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茶行应聘怎么样,去茶行应聘怎么样啊

为什么有些人喊着要突破自我,却沦落到吃三块钱一碗的泡面?

图片来源:花瓣网

这几年流行跳出舒适区这个词。

在三四线城市工作的人,跑到北上广一线城市。

在银行、国企呆着的人,跑去创业、进私企。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是跳出舒适区,真有想象中的那么风光无限吗?

我一个师兄,读完研究生,在广州待得好好的,所有的人脉基础都在这里。

但是他觉得应该跳出舒适区,突破自己。

于是,他跑去上海,创过业,还尝试当自由画家。

但无一例外,他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最穷的时候,他一天只吃一块压缩饼干。

折腾了半年,他还是回广州了,并且找到一份不错的职业。

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从事自己不擅长的职业,是跳出舒适区了,但也跳进坑里了。

为什么有些人喊着要突破自我,却沦落到吃三块钱一碗的泡面?

Part.1

娱乐圈有个叫朴树的歌手,就曾多次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中学时代,他就热爱音乐,还曾组过乐队。

有一天,他跟父母商量不上大学了,父母当然不会同意,朴树在父母要求下,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

读了一年,朴树就退学了。

对于他这样痴迷音乐的人,音乐就是舒适区,强行让他跳出去,他当然会不开心。

后来朴树火了,访谈、通告、商演纷至杳来。

甚至连春晚节目组都点名要他,朴树为了公司大局,不得不接受。

被折腾了几年之后,朴树患上了抑郁症。

本来朴树在舒适区待得好好的,一下子脱离了这个世界。

他的情绪很糟糕,糟糕的情绪累计下来,最终压垮了他。

多少喊着跳出舒适区的人,也在重复这个不开心的过程呢?

明明在三四线待得好好的,却一定要北漂找不开心。

明明在原来的岗位得心应手,却偏偏要出走,进新公司受虐。

跳出舒适区,必然会带来撕裂感。

但这种撕裂感,并不天然意味着成长,它也有可能是致命性的毁灭。

毁灭的根源就在于,你的内心不一定能承受这份撕裂。

为什么有些人喊着要突破自我,却沦落到吃三块钱一碗的泡面?

Part.2

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访谈节目,讲的是一个三十岁的人,毕业后还要靠母亲养着,我们姑且叫他小何吧!

看到这样的故事,脑海马上会浮现“啃老”二字,觉得小何是很颓废的人。

但事实上,小何也曾很积极地努力过,甚至比一般人更为努力。

大学期间,他就在宿舍开小卖部,给家里减轻负担。

大学毕业,他不呆在舒适区,不找份安稳工作,而是跑到北京,准备当个歌手。

在北京住了几个月地下室,他还是当不成歌手,只能回老家。

到家之后,他又不安分了,跟母亲商量着创业。

母亲为了支持他,把家里的房子抵押出去,支持他创业。

后来创业折了,小何因为压力太大,患了抑郁症。

此后很多年,他都没有走出来。

本来小何要是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可能就不会发生后面这些事情吧!

盲目跳出舒适区,结果把自己积累工作经验的那宝贵的几年都浪费了,连家里的房子都得抵押。

跳出去之后,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积累,来完成目标。

因此,不做好准备,就跳出舒适区,其实是在往窄路上走。

为什么有些人喊着要突破自我,却沦落到吃三块钱一碗的泡面?

Part.3

何炅曾说: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有人说生命在于折腾,其实懒有懒的安逸,折腾有折腾的乐趣,重要的是,你有享受过程的智慧,又有承担后果的能力。

以前我学古琴的时候,教我的是一个女老师。

她不是音乐专业出身的,甚至连大学也没读过。

她先后换过几份工作,每份工作跨度都很大。

你可以说她不断突破舒适,但我觉得,其实她一直都在舒适区内。

她高中毕业就出来工作了,不爱读书。

去了工厂,很幸运,当了办公室职员。

当职员的生活很安逸,有时间干自己的事。

办公室有很多林清玄的书,她差不多都读完了,获得了启蒙。

可能因为林清玄的缘故吧!她喜欢上茶道。

所以她去学了茶,然后跳槽去茶行。

但是她发现,茶行其实是做生意的地方,与茶道关系甚少。

她天性偏好艺术,不精于计算,所以做得很痛苦。

直到遇见古琴,她才觉得遇到了一辈子的归宿。

她花了两年时间学琴,然后留在琴社任教。

教了几年之后,她回到老家,自己开琴社。

这么多年,她一直在跟着内心的感觉走,这种喜欢的感觉,就是她的舒适区啊!

从外表来看,她好像一直在突破舒适区,但实际上,一切都是她不断在喜欢的领域深耕的结果,水到渠成而已。

为什么有些人喊着要突破自我,却沦落到吃三块钱一碗的泡面?

Part.4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呆在舒适区,是因为担心死于安逸

今年年初,传出互联网企业裁员的新闻,人心惶惶。

貌似埋头干着程序员,也有被失业的风险。

但是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停止学习。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成功从程序员转行去做产品的例子。

每天工作之余,他都会有意去阅读跟产品经理相关的文章,了解最新讯息。

除此之外,他还报了一个产品经理训练班,每周抽出固定的时间去学习。

学习的过程中他也积累了不少项目经验,这些都是他面试时的加分项。

在舒适区内,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再去做突破。

对于不想离开舒适区的人,其实也可以这样去做。

先学习,累积经验,万一哪一天,迫于无奈或者主动选择离开舒适区,你都有底气。

《请有效努力》这本书提到一句话:其实,哪有什么职场瓶颈,所谓的职场瓶颈都是没有主

动规划、被动成长导致的。

是否站在舒适区,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主动规划、主动成长。

突破舒适区是伪命题,成为牛逼的自己才最实在。

为什么有些人喊着要突破自我,却沦落到吃三块钱一碗的泡面?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三三的灵魂小屋,致力于治愈现代年轻人的灵魂与情感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