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健康文摘怎么样,达济是什么意思
勃林格殷格翰2020达济天下论坛顺利召开!三大主题跨学科交流!达,则兼济天下!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和生活方式的全面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日趋增多。
据统计,全国约有1300万脑卒中患者[1],1000万房颤患者[2],2.45亿高血压患者[1],心脑血管病死亡率早已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不仅如此,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近300万!
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又无疑给我国临床医生在心脑血管病和帕金森病之中的诊疗和管理带来了一场巨大挑战,也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这场“战争”之下,医生和患者将何去何从?
8月22日,2020达济天下论坛于上海举办,此次论坛齐聚心血管及神经病学领域大咖,聚焦前沿,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下对于医疗制度和政策的思考,以及急性缺血性卒中、帕金森病和包括房颤在内的心血管病的管理策略。现将现场精彩内容撷英集萃,以飨读者。
“晴雨”骤变,疫情防控之路在何方?
论坛主会场开场,上海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医政医管处吴宏处长领头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对医疗卫生政策的思考”,提出面对疫情,应科学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吴宏处长认为,需重点调整好三件事:“一个到位——对常态化防控的认识必须到位,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两个转机——适应发展方式从‘无疫状态’向‘适应疫情长期存在’的转变,从 ‘无疫发展’向‘带疫发展’的转变;三个精准——策略调整选择精准、防控措施落实精准、应急工作准备精准。”
吴宏处长呼吁:“我们一定要做好长时间应对疫情防控的思想准备,慎终如始、再接再厉,确保有输入、无风险,防得住、放得开,以必胜的信心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大道同心,后疫情时代的思与行
本次论坛主会场特设圆桌讨论会,吴宏处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罗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澍教授以及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何奔教授结合研究结果与临床实践,畅谈心脑血管和神经疾病管理的痛点和转机,并深入分析后疫情时代医院、科室、医生个人该如何做好疾病管理。
其实这场疫情既是危机也是转机。经过此次疫情,全国人民开始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政府也从体制上进一步夯实、创新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体系,并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加强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建设。
但在疫情之下,最易受影响的莫过于各科患者。比如卒中患者,就因疫情无法及时就医而面临了空前的延误危机。
根据中国大数据分析,相比于疫情,卒中的危害更加严重,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小于1%,而卒中的致死率为15%。而疫情发生后国内医院卒中诊治各项参数陡降,2020年2月份溶栓的比例同比下降了30.63%,取栓比例同比下降了30.39%,主要原因与患者无法及时入院就诊有关。**、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卒中收治比例的下降值,也均在40%左右。[3]
因此不论疫情前后,医疗机构都应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强化新冠病毒的检测,并且尽可能在患者发病送医前,就了解到其情况,及时进行分诊救治。
此外,还应设立应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流程,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而其关键就在于“流程的再造”。
需要注意的是,房颤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前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每6个卒中患者中就有1个是房颤患者[4]。更严峻的是,房颤引发的卒中较凶险,30天内的死亡率高达25%,卒中急性期致残率达73%,卒中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达6.9%。[5]
因此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基地中的心脑血管医生需要通力合作,共同为患者组织会诊。过程中,医生们要学会正确诊断房颤患者,更要做到规范抗凝,合理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为全国人民造福祉的同时,国家和人民应更好地关爱一线医护人员。目前大多数医院工作人员都超负荷运作,专病医院少,还缺乏医疗设备和规培基金。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卫生政策的制定者,去制定更符合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制度,进行真正的分级诊疗,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从研究到临床,是科学试验最重要的意义
圆桌讨论环节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就“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改进关键技术与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进行了分享。
过去10年,卒中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和进展,如:早时间窗和晚时间窗动脉取栓治疗的肯定作用;临床试验证实在固定时间段内使用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复发;发展和应用了先进的影像技术(如灌注CT成像、弥散/灌注磁共振成像、多相CT血管成像)助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目前,临床中患者预后仍较差,究其原因,是在有效诊疗技术向临床转化应用的全链条中存在如下三大问题:
1.临床诊疗的精准技术缺乏,早期复发率高达10%-20%;
2.技术转化的有效途径不清,指南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鸿沟;
3. 转化应用的适宜平台不明。
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经历了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时期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期,探索过程中发现血中炎症细胞预示卒中的复发,是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经历了CHANCE研究、POINT研究和THALES研究等大型临床试验,并从大数据中发现,短程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不增加出血。王拥军教授本人也参与了一项有关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该研究发现了“绕行”药物代谢基因的新型替代治疗方案。
多项研究结果的公布,更是直接影响到指南的修订。而从前沿研究能走到指南更新,再到临床实践,实属不易,也是科学试验最重要的意义。
发起CDQI,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则就“中国心血管病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享。
1990-2016年间,中国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负担显著增加。而临床研究与创新正逐步扭转这一局面,新型口服抗凝药等治疗药物,为患者不断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病学科持续快速发展。2014-2018年,中国发表在NEJM、JAMA和The Lancet上的临床研究共27篇,发表在Circulation,、JACC和EHJ上的临床研究共53篇,而2009-2013年分别仅为7篇和35篇。
国家发起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目的就是为提升国内专病诊疗能力、对接医疗机构平台、共建共享科研数据、分享教育培训资源,不断打造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
CDQI通常以在线自评、专家盲评、实地核查和专家会评作为评估方式,根据医疗质量评定机构等级。等级依次为:建设单位(二级及以上医院)、示范中心、卓越中心,目前已有多地设立。
CDQI最终目标在于建立心血管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平台,形成高良性循环的医疗质量改进模式,建立医疗服务自学习系统,为医疗政策和医保方案改革提供数据支持。
尾声
至此,2020达济天下论坛主会场会议顺利落幕,相信在场嘉宾都能感受到现场浓厚的学术氛围,也能感受到勃林格殷格翰等药企为医学贡献的初心。
正如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人用药品负责人董博文博士在大会伊始说道:“作为一家研发驱动型制药公司,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为医疗专业人士和患者提供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我们的重点研发领域之一,我们很自豪在这些疾病领域拥有一系列优秀的治疗药物。同时,我们也致力于成为一家卒中关爱公司,我们在卒中的防治和管理方面拥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为患者提供从卒中一级预防、急性期治疗到二级预防和康复的全病程解决方案。多年来,我们一直与中国的学术界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推动提高中国在心脑血管和神经领域的诊疗水平。未来,我们还将继续致力于为中国的医生和患者提供针对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案、教育、关爱和服务,减轻这些疾病给家庭及社会造成的负担。”
扫描二维码,查看精彩回放
参考资料:
[1]胡盛寿, 杨跃进, 郑哲,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034(003):209-220.
[2]李彦红, 周荣, 吕慧, et al. 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现状分析[J]. 中国医药, 2019, 14(05):14-17.
[3]
[4]隋丹华, 孙洪涛.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在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外健康文摘, 2014(24):202-203.
[5]
点个分享,让更多人知道!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