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的博士怎么样,中科院博士一个月工资多少

中科院博士月薪9000辞职不干,该骂他“向钱看”吗?

请把“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打在公屏上,谢谢!

最近,中科院一个博士辞职下海的事情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引来了多方关注。不少人批评他只会向钱看,但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选择?

工资9000留不下中科院博士

这两天,一个名为《中科院辞职人员口述》的视频在网络上火了起来。

视频内容为一个博士毕业的前中科院研究人员自述在原单位月薪仅9000元,他说自己就算熬到退休也评不上副研究员,外面给开百万年薪,果断跳走了。

这个视频很快火了,很热门的一条评论竟然是,“现在的科研人员不再像老一辈了,眼里只向钱看”。该条评论还获得了3000多的点赞。

中科院博士月薪9000辞职不干,该骂他“向钱看”吗?

说起来,老一辈的科研人员,好像是要更加“安贫乐道”一些。

就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家骐来讲,他于1963年本科毕业,1966年研究生毕业,一直到1979年才评上助理研究员。那时候,王家骐已经39岁了,在这16年间,他有两个孩子,全家人挤在一个15平方米的筒子房,做饭是在走廊,卫生间是公用的。1986年他当上了所长,工资也只有200多块钱。

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工作和生活,几乎是王院士那一代科研人员的普遍情况。对比起来,月薪9000元还要跳槽的博士,好像确实是没有老一辈人的“初心”了。

离开的不止一个

无独有偶,在这之前,也有一篇名为《 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离开 》的文章刷屏网络。

文章里面讲述的也是一个中科院研究人员离开原单位,去了高校任职的故事。

作者在文章写道,自己离开中科院总结起来就一个原因——房子,因为孩子到了读书年龄了,但他在北京买不起房子,孩子分不到好的学校,他不得不为了孩子的前程割舍工作。

中科院博士月薪9000辞职不干,该骂他“向钱看”吗?

文中离职的博士同样热爱科研事业,但自己呕心沥血的研究和贡献却连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都做不到,不得不离开自己热爱的岗位,向生活低头。

类似这样的例子,其实还不少。有自称同样是中科院某研究所前员工的网友出来现身说法,他说自己离开研究院后,原部门里又陆续有四五人离职,还有两三个已经找好了下家准备离开。原因是所里开始降薪了,微薄的薪水养不了家也糊不了口。

科研人员们为何离开?

关于这些科研人员的离职,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曾表示:“他们的压力我们懂。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有全国最好的科研资源和国际交流环境,也是全国优秀科研人员集中的地方。但是,北京本身的生活压力大,确实是大家都能感觉到的。”

一句“北京本身的生活压力大”,就很隐晦地道明了真相。其实也不是如今的科研人员不如老一辈“安贫乐道”,而是因为尽管城市生活压力变大,研究院却没有提供解决人才生活压力的待遇。

老一辈科研人员的生活确实也不容易,但那时候单位分房,体制内铁饭碗是所有人羡慕的对象,那时候所谓的情怀也并不全是情怀,而是单位切实解决了研究人员的生活需求。现在给研究人员几千元的月薪,房子也没有,孩子读书也不能进好学校,怎么能指望科研人员能够安心搞研究,只讲奉献不问回报?

2017年的数据显示,国家目前给博士生的补贴为1000元/月,不区分地区和学校层次,全国一个标准。截至2017年,我国低保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2017年,北京市调整社会救助相关标准,城乡低保标准由家庭月人均800元调整至900元,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调整由家庭月人均1050元调整至1410元。

中科院博士月薪9000辞职不干,该骂他“向钱看”吗?

寒窗近20年的博士研究员,每个月获得的国家补助与低保相差无几。而且,众所周知的是,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间之长,工作压力之大,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并在项目或者论文deadline临近时通宵工作早已是家常便饭。

更何况,博士毕业后的科研人员基本上都是30岁+,即使他们按照社会舆论的要求,严格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乐于清贫、甘于奉献,甚至都暂且不谈结婚生子养家糊口这样的个人生活需求,但也到了该对父母多年的付出和培养做出一点回报的年纪了吧。五六十岁的父母生个病,住个院,他们的收入却让他们拿不出钱来,这样的生活谁能坚持呢?

让每天担着改变世界科研发展、带领社会科技进步责任的科研人员们,还要为租房、孩子上学、家人看病等事情发愁,这是整个体制的问题,而不是他们不甘于贫困,更不该指责他们“向钱看”。

最后说一句,道德是来约束自己的,不是用来指责别人的。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