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相意的衣服怎么样,崇善寺千手千眼观音


论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的特色



《山西档案》2012年05期 文/明慧Ming Hui



摘要朔州崇福寺干手千眼观音是现存国内最为高大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充满了富贵华丽的气质。主像突出,千手呈左右对称的格局,围绕周身,形若光环,密而不紧。造像在构思和绘画的技巧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千手千眼观音主要是依据《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完成,并与金代社会密切相关。



朔州崇福寺创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据《朔州崇福寺重兴碑记》“兹寺之创建,肇自唐高宗麟德二年(665),敕命鄂国公尉迟敬德始造大雄宝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五间祀文殊、地藏二菩萨,藏经楼一座后改千佛阁,东西钟、鼓楼各一座,金刚殿五间,山门三间,此其初规,固已极为宏敞矣。”“其中之金刚殿似乎说明从唐代始建之初就有密教因素渗入其中。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983——1012)改名林衙寺。“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崇奉佛法,命开国侯翟昭度于大雄宝殿后又建弥陀殿七间,东西禅房各三楹,正南立只园牌坊一座,围以宫墙,而规模更加式廓。”“弥陀殿殿内的塑像、壁画一直保存至今。大殿中心塑像为阿弥陀佛,四面墙壁绘满壁画,除后壁及东壁有部分损坏外,大多保存完好。其布局设置应为阿弥陀佛之净土曼荼罗,主尊为大殿中心塑立之阿弥陀佛,四维之壁画诸佛菩萨则是其眷属部众(具体情况,将另著文阐述)。南壁西尽间绘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为其重要部众之一。高达4.68米,几乎布满了西尽间南壁的整个墙壁,是中国现存最高大的千千眼观音菩萨壁画。本文将对其经典依据、绘画特色以及千手千眼观音所反映之密教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观音菩萨与阿弥陀佛组合出现,一般为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在崇福寺弥陀殿阿弥陀佛净土曼茶罗中观音以千手千眼姿态居于西南方,是阿弥陀佛之眷属部众,体现了浓厚的密教色彩。



这种多首多臂的佛教尊像最早在6世纪末传入中国,其源头来自印度和中亚,陈清香认为“印度在六世纪至八世纪的后笈多王朝,兴都教与佛教并盛,八世纪以后的帕拉王朝,亦流行密教,此兴都教的诸神像与密教像,应即是影响唐代密教多首多臂像的祖形。”P1多首多臂之像既包括各种观音,亦有文殊及天王力士,其中以千手千眼观音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由于千手观音最异于常人者,为多首多臂之外,又多眼,在印度教的因陀罗、原人、湿婆、毗湿奴等诸神中,均具有千眼的神格。而毗湿奴、湿婆、多尔加等诸神,以及摩悉所罗天、鸠摩罗天等,均具多臂又多面的神格”PL。千手千眼观音是唐代最为流行的菩萨之一,《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序》认为,千手千眼菩萨为观世音之变现,唐武德年间(618——626)传入中国,“自唐武德之岁,中天竺婆罗门僧瞿多提婆,于细毡上图画形质及结坛手印经本至京进上。太武见而不珍,其僧悒而旋辔。至贞观年(627—649)中,复有北天竺僧,赍千臂千眼陀罗尼梵本奉进。文武圣帝翰令大总持寺法师智通。共梵僧翻出吼经并手印等。”随着唐代密教的兴盛,此类佛教神灵形象广泛传播。金朝统治时期,密教亦非常流行,影响广泛,崇福寺弥陀殿之千手千眼观音就是密教题材的典型代表,其形象则保留了十足的唐风古韵。



奇相意的衣服怎么样,崇善寺千手千眼观音NXzRifaN%2BPE%3D” img_ img_ inline=”0″ alt=”论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的特色”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千手千眼观音的形象在各经典中之造像法中描述不一。关于千手千眼观音之经典最早为智通译《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其画像法云“造像皆用白毡,广十肘,此土一丈六尺,长二十肘,此土三丈二尺。菩萨身作檀金色,面有三眼一千臂,一一掌中各有一眼。彩色中不得着胶,以香乳和彩色。菩萨头著七宝天冠,身垂璎珞。又一本云此土无好白毡大者,但取一幅白绢。菩萨身长五尺,作两臂。依前第五千臂印法亦得供养,不要千眼千臂。此法亦依梵本,唯菩萨额上更安一眼即得。”“此经描述千手千眼观音形象为一面千眼千臂,一一掌中各有一眼。又云有另一形象为一面三眼二臂。经文未言千手持物及手印。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亦提到千手干眼观音之缘起云“又案梵本。菩萨过去昆婆尸佛亦现作降伏魔身。千眼中各出一佛,以为贤劫千佛也。千臂各各化出一转轮圣王,此菩萨降魔身中最为第一。”“宣说千手千眼观音过去为昆婆尸佛,因降魔而现作千手千眼观音,并具贤劫千佛功德。



与智通译本属于同本异译者是唐中宗神龙三年(707)菩提流志所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该经本与智通译本应为同本异译,但增曼茶罗及像法,其画坛法云“若画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像变者,当用白毡,纵广十肘,或二十肘。是菩萨身作阎浮檀金色,面有三眼,臂有千手。于千掌各有一眼,首戴宝冠,冠有化佛。其正大手有十八臂,先以二手当心合掌,一手把金刚杵,一手把三戟叉。一手把梵夹,一手执宝印。一手把锡杖,一手掌宝珠。一手把宝轮,一手把开敷莲花。一手把握索,一手把杨枝。一手把数珠,一手把澡罐。一手施出甘露,一手施出种种宝雨施之无畏。又以二手当脐,右押左,仰掌,其余九百八十二手皆于手中各执种种器仗等印,或单结手印,皆各不同,如心经说。手腕一一各著环钏,身服著以天妙宝衣,咽垂璎珞。”“该经增加正大手十八持物及印相,两两对应,数珠、澡罐为伽梵达摩译本中所无。其形象为一面三眼千手。



与智通译本相异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应属于另一系统。该经由永徽(650—655)、显庆(656—661)年间来华之伽梵达摩翻译。该经重点宣说千手千眼观音四十手之持物、手印及其功德,比智通本更加详细,对于千手千眼观音之缘起说法也不同于智通译本,认为千手千眼观音是受千光王静住如来摩顶授记,观音发誓普利众生,而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因此,伽梵达摩译本非智通所译千手观音经本,完全依据不同的梵文原本。



其像法主要载述千手千眼观音四十手之持物、手印,“若为富饶,种珍宝资具者,当于如意珠手。若为种种不安求安隐者,当于蹋索手。若为腹中诸病,当于宝钵手。……如是可求之法,有其千条,今粗略说少耳。”“@所载具体宝手还有宝剑手、跋折罗



手、金刚杵手、无畏手、日精摩尼手、月精摩尼手、宝弓手、宝箭手、杨枝手、白拂手、胡瓶手、旁牌手、斧钺手、玉环手、白莲华手、青莲华手、宝镜手、紫莲华手、宝箧手、五色云手、军迟手、红莲华手、宝戟手、宝螺手、骷髅杖手、数珠手、宝铎手、宝印手、俱尸铁钩手、锡杖手、合掌手、化佛手、化宫殿手、宝经手、不退金轮手、顶上化佛手、葡萄手。



该经共载40只手,其中持物者39只手,另有一手印为合掌手,合20对,但并非两两对应,也未明确持物及手印的左右位置,头面数、眼睛具体位置亦未明确。该经对40只手的功德阐释详细,可见其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以期扩大影响之目的。



不空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与伽梵达摩译本像法接近,属于同一系统,虚数千臂千眼,各掌中一眼,实数共42只手,宣说次第不同,其中一手合掌为两只手、持物者40只手,如两两对应则多余1手,除增甘露手外与伽梵达摩译本完全相同,同时每一印都增咒语和图像。



论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的特色



不空译《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标帜曼荼罗仪轨》,此仪轨最为详尽,变化最大,完全将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归入金刚界曼荼罗五部法中进行设置。与伽梵达摩译本中形象接近,与其功德以及观音菩萨千手千眼缘起也较为一致,可见其承袭关系,属于同一系统,即金刚界曼茶罗系统。观音形象为冠上五百面,身相十百臂,千眼不在手掌中。载实数40只手,其中一手合掌为两只手、持物者38只手,合19对,比《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少甘露手、傍牌手、宝铎手,而多宝瓶手。该经的重要变化是明确各手之左右位置,但只前三组两两对应,后面各组则完全错乱,不相对应。另可注意者是该经提到摩喉罗伽身抱笙笛、箫笛等乐器,为其他千手观音经典所无,而崇福寺千手千眼观音手中持物之中则有笙笛等乐器,极可能是吸收了其他尊神的持物,加以创新的结果。



苏溥罗译《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亦属于金刚界曼茶罗系统。其像法云∶“于三昧光中涌出二十五菩萨。是诸菩萨身皆金色,具诸相好如观自在。亦于顶上具十一面,各于身上具足四十手,每手掌中有一慈眼(二十五菩萨各具四十手目,合为千手千眼)。”“千手千眼观音由25菩萨组成,各菩萨十一面,四十手,每手掌中一眼,这种造型目前尚未发现。又云“观自在菩萨熙恰微笑,放大光明,顶上显现五百头面具足千眼。每于天冠各有化佛亦放光明,菩萨身上现出一千宝臂各执宝物。”“观音形象为五百面千臂千手千眼,四十手具体为,“一者,息灾法用佛部尊。所以有化佛手、绢索手、施无畏手、白拂手、捞排手、钺斧手、戟鞘手、杨柳手二者,调伏法用金刚部尊。是故有跋折罗、金刚杵手、宝剑手、宫殿手、金轮手、宝钵手、日摩尼手、月摩尼手三者,增益法用摩尼部。是故有如意珠手、宝弓手、宝经手、白莲手、青莲手、宝铎手、紫莲手、蒲桃手四者,敬爱法用莲华部。所以有莲华合掌手、宝镜手、宝印手、玉环手、胡瓶手、军持手、红莲手、锡枝手五者钩召法用羯磨部。所以有铁钩手、顶上化佛手、数珠手、宝螺手、宝箭手、宝箧手、骷髅手、五色云手,随其所欲无不成办”"。该经是金刚界法的进一步发展。分实数四十手为五部,每部八手,共41只手,其中一手合掌为两只手、持物者39只手,合20对。比《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少甘露手。该经的重要变化是明确各手之左右位置,并两两严格对应,是诸“千手经”中40只手表述最详细、最具操作性的经典。






在崇福寺壁画中,千手千眼观音的姿势为立式。这种姿势在宋代以后较为流行。但在经典中,千手千眼观音多为珈趺坐式。如苏溥罗译《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云“庄严大悲体,圆光微妙色。珈趺右押左,妙相眼不及。”“善无畏译《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该经所记千手观音,“上首正体身大黄金色,结珈跌坐大宝莲华台上,其华三十二叶,其一一间有诸小叶,以无量百千大摩尼宝为庄严也”国。不空译《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嘌帜曼荼罗仪轨》,其中所云千手观音“庄严珠妙体,救世圆满光,离热住三昧,珈跌右押左,安住妙宝莲,妙相无伦匹”即。其余“千手经”未提及千手观音的姿势。而其立式也符合经轨,如《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云“即从座起告诸大众,大圣世尊所出言语真实不虚。”杨“即从座起”而说法,正表明千手千眼观音亦可为立式。崇福寺千手观音壁画则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崇福寺千手千眼观音共十八面,正中一面,两侧各一面,正中法相端正庄严,五官匀称,脸颊饱满,面容白皙清朗,慈悲平和。耳著宝珰,柳叶弯眉,两眼垂廉平视,额中一眼,鼻正口圆,颇具唐代人物画风。发髻上卷,髻顶绘15面,分六层排列,呈3·5·4·3·2·1·1式,形成一个金字塔形宝冠,头顶有五层,共15个小面孔,脸型或方或圆,脸颊丰润,各面均为三眼,或平视,或俯视,小口施以朱红,表情各异,或像男,或似女。顶上众手托举化佛,为阿弥陀佛,背后著绿色头光,白色身光,身披红色袈裟,绿色法衣。千手千眼观音见于“千手经”中记载的有一面、十一面以及五百面千手观音,以十一面者居多,未有十八面的排列方式。头面的排列形式千手千眼类经典并未提及,而十一面观音经典提及头面排列,所见千手千眼观音头面排列与十一面观音类似,似借鉴十一面观音像而来。而持物亦借鉴了其他密教经典。



论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的特色



论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的特色



观音肩披绿色大法衣,飘带打十字结于肩头,飞洒于两肩之下。项佩八叶莲花璎珞,垂洒胸前。胸前有六臂,拱手作虚心合掌,其下众手托举宝钵,置于红色仰莲之上,钵内一条蛟龙,二目圆睁,张口伸须,卷曲翻腾。钵下众手,除托钵者,多垂于两侧,或仰或覆、仰掌中均著一眼。“就图像学的探讨,无论是数十手或实际千手,其姿态是依人体视觉上最圆满最安定者而设定,以‘当胸合之’为起始,而‘腹前禅定印’次之,‘顶上化佛手’而三,此三双手的手印是千手观音最基本的手印。只有极少数的例外,一般千手大悲像均具之。由此三手印为基准,再衍出其它日月手、金刚手、或杨枝手等等,其手的排列方式,恒是放射状,且由内而外,具左右对称,使人视之,有着均衡的美感。”国



崇福寺千手千眼观音的手臂数量之多几近千数,是“名副其实”的“千手千眼观音”,其几近饱和的艺术表现力,将千手千眼观音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音的千百只手臂以身体为中心向四周重重扩展,第一重显露胳膊、臂钏第二重多显露戴手镯之手(观音右侧更为明显,左侧则无)第三重以外其余各重,以手层层环绕观音身体四周。最多处有五重,具数超过900只。千百只手臂层叠交错排列,各种手式依前后部位,有前有后,有上有下,或结印、或持物,每只仰手中各有一眼,或圆睁、或欲合、或竖向,皆作视人之意。千手幻成光轮,似放射的光芒,金碧辉煌,体现了圆融之美。千手的含义是以千手表现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世间,象征观世音菩萨普渡众生,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



据笔者统计,各手共持136物,左右各68物,两两相对。涵盖“千手经”中所载四十手所有的持物,余96物为“千手经”未明确者。部分持物可能来自“千手经”,虽然并非千手千眼观音持物,但是其眷属持物,因而被移植到千手千眼观音身上。如“次摩喉罗伽身,蛇头贵人相。定慧抱笙笛,或以投系鼓。威仪如天众”D。崇福寺千手千眼观音壁画中出现乐器笙,可能是移植自千手千眼观音眷属摩喉罗伽的持物。水牛则源自千手干眼观音眷属阎鬟德迦之座。部分持物则源于对“千手经”阐述千千眼观音功德力的引申理解。如“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消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枯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暖壁画中所绘地狱与鼠、牛、马等畜生应与“千手经”所载观音破地狱、得智慧等思想有关。而其余则是“千手经”四十手持物的合理引申,如由葡萄而引申至水果类的石榴、梨、桃子、枣、草莓等,由海螺而引申至其它乐器,如筚巢、钹等,由莲花引申至菊花等花卉,而兵器如宝剑、金刚杵等则有重复(壁画中有三把宝剑、三把金刚杵),似引申出战靴,其中也有不可识别的器物。



千手千眼观音腰以下著朝霞裙。两侧二人身高不及菩萨二分之一,双手合十,似向菩萨有所祈求。右侧为婆薮天,头束高髻,满脸皱纹,皓发银须,身体微躬,扶杖翘首,一副仙翁的形象。左侧为吉祥天,头戴宝冠,项佩璎珞,绿色天衣披肩,朴素淡雅,神情安详,与千手千眼观音的富丽华贵形成鲜明对比。二仙靠近观音内侧绘四臂夜叉两个。左侧为象首人面,蜷曲的象鼻自头顶作伸出回卷状,黑面方脸,浓眉大眼,络腮胡须,肌肉凸起,富有力度,关节突出。前两手作作揖状,后两手一手持金刚杵,一手持绢索。白色肩巾于胸前打结,白色飘带自肩膀绕手腕垂洒而下,双膝跪地,作禀报状。东侧夜叉为猪头黑脸,著大耳铛,双眼突出,络腮胡须,红口紧闭。前两手作揖,后两手举剑。白色肩巾于胸前打结,绿色飘带自肩膀绕手腕垂洒而下,双膝跪地,作怒视状。



崇福寺千手千眼观音可谓其“写实”的典型,全像视之,充满了华丽富贵的气质。整体表现特点是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中间主像突出,千手呈左右对称的格局,围绕周身,形若光环,密而不繁。造像在构思和绘画的技巧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最大限度的表现了“千手千眼”的姿态,展现了观音的所谓“超人间神秘力量”。



崇福寺千手千眼观音也未能和经典完全吻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从经典和现实两个角度考虑。在般刺蜜帝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六云“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叫叫山此可知,经典中菩萨形象本有变化空间,绘制者可依据经轨,相互参照补充,灵活运用。



从实际状况而言,真正完全依经轨造作的观音像并不多。世传的千手千眼观音,多是二十手、二十六手、四十手、四十二手等,真正写实的具千手者少之又少。在现实的造像或画像中千手、千眼、千臂,甚至千足往往难以按照实数表现,往往指虚数而以一定数目象征性表现。崇福寺千手千眼观音形象虽然不能完全与某一“千手经”相吻合,但从经典载述内容与壁画绘图内容比较,特别是从千手持物的内容与左右位置,以及相互对应问题等方面考察,无疑崇福寺千手千眼观音极可能主要依据了《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并参考了《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标帜曼茶罗仪轨》之内容。






崇福寺壁画中出现千手千眼观音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实角度看,金元时期山西一直是历史上各朝兵家必争之地,燕云地区一直首当其冲,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灾难,而观世音被认为以“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为宗旨,备受人们崇奉。加之,辽、金时代,佛教密宗一派在五台山、朔州一带非常盛行,并渗透到其它宗派的寺院当中。属于净土宗的崇福寺,在弥陀殿壁画中出现密教千手观音应是理所当然,是当时历史现实的反映。



第一,观音信仰在净土宗与密宗之间的融合,为千手千眼观音的出现提供了前提。在崇福寺弥陀殿中,观音作为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上首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在净土信仰体系中,西方观音具有无比美妙的身相和巨大的神力以及接引众生的慈悲情怀。如楼宇烈教授所言“观世音信仰一般都注重于他的大悲愿,希望从他那里得到强大的救助和庇护,而对于他的修证三昧和教化法门则注意得甚少。”Ⅲ规音成为净土宗追求西方极乐世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密教的曼茶罗中,观音也作为阿弥陀佛的胁侍,显教的观音形象以庄严宏伟相为主,可化现为一般众生的形象;密教的观音形象以怪异为主,在怪异之中现神奇、威风、凶猛、恐怖等不同形象,所以,密教的观音总是以多头、多臂、多手、多眼等奇相出现。且在密教中,观音的种类也复杂多样,除了其本体————圣观音(或正观音)之外,还有千手千眼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如意轮观音、不空绢索观音、青颈观音、香王观音等。密教观音信仰虽然自成一个全新的体系,与显教的观音信仰有重大区别,但在观音信仰的基本精神方面继承了显教观音的基本说教。因而净土宗与密宗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第二,“千手经”中所描述千手观音所具有的特殊吸引力和神秘之处,也是千手观音在崇福寺出现并得以长期流行的原因之一。首先,千手观音的信仰可以上资邦国,息灭灾厄,使得国家安宁。据不空三藏上代宗李豫书中说“金刚顶瑜咖法门,是成佛速疾之路,其修行者必能顿超凡境,达于彼岸。余部真言诸佛方便其徒不一。所译诸大乘经典,皆是上资邦国,息灭灾厄。星辰不愆,风雨慎叙。仰恃佛力,辅成国家。”“千手千眼菩萨者,即观世音之变现,伏魔怨之神迹也”。”其次,千手观音的信仰被认为可以解除个人的种种痛苦,获得种种善相。据唐不空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云“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吼者,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也。其恶死者。一者不令其人饥饿困苦死,二者不为枷禁杖楚死,三者不为怨家雠对死,……诵持大悲神吼者,不被如是十五种恶死也,得十五种善生者。一者所生之处常逢善王,二者常生善国,三者常值好时,……十五者所闻正法悟甚深义。”叫由此可见,千手千眼菩萨被认为有救度一切众生之大用。再次,《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中还记载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二十五手印法,据说这些手印修持法可满足芸芸众生的现实愿望,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总之,“千手经、轨”中描述出了千手观音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增加了对人们的吸引力,使人们希图通过千手观音满足自身的现实愿望。



第三,金统治者扶持佛教与动乱的社会环境为千手观音的流行和传播提供了条件。金朝在南进中原后,佛教开始大规模传入。金代帝王对佛教都采取了有节制的扶持政策,使金代佛教保持了兴盛局面。金代统治者不仅在内廷供奉佛像,还在各地兴建寺院,布施币帛良田。如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在山西应县建了净土寺。天会六年(1128),又扩建了大同普恩寺。天会十五年(1137),在五台山的佛光寺,兴建了有名的大文殊殿和天王殿。接下来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重修了大同上华严寺的大雄宝殿,又于皇统三年(1143)在朔州兴建了崇福寺的弥陀大殿。可以说金朝统治者们扶持佛教发展的这些政策,推动了佛教各宗派在山西的发展,密教自然也在内。据《佛祖历代通载》等记载,皇统年间(1141-1149)北印度末咋哈啰悉利与其从父弟三磨耶悉利等七人,到五台山礼文殊,后又游灵岩,礼观音像,绕观音像千匝,匝必作礼,礼必尽敬无间。据说日日受稻饭一杯,座有宾客,分与必遍,自食其余。可见,密教在五台山仍有发展。由于朔州据五台山较近,因而五台山的密教也会影响到千手千眼观音的绘制。



(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青年项目《唐密曼茶罗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JC730003)



(责任编辑杨学勇)



参考文献∶



………….



【1】朔州崇福寺重兴碑记.碑存于朔州崇福寺内.



【2】陈清香.唐代密教多首多臂观音像探讨.中国首届国际密教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10.



【3】(唐)波仑撰,干眼干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序.大正藏【④.第2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4】(唐)智通译.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大正藏【2】.第2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5(唐)菩提流志译.千手干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大正藏【2】.第2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



16(唐)伽梵达摩译,千手干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正藏【2】.第2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7】(唐)苏嘴罗译.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大正藏【2】.第2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8】(唐)善无畏译.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大正藏【Z】.第2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



19(唐)不空译,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譬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螵帜曼茶罗仪轨.大正藏【Z】.第2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



【10】般刺蜜帝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悖万行首楞严经.大正藏【2】第1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1】楼宇烈.《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J】.世界宗教研究,1998.(2).



【12】(唐)圆照果.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大正藏【2】.第5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13】(唐)不空译,千手干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正藏【2】.第2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3.



作者简介∶



………………………………………………………



merrrer



明慧(1977—),男,山西晋中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