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k1008怎么样,北宋东京城的建筑特点

#古代建筑那些事儿#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卷棚式屋顶

太祖赵光胤称帝,以开封为首都,曰东京。北宋从建隆元年(960年)开始到靖康二年(1127年)止,累朝建设于此,故日新月异,极尽繁华。此外,洛阳为北宋西京,河南府地,拱卫京畿,属于省城。真宗时,虽以太祖旧藩称应天府,建为南京(今河南商丘),仍以卫城为宫,奉太祖、太宗圣像,终北宋之世,未曾建殿。宋叶少蕴撰《石林燕语》有,其正门:犹是双门,未尝改作。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仁宗时,以大名府为北京,亦因契丹声言南下,北京侧重的是军事措置,建都河北(大名府):示将亲征,以伐其谋。即建都大名,示皇上御驾亲征,破契丹南侵图谋。因此,北京的建筑特色或经济发展亦非主要。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盔顶式岳阳楼

北宋政治经济文化之主要力量,集中于东京城的建设达一百六十八年。宋赵德麟撰《历代帝王宅京记》有,汴京宫廷坊市繁复增盛之状,最能代表北宋建筑发展趋势。东京城,唐时称汴州,德宗建中年间(780年至783年)节度使重筑,周二十里许,宋初称里城。新城为后周显德年间(954年至960年)所筑,周四十八里许,号曰外城。太祖因其制(尚俭),仅略广城东北隅,仿洛阳制修大内宫殿而已。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有,真宗以:都城之外,居民颇多,复置京新城外八厢。据明李濂撰《汴京遗迹志》记载,神宗徽宗时期再(修)缮外城,则建敌楼瓮城,又稍增广,城始周五十里余(现实测外城周长约为58.24里)。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门楼

太宗朝,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东京城内:(已)比汉唐京邑繁庶,十倍其人。另据宋杨侃《皇畿赋》描写东京城内: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通骑。《宋会要辑稿》有,至北宋盛世,以至于东京城内:栋宇密接,略无容隙,纵得价钱,何处买地?东京城因其水路交通发达,成为经济中枢,亦是全国之商业中心;而建为国都者,加以政治原因:乘舆之下,士庶走集;其繁荣尤急促。官私建置均随环境展拓,打破了隋唐两京坊市合一的城建模式,其特殊布置,因地理特点及逐渐改善,后代或模仿以为定制。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扇面屋顶

宋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有,东京城有穿城水道四,其上桥梁之盛,为其壮观,河街桥市,景象尤为殊异。大者蔡河,自城西南隅入,至东南隅出,有桥十一。汴河则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共有桥十三。小者五丈河,自城东北入,有桥五,金水河从西北水门入城,夹墙遮拥入大内,灌后苑池浦矣,共有桥三:曰白虎桥、横桥、五王宫桥之类。桥最著者,为汴河上之州桥,正名大汉桥,正对大内御街,即范成大所谓:州桥南北是大街。桥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下密排石柱,皆青石为之;又有石梁石笋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镌刻海马、水兽、飞云之状。……州桥之北,御路东西,两阙楼观对耸。……金元两都之州桥,盖有意仿此,为宫前制度之一。桥以结构巧异著称,为东水门外之虹桥:无柱,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雘(huò),宛如飞虹。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庑殿式屋顶

《宋会要辑稿》记载:(皇城)大内本唐节度使治所,(后)梁建都以为建昌宫,(后)晋称大宁宫,(后)周加营缮,皆未增大:如王者之制。明清四朝递修本《玉海》有,太祖始: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元脱脱等撰《宋史·地理志》有:(皇家)宫城周五里。南三门,正门名凡数易,至仁宗明道后,始称宣德,两侧称左掖右掖。宫城东西之门,称东华西华,北门曰拱宸。《石林燕语》有,东华门北更有便门:西与内直门相直;成曲屈形。称謻门(宫殿的侧门)。此门之设及其位置,与太祖所(居)广皇城之东北隅,或大略有关。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重檐庑殿顶的故宫太和殿

《东京梦华录》记载,宣德门又称宣德楼:下列五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甃(zhòu),镌镂龙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méng)画栋,峻桷(jué)层榱(cuī)。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自宣德门南去:坊巷御街……约阔三百余步。两边乃御廊,旧许(地名,许昌以东)市人买卖其间。自政和间,官司禁止,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道不得人马行往。行人皆在朱杈子外。杈子内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春夏之日,望之如绣。宣德楼建筑极壮丽,宫前布置又改缮至此,亦是金元效法作“千步廊”缘故。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天安门是重檐歇山式建筑

《宋史·地理志》记载,大内正殿之大致,则有:正南门(大庆门)内,正殿曰大庆,正衙曰文德。……大庆殿北有紫宸殿,视朝之前殿也。西有垂拱殿,常日视朝之所也。……次西有皇仪殿,又次西有集英殿,宴殿也。殿后有需云殿,东有升平楼,宫中观宴之所也。后宫有崇政殿,阅事之所也。殿后有景福殿,西有殿北向曰延和,便坐殿也。凡殿有门者皆随殿名。……大庆殿本为(后)梁之正衙,称崇元殿,在(后)周为外朝,至宋太祖重修,改为乾元殿,后五十年间曾两被火灾,重建易名大庆。据《玉海》记载,至仁宗景祐中(1034年),始又展拓为广庭:改为大庆殿九间,挟各五间,东西廊各六十间,有龙墀(chí )沙墀,正值朝会册尊号御此殿。……郊祀斋宿殿之后阁……。又十余年,皇祐中:飨明堂,恭谢天地,即此殿行礼。《石林燕语》有:仁宗御篆明堂二字行礼则揭之。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单檐歇山顶的智化寺大殿

秦汉至唐叙述大殿之义,多举其台基之高峻为其规模之要点;独宋之史志及记述无一语及于大殿之台基,仅称大庆殿有龙墀沙墀之制。周制,王的台基有九尺,诸侯、大夫、士高度不等,平民亦有约一尺规定的高度。台基,古时有稳固、尊贵之意。

《石林燕语》有:文德殿在大庆殿之西少次。又《玉海》载,亦五代旧有,后唐曰端明,在(后)周为中朝,宋初改文明。后灾重建,改名文德。又《石林燕语》:紫宸殿在大庆殿之后,少西其次又为垂拱……紫宸与垂拱之间有柱廊相通,每日视朝则御文德,所谓过殿也。东西阁门皆在殿后之两旁,月朔不御过殿,则御紫宸,所谓入阁也。文德殿之位置实堪注意。盖据各种记载广德、紫宸、垂拱三殿成东西约略横列之一组;《玉海》有文德既为,“过殿”居其中轴,反不处于大庆殿之正中线上,而在其西北偏也。宋宫殿之区布情况,即此四大殿论之,似已非绝对均称或设立一主要南北中心线者。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悬山式

《玉海》记载,北宋初,太祖营治宫殿:既成,帝坐万岁殿(福宁殿在垂拱后,国初曰万岁)。又有宋邵伯温撰《邵氏见闻录》有:洞开诸门,端直如绳,太祖叹曰:此如吾心,小有私曲人皆见之矣。太祖对于中线引直似极感兴味。又《石林燕语》:命怀义等凡诸门与殿顶相望。无得辄差。故垂拱,福宁,柔仪,清居四殿正重,而左右掖与左右升龙银台等诸门皆然。福宁为帝之正寝,柔仪为其后殿,乃后寝,故垂拱之南北中心线,颇为重要。大庆殿之前为大庆门,其后为紫宸殿,再后,越东华西华横街之北,则有崇政殿,再后更有景福殿,实亦有南北中线之成立,唯各大殿东西部位零落,相距颇远,多与日后发展之便。如皇仪在垂拱之西,集英宴殿自成一组,又在皇仪之西,似皆非有密切关系者,故福宁之两侧后又建置太后宫,如庆寿宝慈,而无困难;而柔仪之西,日后又有睿思殿等。

《玉海》亦载,崇政(殿)初为太祖之简贤讲武(殿):有柱廊,次北为景福殿,临放生池;规模甚壮。太宗真宗仁宗及神宗之世,均试进士于此,后增置东西两阁,时设讲读,诸帝日常:观阵图,或对藩夷,及宴近臣,赐花作乐于此;盖为宫后宏壮而又实用之常御正殿,非唯:阅事之所。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悬山式

《玉海》亦载,宋宫城以内称宫者,初有庆圣及延福,均在后苑,为真宗奉道教所置。广圣宫供奉道家神像,后示奉真宗神御,内有五殿,一阁曰降真,延福宫内有三殿,其中灵顾殿,亦为奉真宗圣容之所。真宗咸平中:宰臣等言:汉制帝母所居称宫,如长乐积庆……等,请命有司为皇太后李建宫立名。……诏以滋福殿(即皇仪)为万安宫。母后之宫自此始,英宗以曹太后所居为慈寿宫,至神宗时曹为太皇太后,故改名庆寿(在福宁殿东);又为高太后建宝慈宫(在福宁西)等皆是也。母后所居既尊为宫,内立两殿,或三殿,与宋以前所谓“宫”者规模大异。此外又有太子所居,至即帝位时改名称宫,如英宗之庆宁宫,神宗之睿成宫皆是。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硬山式建筑

《玉海》亦载,北宋初,朝廷藏书之所最壮丽者为太宗所置崇文院三馆,及其中秘阁,收藏天下图籍:栋宇之制皆帝亲授;后苑又有太清楼,尤在崇政殿西北,楼:与延春仪凤翔鸾诸阁相接,贮四库书。真宗常在:曲宴后苑临水阁垂钓,又登太清楼,观太宗圣制御书,及亲为四库群书,宴太清楼下。作诗赐射赏花钓鱼等均在此。《汴京遗迹志》有,及祥符中,真宗:以龙图阁奉太宗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并置待制学士官,自是每帝置一阁。《石林燕语》有,天章宝文两阁(在龙图后集英殿西)为真仁两帝时所自命以藏御集,神宗之显谟阁,哲宗之徽猷(yóu)阁,皆后追建,唯太祖英宗无集不为阁。徽宗御笔则藏敷文阁。是所谓宋:文阁(《汴京遗迹志》)。每阁东西序皆有殿,龙图阁四序曰资政崇和宣德述古,天章阁两序曰群玉蕊珠;宝文阁两序曰嘉德延康(《玉海》。内庭风雅,以此为最,有宋珍视图书翰墨之风,历朝不改,至徽宗世乃臻极盛。宋代精神实多无形寓此类建筑之上。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硬山式建筑群

后苑禁中诸殿,龙图等阁,及太后各宫,无在崇政殿之东者。唯太子读书之资善堂在元符观,居宫之东北隅,盖宫东部为百司供应之所,如六尚局,御厨殿等及禁卫辇官亲从等所在。《东京梦华录》有,东华门及宫城供应入口,其外:市井最盛,盖禁中买卖所在。

《东京梦华录》有,所谓外诸司,供应一切燃料、食料、器具、车驾及百物之司,虽散处宫城外,亦仍在旧城外城之东部。盖此以五丈河入城及汴蔡两河出城处两岸为依据。粮仓均沿河而设,由东水门外虹桥至陈州门里,及在五丈河上者,可五十余处。东京宫城以内布置,乃不免受汴梁全城交通趋势之影响。后苑部署偏于宫之西北者,亦缘于:金水河由西北水门入大内,灌其池浦;地理上之便利也。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明清时期硬山式广泛应用

纵观北宋诸朝土木建筑,太祖赵匡胤(960至976年)建筑尚俭,但多豪壮,或因周庙之制,宋初视为当然,故每有建置,动辄数百间。宋李攸撰《宋朝事实》有,太祖诏:于右掖门街临汴水起大第五百间;以赐蜀主孟昶。《玉海》有:朱雀门外建大第甲于辇下,名礼贤宅,以待钱俶。《汴京遗迹志》有:开宝寺重起缭廊,朵殿凡二百八十区,皆为豪举壮观。

及太宗赵光义(976至997年),规模愈大。《玉海》有,(太宗)以其降生地建启圣院:六年而功毕,殿宇凡九百余间,皆以琉璃瓦覆之。又建上清太平宫:宫成,总千二百四十二区。实启北宋崇奉道教侈置宫殿之端。其它如崇文院,三馆,秘阁之建筑:轮奂壮丽,冠乎内庭,近世鲜比。《汴京遗迹志》记载:端拱中,开宝寺造塔八角十三层,高三百六十尺。塔成:田锡上疏曰:众谓金碧荧煌,臣以为涂膏衅血,帝亦不怒。宋释文莹撰《玉壶清话》记载,画家郭忠恕,巧匠喻浩,皆当时建筑人材,超绝流辈者也。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阳人。七岁能诵书属文,举童子及第,尤工篆籀(zhuàn zhòu)。太宗即位,闻其名,召赴阙,授国子监主簿,赐袭衣、银带、钱五万,馆于太学,令刊定历代字书。喻皓,五代末、北宋初人。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喻皓主持修建的开宝寺木塔竣工,雄伟壮丽不失精巧。塔身微微向西北方向倾斜,喻皓曰:京师地平无山,多刮西北风,塔身稍向西北倾斜,抵抗风力,不到百年既被风正之。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八角攒尖顶的中正纪念堂

真宗赵恒(997至1022年)愈崇道教,趋祥异之说,盛礼缛仪,耗金最多。《宋朝事实》有,作玉清照应宫:凡二千六百一十楹,以丁谓为修宫使,调诸州工匠为之,七年而成。不仅工程浩大,乃尤重巧丽制作。所用木石彩色颜料均四方精选。殿宇外有山池亭阁之设,环殿及廊庑皆遍绘壁画。艺术之精,冠于北宋历朝宫观。殿上梁日:上皆亲临护,……工人以文缯(帛也)裹梁,金饰木,寓龙负之辂以升。……修宫使以下及营缮掌事者,咸赐以衣带金帛。此宫兴作之严重,实为特殊,此后真宗其它建置莫能及,但南熏门外奉五岳之会灵观,及大内南,奉圣祖之景灵宫(宫之南壁绘赵氏事迹二十八事)则皆制度华美,均以丁谓董其事。《汴京遗迹志》有,京师以外,宫观亦多宏大,且诏天下州府,皆建道观一所,即以天庆为名。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圆形攒尖顶的天坛祈年殿

仁宗赵祯(1023至1063年),西夏主元昊,从祖、父两代一直对宋俯首称臣,至元昊始对宋用兵,有西夏三战三捷!而朝廷屡年用兵,国用枯竭;然土木之事仍不稍衰,但多务重修。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修文德殿成,宫中又大火,延烧八殿,皆大内主要,如紫宸,垂拱,福宁,集英,延和等殿。《宋史·地理志》有:(仁宋)乃命宰相吕夷简为修葺大内使,发四路工匠给役,又出内库乘舆物及缗钱二十万助其费。《汴京遗迹志》有,先此两年(天圣八年),玉清照应宫因雷雨灾,时帝幼,太后垂帘泣告辅臣,众恐有再葺意,力言:先朝以此竭天下之力,遽为灰烬,非出人意;如因其所存,又复修葺,则民不堪命。于是宫不复修,仅葺两殿。二十五年后(至和中),始又增缮两殿,改名万寿观,仁宗末季,多修葺增建,现存之开封琉璃塔,即其中之一。名臣迭上疏乞罢修寺观。宋欧阳修上疏《上仁宗论京师土木劳费》中云:开先殿初因两条柱损,今所用材植物料共一万七千五有零。又有睦亲宅,神御殿,……醴泉观……等处物料不可悉数,……军营库务合行修造者百余处。……使厚地不生它物,唯产木材,亦不能供此广费。又云:……累年火灾,自玉清照应,洞真、上清、鸿庆、祥源,会灵七宫,开宝,兴国两寺塔殿,并皆焚烧荡尽,足见天厌土木之华侈,为陛下惜国力民财……。终仁宗朝,四十年间,焚毁旧建,与重修劳费,适成国家双重之痛也。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攒尖顶的内部,北京中山兰亭八柱亭

英宗赵曙在位仅四年(1064至1067年),土木之事已于宋司马光《乞停寝京城不急修造》之疏中见其端倪。盖是时宫室之修造,非为帝王一己之意,臣下有司固不时以土木之宏丽取悦上心。人君之侧,实多如司马光所言:外以希旨求知,内以营私规利(之人也)。

神宗赵顼(1067至1085年)施行新政,富改革精神以强国富民为目的,《汴京遗迹志》载有,故:宫室弗营,池籞(yù,皇家禁苑))苟完,而府寺是崇。所作盖多衙署之建置:如东西两府、御史台、太学等。《历代帝王宅京记》有,元丰中,缮葺城垣,浚治壕堑,亦皆市政之事。《汴京遗迹志》有,又因各帝御容散寓宫中,及宫外诸寺观,未合礼制,故创各帝原庙之制。建六殿于景宁宫内,以奉祖宗像,又别为三殿以奉母后。《宋会要辑稿》有,熙宁中,从司天监之奏,请建中太一宫,但仅就五岳观旧址为之。《汴京遗迹志》有,遵故事“太一”行五宫,四十五年一易:行度所至,国民受其福;实不得不从民意。亦有,太宗建东太一宫四十五年,至仁宗天圣建西太一宫,至是又四十五年。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墀头

哲宗赵煦(1086至1100年)制作多承神宗之训,完成御史台其一也。又于禁中神宗睿思殿后建宣和殿。末年则建景宁西宫于驰道西,亦如神宗所创原庙制度,及崩,徽宗即位续成之(《玉海》)。《汴京遗迹志》有,宫期年完工,以神宗原庙为首,哲宗次之。哲宗即位之初,宣仁太后垂帘,时上清太平宫已久毁于火,后重建,称上清储祥宫,以内庭物及金六千两成之。苏轼承旨撰碑。碑云:……雄丽靓深,凡七百余间……。宫之规模虽不如太宗时,当尚可观。

徽宗赵佶(1101年至1125年),元符三年,帝哲宗崩于福宁殿。皇太后向氏哭谓宰臣曰: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嗣,事须早定。章惇厉声曰:当立母弟简王似。太后曰: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惇复曰:以长则申王当立。太后曰:申王病,不可立;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有立。惇又言: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言未毕,曾布叱之曰:章惇听太后处分!乃召端王佶入即皇帝位。徽宗属艺术天才,书法绘画堪称大师,入绍大统,其好奢丽之习,性格使然。且奸邪盈朝,掊剥横赋,倡丰亨豫大之说,故尤侈为营建(清修《通鉴辑览》)。崇宁大观以还,大内朝寝均丽若琼瑶,官苑殿阁又增于昔矣。《宋史?地理志》有其著者如:政和三年辟延福新宫于大内之北拱宸门外;悉移其地供应诸库,及两僧寺,两军营,而作焉。宫共五位,分任五人,各为制度,不务沿袭。其殿阁亭台园苑之制,已为艮岳前驱:叠石为山,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升山亭,筑土冈以植杏林,又为茅亭鹤庄之属;以仿天然。此后作撷芳园:称延福第六位,跨城之外,西自天波门东过景龙门,至封邱门;实沿金水河横贯旧城北面之全部:名景龙江,绝岸至龙德宫,皆奇花珍木,殿宇比比对峙。又作上清宝箓宫:密连禁署,内列亭台馆舍,不可胜计。……开景龙门,城上作复道通宫内,……徽宗数从复道往来。其它如作神霄玉清万寿宫于禁中,又铸九鼎,置九成宫于五岳观后。《汴京遗迹志》有,政和以后,年年营建,皆工程浩大,缀饰繁缛之作。及造艮岳万寿山,驱役万夫,大兴土木;五六年间,穷索珍奇,纲运花石;尽天下之巧工绝技,以营假山,池沼;徽宗《艮岳记略》有:至于山周十余里,峰高九十步;怪石崭崖,洞峡溪涧,巧牟造化;而亭台馆阁,日增月益,不可殚记。其部署缔构颇越乎常轨,非建筑壮健之姿态,实失艺术真旨。时金已亡辽,宋人纳岁币于金,引狼入室,宫庭犹营建不已,后世目艮岳为亡国之孽,固非无因也。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筒瓦

宋初宫苑已非秦汉游猎时代林囿(yòu)之规模,即与盛唐离宫园馆相较亦大不相同。北宋百余年间,御苑作风渐趋绮丽纤巧。尤以徽宗宣政以后所辟诸苑为甚。《玉海》有,玉津园,太祖之世习射观稼而已,乾德初,置琼林苑,太宗凿金明池于苑北,于是各朝每岁驾幸观楼船水嬉,赐群臣宴射于此。后苑池名象瀛山,殿阁临水,云屋连簃,诸帝常观御书,流杯泛觞游宴于玉宸等殿。《宋朝事实》有:太宗雍熙三年,后常以暮春召近臣赏花钓鱼于苑中。《通鉴辑览》有:命群臣赋诗赏花曲宴自此始。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耳房

金明池布置情状,政和以后所纪,当经徽宗增置展拓而成。《东京梦华录》有:池在顺天门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池东西径七里许。入池门内南岸西去百余步,有西北临水殿。……又西去数百步乃仙桥,南北约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漆栏楯,下排雁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若飞虹之状。桥尽处五殿正在池之中心,四岸石甃向背大殿,中坐各设御幄。……殿上下回廊。……桥之南立棂星门,门里对立彩楼。……门相对街南有砖石甃砌高台,上有楼,观骑射百戏于此……。规制之绮丽窈窕与宋画中楼阁廊庑最为迫肖。

《汴京遗迹志》有,徽宗之延福撷芳及艮岳万寿山布置又大异,朱勔(miǎn),蔡攸辈穷搜太湖灵壁等地花石以实之:宣和五年,朱勔于太湖取石,高广数丈,载以大舟,挽以千夫,凿河断桥,毁堰坼闸,数月乃至。……盖所着重者及峰峦崖壑之缔构;珍禽奇石,环花异木之积累;以人工造天然山水之奇巧,然后以楼阁点缀其间。作风又不同于琼林苑金明池等矣。叠山之风,至南宋仍盛行于江南私园,至元明清不稍衰。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宋会要辑稿?食货》有,真仁以后,殖货致富者愈众,巨量交易出入京师,官方管理之设备及民间商业之建筑,皆因之侈大。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第宅,皆争尚靡丽,京师每岁所需木材之夥(huǒ),使宫民由各路市木不已,且有以此居积取利者,营造之盛实普遍民间。

《东京梦华录》有,市街店楼之各种建筑,因汴京之富,乃登峰造极。商业区如:潘楼街……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娱乐场如所谓“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中瓦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夜叉棚,象棚;最大者可容数千人。酒店则: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入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映。……白矶楼后改丰乐楼,宣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宋蔡绦撰《铁围山丛谈》有,其它店面如:马行街南北十几里,夹道药肆,盖多国医,咸巨富。……上元夜烧灯,尤壮观。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宋朝事实》有,住宅则仁宗景祐中已是:士民之族,罔遵矩度,争尚纷华。……室屋宏丽,交穷土木之工。司马光撰《温国文正公集?论财利疏》有:宗戚贵臣之家,第宅园圃,服饰器用,往往穷天下之珍怪……以豪华相尚,以俭陋相訾(zī)。

《东京梦华录》有,市政上特种设备,如:望火楼……于高处砖砌,……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储藏救火用具。每坊巷三百步设有军巡铺屋一所,容铺兵五人。新城战棚皆:旦暮修整。城里牙道各植榆柳,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库,贮守御之器,有广固兵士二十指挥,每日修造泥饰。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工艺所在,则有绫锦院、筑院、裁造院,官窑等等之产生。工商影响所及,虽远至蜀中锦官城,费著《蜀锦谱》有,如神宗元丰六年,亦:作锦院于府治之东。……创楼于前,以为积藏待发之所。……织室吏舍出纳之府,为屋百一十七间,而后足居。

《汴京遗迹志》载,有宋一代,宫庭多崇奉道教,故宫观最盛,对佛寺唯禀续唐风,仍其既成势力,不时修建。汴京梵刹多唐之旧,及宋增修改名者。太祖开宝三年,改唐封禅寺为开宝寺:重起缭廊朵殿凡二百八十区。太宗端拱中建塔,极其伟丽。塔八角十三层,乃木工喻浩所作,后真宗赐名灵感,至仁宗庆历四年塔毁,乃于其东上方院建铁色琉璃砖塔,亦为八角十三层俗称铁塔,至今犹存,为开封古迹之一。《宋会要辑稿》有,开宝二年诏重建唐龙兴寺,太宗赐额太平兴国寺。杨廷宝撰《汴郑古建筑游览纪录》有,天清寺则周世宗创建于陈州门里繁台之上,塔曰兴慈塔,俗名繁塔,太宗重建。明初重建,削塔之顶,仅留三级,今日俗称婆塔者是。《汴京遗迹志》有,宝相寺亦五代创建,内有弥勒大像,五百罗汉塑像,元末始为兵毁。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有,规模最宏者为相国寺,寺建于北齐天保中,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改为相国寺;玄宗天宝四年(745年)建资圣阁;宋至道二年(996年)敕建三门,制楼其上,赐额大相国寺。曹翰曾夺庐山东林寺五百罗汉北归,诏置寺中。宋王栐撰《宋朝燕翼诒谋录》有,当时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余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它物者,必由于此。《东京梦华录》有,相国寺实为东京最大之商场,寺内:有两琉璃塔,……东西塔院。大殿两廊皆国相名公笔迹,左壁画炽盛光佛降九曜鬼百戏。右壁佛降鬼子母,建立殿庭,供献乐部马队之类。大殿朵廊皆壁隐楼殿人物,莫非精妙。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梁思成著《正定调查纪略》有,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龙兴寺。寺隋开皇创建,初为龙藏寺,宋开宝四年,于原有讲殿之后建大悲阁,内铸铜观音像,高与阁等。宋太祖曾幸之,像至今屹立,阁已残破不堪修葺,其周围廊庑塑壁,虽仅余鳞爪,尚有可观者。寺中宋构如摩尼殿,慈氏阁,转轮藏等,亦幸存至今。

北宋道观,始于太祖,改周之太清观为建隆观,亦诏以扬州行宫为建隆观。太宗建上清太平宫,规模始大。真宗尤溺于符谶之说,营建最多,尤侈丽无比。《宋朝事实》有,大中祥符元年,即建隆观增建为玉清照应宫,凡役工日三四万。明陈邦瞻撰《宋史纪事本末》有:初议营宫料工须十五年,修宫使丁谓令以夜续昼,每画一壁给二烛,故七年而成。……制度宏丽,屋宇稍不中程式,虽金碧已具,刘承珪必令毁而更造。又诏天下遍置天庆观,迄于徽宗,惑于道士林灵素等,作上清宝箓宫。《通鉴辑览》有,亦诏:天下洞天福地,修建宫观,塑造圣像。宣和元年,竟诏天下更寺院为宫观,次年始复寺院额。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洛阳为宋西京,山陵在焉。《玉海》有:开宝初,遣王仁珪等修洛阳宫室,太祖至洛,睹其壮丽,王等并进秩(进升官职,增加俸禄)。……太祖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常有迁都之意,臣下谏而未果。宫城周九里有奇,城南三门,中曰五凤楼,伟丽之建筑也。东西北各有一门:曰苍龙,曰金虎,曰拱宸。正殿曰太极殿,前有左右龙尾道及日楼月楼。《宋史?地理志》有:宫室合九千九百九十余区,规模可称宏壮。皇城周十八里有奇,各门与宫城东西诸门相直,内则诸司处之。京城周五十二里余,尤大于汴京。神宗曾诏修西京大内。徽宗政和元年至六年间之重修,预为谒陵西幸之备,规模尤大:以真漆为饰,工役甚大,为费不资。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有,至于洛阳园林之盛,几与汴京相伯仲。重臣致仕,往往径第西洛。自富郑公至吕文穆等十九园。其馆榭池台配造之巧,亦可见当时洛阳经营之劳,与财力之盛。

北宋东京城的建筑

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李诫作《营造法式》颁行。李诫,字明仲,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初,在将作监(土木建筑机构)供职,曾主持建筑城门、宫殿、府邸、寺庙等大型土木。绍圣四年(1097)年,受命编修《营造法式》(原名《元祐法式》),元符三年(1100年)完成。其中所定建筑规制,较与宋辽早期手法,已迥然不同。盖因宋初禀承唐末五代作风,结构犹硕健质朴。太宗太平兴国(976年)以后,至徽宗即位之初(1101年),百余年间,营建旺盛,木造规制已迅速变更;崇宁所定,多去前之硕大,易以纤靡,其趋势乃刻意修饰而不重魁伟。徽宗末期,政和至宣和间,锐意制作,所本风格,尤尚绮丽,正为实施《营造法式》之时期。现存山西榆次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之永寿寺雨华宫,与太原天圣间(1023—1031年)之晋祠等,结构秀整犹带雄劲,骨干虽已无唐制之硕建庞大,细部犹未有崇宁法式之繁琐纤弱,可谓之北宋建筑中的中坚作品。

声明:作者孙玉亮,网名汴人梅轩,本文曾发“孙玉亮新浪博客”。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