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和平安哪个保险好,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开门红”过后财寿版块发展差异大①寿险增速已然下降财险靠非车逆袭②财险“两巨头”平安继续负增长人保则靠非车快速增长细品背后各有各的难③国寿与平安的规模第一之争再次印证发展不能停滞

(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1

2021年2月保费排名榜—8家上市险企—

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注:除特殊标注外,本文均为累计保费数据。

第一名:中国人寿(集团)2,685亿元第二名:中国平安(集团)1,809亿元第三名:中国人保(集团)1,361亿元

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两级分化众安、国寿、新华,快速增长平安、国华、依旧负增长

2

中国人寿,蝉联规模第一再次印证,发展不能“停滞”!

1. 中国人寿:规模第一,连续两年领先!

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从上图可以看到,近两年年初,都是国寿集团保费规模第一。而且,自从2019年开始,与平安之间的保费差距也逐年拉大,从平安领先56亿,变成国寿领先876亿。这就是为什么,在去年年末分析上市险企保费的时候,我们也说过,今年最好看的一场戏,就是平安和国寿在2021年的激烈角逐。虽然,平安集团自从2017年至2020年,已经连续四年问鼎“规模第一”宝座!但是,从两者的发展速度看,已经呈现分化,即国寿快于平安~

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2020年年初,不再主打开门红的平安,再加上“春节”和“疫情”一记组合拳,寿险业务陷入负增长,与国寿的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虽然,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增速有所提升,但仍旧落后于国寿的增速。这就给了国寿反超的机会,利用连续14个月的领先增速,不断缩短与平安之间的规模差距。

2. 平安集团:续期负增长+非车业务收缩,业务停滞的连锁效应~

细看国寿反超的背后,应该有两大功臣,一是寿险业务的提速发展,二是平安在产寿版块均陷入低速发展。

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以2021年2月末的数据为例,国寿集团11.5%的增速中,寿险业务贡献了10.8%。再看平安集团,产寿均负增长,前者贡献-2.5%的增速,后者贡献-1.9%的增速,合计负增长4.43%。一直关注“13精”的朋友们,应该记得去年年末小编还说过,平安2020年保费近乎零增长,之所以能够“保级”成功,全赖产险的大力支撑!但是,现如今平安产险也受车险综改影响,和自身非车业务收缩影响,陷入负增长,无疑是加剧了集团保费增速的下滑。与此同时,虽然得益于开门红的顺利达成,2021年年初,平安寿险的个险新单已经实现快速增长(详见本文第三部分)。但是,受去年新单负增长的连锁效应影响,今年续期保费也陷入负增长,未能扭转整体负增长的颓势。这也再次印证了,昔日平安超越国寿的时候,我们说过的“失去先机也许并不可怕,但若在别人想要超越你的时候,你却停下脚步,那就是给了竞争对手最好的机会!而给自己留下了最难的解题!”

3

“开门红”过后寿险公司,增速普遍下调!

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1. 开门红过后,险企增速普遍下滑!

上个月,我们在分析险企“开门红”战报的时候,提到过寿险业增速普涨,顺利打响开门红。不过,过了一个月之后,再看寿险公司的增速,却有明显放缓的迹象,而且,同比基数还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的2月。

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其实,大家可以比较国寿和新华这两家公司,今年和去年的增速增速变化。因为,这两家公司去年主打开门红且业绩出色,受疫情影响较小。但是,从图中不难发现,2月增速也开始回落,这可能将是后续其他公司的写照~

此外,去年受疫情影响,寿险保费负增长,导致不少公司规模缩水“一夜”回到2年前。那么,凭借今年开门红的出色战绩,各家是否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呢?从下图可以看到,这四家公司2月末的保费还是低于2019年同期的,而其他公司由于去年负增长程度较低,今年保费规模已经超越2019年同期。

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那么,这几家公司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是开门红战绩不好么?其实并不是,而是与开门红过后寿险增速普遍下降的原因有关。

2. 去年新单大幅减少,今年续期业务承压!

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以平安为例,从图中可以看到,公司保费负增长的核心原因是续期保费大幅缩水导致的。对于寿险公司来讲,由于经营的长期业务,新单的增长和续期的稳定一样重要,而续期则是直接受新单影响的。所以,去年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以平安为代表的不少寿险公司,新单负增长,这就导致今年续期业务承压。即使,新单业务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如果去年的负增长水平过高,也难以弥补续期业务的下降。此外,对于寿险业来讲,本身2月的增速普遍都会下降,这与受开门红以及春节假期影响,保费多于1月进账也有关。因此,2021年各家险企的保费增速能否提升,还需要后续观察。

4

财险业:非车助力增速企稳更考验各家险企盈利能力

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说明:太保保费包括安信农业。

1. 非车发力,支撑财险保费稳步增长!

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自从2020年9月19日车险综改实施后,车险当月保费增速持续下降,从去年9月的6.5%,下降到今年1月的-12.8%。对于财险业来讲,2021年最大的压力,无疑来自受车险综改导致的保费负增长,毕竟车险是财险业第一大险种,占了近61%的份额。好在的是,从下图可以看到,截至2月末,多家财险公司的保费增速,都是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的。

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也就是说,财险业依靠非车业务,不仅对冲了车险规模下滑的压力,还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大家可能会说,那是因为,去年2月疫情车辆停驶行业延长保险期间,导致同期保费基数低造成的。但是,如果分险种去看的话,财险增速提升背后最大的功臣,还是非车险~

2. 细品人保和平安,增速差异的背后原因~

保费规模第一之争:国寿PK平安,再次证明发展不能“停滞”!

以财险业两大巨头,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的分险种数据为例。2021年,两家公司的增速,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背后最大的差异来自于车险和非车发展的背道而驰。首先,两家公司的车险都是负增长的,但是,平安的车险规模下滑更快,且占比更高,成为拖累公司保费负增长的最大因素。其次,非车险上人保是正增长的,而平安则是负增长,这一点与平安保证险业务口径调整有关。最后,看意健险,人保增速为33%为公司贡献增速高达8%,而平安意健险增速为21%,仅为公司贡献1%的增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紧抓意外健康险发展机遇,虽然可以助力公司弥补车险保费缺位,实现快速增长。但是,意健险的成本率偏高,却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3. 2021年考验各家险企的盈利能力!

因此,从财险业两大巨头看,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虽然,人保规模如愿扩张,但业务成本承压,平安产险缩减亏损业务,保费规模却大幅下滑。面对车险业务规模收缩,险企只得依靠非车维持规模,但是,非车业务的成本偏高且风控难度大,如何抉择对于中小险企来讲恐怕更是一道难题。随着,行业发展动力转向,参见《车险vs非车险:财险结构调整已是必然!》,各家险企都被迫面临战略转型。展望2021年,对于财险公司来讲,相比规模扩张,更考验大家的恐怕是盈利稳定性!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