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机农场怎么样,天地农机公司地址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经济参考报》3月10日刊发文章《“农”字号产业怎么“旺”起来?——代表委员建言让特色产业成为富民产业》。文章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让“农”字号产业“旺”起来,让“希望的田野”迸发出更多活力?代表委员和业内人士纷纷建言献策。
念好“土”字诀 打好“特”字牌
阳春三月的陇原大地,气温回暖,生机渐浓。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大棚里的蘑菇正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武威市生产的食用菌闻名全国,培育了金针菇、香菇、羊肚菌等多个优质品种。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生物技术系副主任班立桐每年都要往武威市跑上四五趟,帮助村民选育优良菌株、改进种植技术,见证了小小菌菇给我国西部乡村带来的发展变化。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五常大米、安吉白茶、大同黄花、洛川苹果……越来越多带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市场,成为带动一方发展的“金字招牌”。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今年2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要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土特产”要闯出一片天地,还要将“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指明了方向。
“要培育和发展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保护其独特的产地环境,提升农产品品质,挖掘土特产背后的价值内涵,不断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春艳说。
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瑞芬看来,当下部分乡村地区的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土特产”存在品质差异。她建议,将标准化融入并渗透到农业农作生产的全过程、各环节,打造优质农产品基地,加强品牌、品质认证;构建农产品质量风险保障机制,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在“链”上升级 在“融”上发力
乡村产业振兴,既要深挖特色资源优势,也要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
提交审查的《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乡村产业体系”。
在河北沧州思宏枣业有限公司,阿胶贡枣、桂花蜜枣、枣胶滋补品等正陆续“走下”生产线,发往全国各地。金丝小枣成为当地带动超10万人就业的大产业,不光靠原料质量,还有赖背后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沧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刘丽介绍,金丝小枣皮薄肉厚,汁多核小,在沧县有3000多年的栽培史。近年来,沧县加强枣产业链建设,建成枣加工企业120多家,逐步形成枣种植、加工、储运、销售,及枣产品研发、品牌培育、采摘体验、消费服务等完整链条。全县枣相关产业增加值5亿多元。
“促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要不断优化市场供给,提升农产品价值。”班立桐委员说,要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等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推进“特色产业”成为“富民产业”。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秀向记者介绍了物流、销售体系升级给大别山黑山羊养殖业带来的变化。“去年,养殖基地建立了‘盒马村’,实施了产品精细化分层与定制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前一只40公斤重的毛羊,卖6个部位、2400元钱,现在能卖53款产品、5700元钱。以前只能卖到湖北省内,现在卖到了全国20个城市。”刘锦秀代表说。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高端化、品牌化、个性化。要从深耕一产向三产融合拓展,实现农业多元价值转化,催生乡村产业新动能。”高春艳代表说。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预计超过18.5万亿元、增长4%左右,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建设1.6万多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预计增长10%左右。
做大产业增值 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目的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那么,如何让农民更加合理地分享产业发展收益?
唐仁健表示,既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也要引导企业在带动农户、服务农户中发展壮大,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央一号文件从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财产权益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
“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带动农户、服务农户中发展壮大自己,形成企业和农户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让农民切实享受到乡村产业发展的收益;另一方面,要完善支持政策,健全服务体系,增强农户的发展能力,让农民成为发展主体。”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表示,推动农户在三产融合发展中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可将涉及企业与小农户收益权的相关政策固定下来,规范各类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保护农户的基本收益和长远利益。既要防止土地非农化,也要避免资本“恐农化”,让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有预期,让小农户跟着大户有奔头。要真金白银帮扶乡村产业,发展“土特产”产业集群,打造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宜居和美乡村场景。(记者汪子旭、巩志宏、刘惟真、杨思琪)
来源: 新华社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