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地图(鸭绿江地图位置)
前言
1930年东北地区的鸭绿江沿岸会是一幅怎样的光景呢?本文9幅来自于《亚细亚大观》的民国老照片,详细地记录了90年前,一个民国30年代的鸭绿江风光图。
笔者已在之前文章介绍过属于鸭绿江下游地区的安东(丹东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阅读。1926年镜头中的丹东:木材出口十分发达,鸭绿江畔风光壮美
民国时期鸭绿江的水运
根据本文拍摄者关于上世纪30年代初鸭绿江水运的记载,在上个世纪初期,鸭绿江的河道大致可以分为五段。首先是处在最上游的水源区,水源区大致为白头山到二十四道沟。因地处水源地带,鸭绿江在此处的流量并不算大。
上游区大致为从二十四道沟到帽子山之间,此处水流逐渐变得缓慢,再加上多条支流水量的汇入,这里对于当时竹筏小舟通行来讲十分的便利。
1930年鸭绿江手绘地图
中流域大致为帽子山到浑江口之间的距离。而下流域则是浑江口至安东(丹东)一带,因鸭绿江另外一条支流——浑江的汇入,此处的水流量激增。最后则是从安东至江口之间的江口流域,鸭绿江水汇入到黄海中。
昔日的鸭绿江风光
临江县
虽然在1930年作为县城的临江只有着两万多人的规模,但因为地处要道,边境上的贸易往来十分兴盛。江水在此处并不算特别宽广,稍微向前眺望,便可以看到江岸对面的朝鲜一侧。
春日里的临江县码头
上世纪20年代时,临江县最为富饶的物产——木材。这个简易的码头便是因运送木材而建立的。每到每年秋冬季节之时,这里便会把上游运送而来的木材堆积在此处,等到次年河水解封之后再顺流而下去往各处港口。
慈城
慈城郡地处鸭绿江朝鲜一侧,位于临江下游。画面中,几艘小船停靠在鸭绿江一侧,岸上的人在春日的河滩处片刻休息。
NRM%3D” img_ img_ inline=”0″ alt=”1930年镜头下的鸭绿江:景色优美的临江,杂草重生的集安古墓”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满浦镇
满浦镇同样也处在朝鲜一侧。这座画面中山上破旧亭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时期。将近在400年前清军入关之际,满族的一支军队南下攻打当时的李氏朝鲜。但对方将军朴南兴依靠鸭绿江与周边群山的地理优势,最终成功阻止了满族的南下入侵。正因如此,后人在曾经的古战场处建立了这座洗剑亭。
江界邑
被河流与群山所包围的鸭绿江边界小镇,镜头下显得一片安详。这里便是位于辑安县对岸的江界邑远景。这里在当时大约有一万左右的人口,是朝鲜境内除新义州之外又一座规模较大的居住地。
警备队
在江界邑靠近鸭绿江北侧的位置建有一个小村落,为了防范匪盗之事的发生,人们在山下河畔附近建造有一个警备所,日日夜夜保护着附近村民的安全。
午后的庭院
拍摄者对于这张照片特别标注到,相比起当年鸭绿江北侧中国的居民,朝鲜一侧虽然没有太多的匪患,但生活上却显得更加贫穷,这张普通朝鲜妇女劳作休息图中便能略窥一二。这是一个春日的下午,几名朝鲜本地的女性坐在庭院中片刻休息,她们通过彼此的闲聊,来缓解劳作时的疲乏。
好太王碑
对于当时的集安来说,最为有名的就是眼前的这块好太王碑。当时这座石碑大约在距离县城以北不到一公里的地方。
这块已经矗立在此处有千年以上的石碑,成为研究高句丽文明最有价值的史学资料。在千年的光阴里,这块矗立在此处的石碑逐渐被人所遗忘,石碑本身也淹没在了荒草之中。一直到清末光绪三年时,一个偶然的机遇下石碑才重现天日。此时为了保护石碑,一座新修建的亭子已经建造完成。
NXTrnQlSNnd0go%3D” img_ img_ inline=”0″ alt=”1930年镜头下的鸭绿江:景色优美的临江,杂草重生的集安古墓”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集安古墓
当时在集安县城东侧东圣王院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将军坟。这些数量多到难以计数的古墓,在上世纪20年代时还没有能够考证出其具体的建造年代。但通过这些巨大的石块可以遥想当年建造之初时的壮观景象,千年的光阴已然过去,这里也早已是杂草重生,并非当初的模样了。
结语
90年已经过去,如今的鸭绿江沿岸早已成为另一番崭新的模样。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在前人留下的旧照中,回忆那个曾经的鸭绿江,回忆那段已经逝去的光阴。
欢迎关注小郭曾曰头条号,更多内容可在个人主页内查看。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