,但和其他戏份一样,感情戏应该服务剧情,塑造人物,成为故事而不是游离成独立一部分。一些观众原以为主创花大篇幅展现卫国平与聂小雨的感情,是为了制造警察、爱人和黑道老大之间的爱情、亲情、友情“终极大对决”——虽然这样利用感情设计极度戏剧化场面既不高明也不好看,但没想到《他是谁》处理得更加潦草——没等到终极大对决,聂宝华直接下线了!

聂宝华在剧中被赵世杰安排**炸车身亡,不仅让观众原本期待的前期隐形线索之一“黑白对战”直接拉断,更让前面剧情中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反杀对手赵刚的黑老大变成无脑冲动愣头青。

类似人物形象的割裂、收场的潦草,在昨晚的大结局中比比皆是。比如割喉案凶手蒋广善,犯罪原因是“除了他老婆,没人看得上他”,妻子一本笔记本直接让他破防,然而他不仅背着老婆强奸杀人,连敲诈、赌博得来的钱都不给妻子看病;而此前观众以为是“赵公子”的保护伞,他的哥哥、市计划委员会主任赵世铎,甚至都没让他再次露脸,就被一句台词“纪委已经调查”直接交代了——这部剧的口碑,如观众的所有期待的前10集支起的那张隐现巨大背景网,被拉扯撕碎了一地。

从8.2降到6.5,前后割裂的《他是谁》烂尾只因感情戏?

口口声声爱妻子,有钱却假装被抢不为其手术,人物行为令观众困惑

比潦草收场更惨不忍睹的,是压根不收场。《他是谁》在前期为人所喜欢的细节布置,到了中后段竟渐渐变成“挖坑不填”。如果说碎尸案因现实对应案件尚未侦破,只能以字幕形式不给出结论,那赵刚曾吩咐手下女杀手解决了纵火案的指使者,女杀手动手之后竟再无下文;就连赵刚自己被敲昏活埋,也再无人过问——这可都是命案啊!还有蒋广善拿到的6万元也没了下落,竟然靠警察捐款为其妻子做手术——其实警察应不应该捐款给嫌疑人亲属救急本是一个可以适当探讨、有一定深度的命题,剧中同样一句话带过,令人疑窦丛生。果然影视剧不想填的坑,只要一个“爱”字就能解决。

从8.2降到6.5,前后割裂的《他是谁》烂尾只因感情戏?

过多“无用”感情戏让观众困扰

即便还有这么多坑没填,在46分钟的最后一集里,竟然还安排了大段愁肠千结的感情戏。除了灵前告慰的常规程序性操作,当然还要来一场夕阳江景之下的巨声“站住”——只是这样的感情戏,恐怕多数观众都会直接拉动进度条跳过。如果刑侦剧(或者非偶像剧的任何一种剧)要表达爱情,宁愿是宋哲和顾开岩那样,一句“我送你回家”“好啊”,点到即止。

积郁心中的陈案告破当然需要一个“仪式感”的结尾来抒发感情,但那应该是《他是谁》中不断出现“借鉴”痕迹的《杀人回忆》的结尾那样,昔日警察茫然地举头望起,眼神中充满复杂的情愫——那才是“平凡”人该有的反应。

从8.2降到6.5,前后割裂的《他是谁》烂尾只因感情戏?

栏目主编:施晨露

来源:作者:简工博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