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地图(长葛地图下载)
“长葛史志正伪系列”之长葛老城的谬说种种 ‖老家许昌
文‖路志纯
长葛老城乃原长葛县治。作为县治,始于隋文帝开皇六年(586),止于1960年,历时1375年。因此在长葛地方史志中,老城便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十年,长葛的史志界对老城的研究和介绍最具代表性的著作颇有几篇,其最有代表性且流传最广的说法是:
“城中街道只有‘丁’字口,没有‘十’字口,文庙大殿前的‘天开文运’照壁,只有两侧角门而无正门,说是长葛未出状元,不开正门,不开‘十’字街。”
又说“长葛老城俗谓‘人城’”,云云。
这些说法是真的吗?我的回答,两个字:非也!
先说“不开十字街”。
这要先从长葛的地形说起。
1949前的长葛,虽地处平原,但沙岗、土岗几乎纵横县境,大岗、小岗、长岗、短岗多达几十道,而纵贯长葛全境的叫延秀岗。关于这道岗,民国十九年《长葛县志》载:
延秀岗,发脉于具茨山,自县西北来,过陉山,至县西三十里后河街以东曰鱼鳞岗。岗形层叠若鳞。至县(城)西玉皇庙前,岿垒盘错,直穿入城,东过城四里,曰岭子岗,又东里许,曰文明岗。岗势宏敞,即今岗张村(按:该志的编纂者张蔚蓝家的村子)。又东三里,曰墩王岗。又东三里,曰寇王岗。又东四里,曰内官孙岗。由此而东,经洧川、鄢陵以至陈州,蜿蜒数百里。
摘下这段记载并不是要评说长葛的岗丘,而是这段记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长葛县治的老城是建在延秀岗其中的这段“层叠若鳞”的“鱼鳞岗”上。
那么,为什么会建在这样的岗上?我在《钟繇洗砚池》一文中已说过,“东魏武定五年(547)清河王高岳(即魏太尉高岳),率十万之众围西魏大将王思政于颍川”,为拿下久攻不下的长社城,又于第二年(548)增兵十万,用“堰洧灌城”之策,最终“水毁长社”,俘获了“西魏大将王思政”,但也彻底水毁了长社城,并使长社城之南、之西成为一片泽国。长社城被水毁后,县治迁往颍阴即今建安区(原许昌县)之张潘。由于驻军的需要,武定七年(549),在被毁之长社城南五里地势较高的岗丘之上设立营盘,“初以车箱为楼,因名长箱城。”
因事出仓促,便在这段岗丘上最为高敞的区块以军用的运输车辆首尾相连地围了起来,成为营盘之“墙”,故名“长箱城”。
若干年后,驻军换成地方政府,当初在驻军以“车箱”为“墙”的营盘四门之外逐渐聚集起来的小商小贩也渐渐地定居下来,这便形成了最初的街道,因为当初是环“车箱”围起来的“营盘”而逐渐展开的城市布局,且这个区块地势较高,便造成原长葛县城中心地区没有十字街了。这个区块大致跟下图(康熙《长葛县志》城区平面示意图)的东至“学宫”西至“县治”的长方形地段相一致。
我这里所说的仅仅是县城“中心区”没有十字街,并不是后来又渐渐扩展开来的其它街区也没有十字街。我请大家看两幅地图:
第一幅是清康熙三十年(1691)《长葛县志》所载城区图,在这幅康熙《长葛县志》的县城图中,正德街、福泉街与城隍庙前的东西向大街呈十字相交;学宫街与惠波街也是十字相交。
第二幅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长葛县志》所载的县城图,在乾隆《长葛县志》县城图中,正德街、福泉街还仍然与城隍庙前的东西向大街十字相交。
可见,在乾隆十二年之前,长葛县城是有十字街的,仅仅因为上面说到的“环‘营盘’”而逐渐展开的城市布局,而“造成原长葛县城中心区没有十字街”罢了。至于乾隆之后的什么时候原本相交的十字街也成了丁字街就说不清了,但显而易见,这跟“长葛未出状元……不开‘十’字街”的说法毫不相干!
再说“文庙大殿前的‘天开文运’照壁,只有两侧角门而无正门,说是长葛未出状元,不开正门”。
历史上,文庙也叫学宫,专为祭祀孔夫子而设立。自汉代树儒家思想为正统以来,为纪念这位“万世师表”、被尊崇为圣人的孔子,各地都兴修文庙。
州县学宫文庙,一般前为照壁,次为棂星门,再次泮池,再次大成殿,组成院落,最后是崇圣祠,其它建筑则相应排列于轴线两边,俨然一座完整的宫殿,所谓学宫的含义即如此。
关于“照壁”:我国传统,建筑讲究风水,而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楼阁,否则不吉。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大门前面置一堵墙。南方人称为照壁,北方人称为影壁,古代称为“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
这也就是说,照壁因为“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楼阁,否则不吉”,因此在照壁上绝对不能开门,只能在照壁两侧开两门,谓之“侧门”。我请大家看一幅康熙《长葛县志》的学宫平面示意图,该学宫的最南面为照壁,在中轴线上,往北为棂星门,依次为泮池、戟门、大成殿、崇文阁、明伦堂等,而照壁两侧分别为圣域门和贤关门,确实没有正门,详见下图:
让我们再看两幅其它地方的文庙平面示意图,下图为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全国文庙之祖——孔庙平面示意图,门开在两侧,照壁上无门。
下面这一幅古代文庙与学宫的标准平面示意图,是不是也是两侧开门?足见长葛的文庙没有开正门正是标准的“规制”,这跟出过状元或没出过状元有关吗?
更为荒唐的说法是长葛老县城是座“人城”,请阅读下文:
“长葛老城俗谓‘人城’,清代有好事者于北门外建一高阁,俗称‘人头阁’,1968年文革中平毁;原城墙垛下有一道砖砌的围圈,说是‘玉带’;两座南门之间,有一砖砌下水道,俗称‘尿道’;下水道上建有一座‘奶奶庙’,庙门两侧各有一只大石龟,俗称‘蛋籽’;旧学宫东有一大水坑,俗谓人城“膀胱”;东北隅、西北隅分别建有关岳庙和真武庙,俗谓‘两乳’。”
如此低俗的附会值得一论吗?这样的附会还居然弄到报纸上了!
我请我们长葛的乡亲特别是老城的乡亲不要再说什么因没出过状元而如何如何,更不要炫耀什么“人城”了!
在结束这篇小文时,还想再说几句:我不想对长葛的文化作评价,但真诚地希望专业的或准专业的文化工作者,尤其在这一领域有点话语权者和“名流”们,是否为公众提供点不那么诸如此类谬误的文化产品?
2018.9.16
【作者简介】路志纯,长葛市文促会副会长、长葛地方史志“票友”。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部分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