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神话ktv怎么样,荀 姓氏
百家姓,荀。
荀,是一种香草,也叫香麻,可以食用、美容、作香料。早春二月初生的荀草效果更好。
以荀为姓,清美如斯,芳香如故。
(清)邓石如书《荀子宥坐篇》轴
(明)杜堇《玩古图》(局部)反映了明代中晚期文人士大夫的博古风尚,图中绘有各式香炉和焚香用器。
荀始含仙
荀草简直是仙草一样的存在。
看看古籍《山海经·中山经》对她的记录,就知道她为何如此吸引人了:“(青要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两晋时期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注释:“荀草赤实,厥状如菅,妇人服之,练色易颜。”
葌(jiān)即兰草、菅茅之义。那和葌相仿的模样里,从如同藁草一样的根里,衍生出碧绿的呈方形的茎枝叶儿、艳黄的花儿、赤红的果儿;荀草,鲜明而生动。更教人惦记的,是荀草的作用:初生嫩叶清香可口,是健康菜肴,能解暑清热、滋润清补,还能和花儿、果儿一起,成为美颜香体佳品,令人色白肤嫩、清香飘逸。
清代诗人袁枚(1716年-1798年)就是熟知并喜爱荀草的,他在《随园诗话补遗》卷九记载的故事里,说到过荀草的美妙:“方伯九姬,最爱者春芳、叶氏,年将四旬,而风貌嫣然,似服仙家荀草者。”袁枚的乡友方伯有九妾,他最喜欢老九叶春芳,叶春芳年近四十,仍然风貌嫣然,大约就是服用荀草才保持如此妙容的。
袁枚约34岁时,在江宁(约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即原江宁织造隋赫德的“隋织造园”“隋园”,袁枚易“隋”为“随”,取名“随园”,开始了归隐生活,袁枚也被称为随园先生。随园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末期的吴应箕焦园,清代康熙年间是江宁织造曹寅家族园林的一部分。曹寅是文学家曹雪芹的祖父,曹雪芹的好友富察·明义说随园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后归于继任者隋赫德。袁枚因地制宜,将随园建成一个集山水、景观、人文、食宿、学堂于一体、清幽迷人的私家园林,吸引了各方人士。在他广纳的弟子中,有很多女弟子,常同他聊花草美容之事,故袁枚对荀草及美容之事比较了解。
荀草,便携着诗意,在流金岁月里巧笑盈盈。早在黄帝之前,荀草就常被人们使用,备受喜爱和崇拜。爱荀草的人初成氏族,渐成部落,确立以荀草为图腾和徽记,形成古荀国,并以荀为姓。荀姓,成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到过古荀国:“汾水又西径荀城东,古荀国也。”约为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一带。
黄帝也喜欢荀草,据传他曾分封儿子为荀姓,“黄帝十二子姓中有荀,位列第八”。他也赐姓于大臣。一位大臣发明了用荀草编制官帽的方法,针对不同的臣子官职爵位,编出不同的冠形,使人一望便知其职位。黄帝很高兴,就将“荀”赐名予他,荀大臣制作的帽子,也被称为荀帽,“相传黄帝时,有大臣荀,始为冠。”有的史书把这位大臣称为荀始,也许是断句有误所致。
在古代,郇、荀二字相通,荀姓也与郇姓同宗同源。据《姓纂》记载,西周初年,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姬葡受封于荀(郇),为伯爵,史称郇伯、郇侯,建立郇国。郇侯也被称为“荀侯”“荀叔”。后来,荀国被晋武公所灭。荀国归晋,其王室子孙与部分国民曾一度以“郇”为姓,后又以荀为姓,国境地亦称为荀邑。郇、荀氏后人皆尊郇侯为荀姓的得姓始祖。
晋武公将荀邑赐封给大夫原黯,原黯即原氏黯,字息,本是原国公族,入晋为仕。原氏黯得赐荀国后,乃以荀为姓,史称荀息、荀黯,被晋国人奉为晋国荀氏始祖。古本《竹书纪年》载:“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荀息的儿子荀逝敖、长孙荀林父均为晋国大夫,荀林父对晋国贡献颇大,故也有部分晋国人尊荀林父为荀姓始祖。
荀姓中的风景线,还是荀帽。色彩缤纷地被官员顶着,盛开在朝堂之上,令人赏心悦目。心灵手巧、善于学习、懂得花草,遂成为荀姓的标配。
荀子劝学
战国后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就是酷爱学习和钻研、与花草缘分深厚的荀姓代表。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是荀息裔孙,《元和姓纂》也载“晋有荀林父生庚裔荀况”。荀况在代表作《荀子》中提出“性恶论”,认为人之本性为“恶”,“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荀子认为,要想达到儒家追求的至善,就要人为地用礼义法度来制约人之恶性。因此他特别重视学习、教育和习俗对人的影响,重视礼乐教化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强调学以致用。他以一篇著名的论说文《劝学》,由“君子曰”开头,郑重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分别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内容、方法和目的等方面,阐述有关学习的问题。《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语言简劲、命意深广、设喻贴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现代高中教材收录了《劝学》的主要段落。
《劝学》还展示了荀子丰富的植物知识,蓝草、白芷、蓬草、射(yè)干、麻、苕(tiáo)等,被他信手拈来。他把这些植物和相关事例结合在一起,来论证中心论点。他着重写到蓝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是靛青这种染料,蓝即蓝草,是可以制造提取蓝靛染料、用于染布的多种植物的统称。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把蓝分为蓼蓝、菘蓝、马蓝、木蓝、吴蓝五种。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可以超过老师。“青出于蓝”这个成语亦由此诞生。
荀子也喜欢荀草,他跟他的学生李斯、韩非、张苍等都说过荀草与荀姓的关系。张苍(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是把荀草学得最用心的,也是颇得荀草之美益者,他的故事,如同荀草一般,透着几分传奇。他是阳武(约为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在秦朝时曾担任御史,掌管宫中各种文书档案,因为某次犯法而逃回了家,待沛公刘邦攻城略地经过阳武时,被刘邦当作宾客给“收了”,他便跟着刘邦一路打到南阳。一次,张苍又犯法了,其罪当斩。当他脱去衣服,万念俱灰地趴在刑具上,等候“大卸八块”之时,那又高又大的身躯,那如同葫芦籽一样肥硕白皙的皮肤,凑巧被王陵看见,张苍命运瞬间被改写。
王陵出身沛县豪族,早年被刘邦以兄礼相待,秦朝末年率部起义,多次与刘邦的部队联同作战,两人之间的关系相互独立,而非从属。刘邦攻陷咸阳时,王陵带领兵马割据南阳。后来王陵被封侯拜相,成为汉家重臣: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王陵获封安国侯;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王陵升任右丞相。
初见张苍的王陵,脑海里闪过高大、英俊、白皙等一系列美妙的词儿,内心升起“怎地生得这般好”的惊叹,遂主动向刘邦说情。刘邦也很给王陵面子,赦免了张苍的死罪。“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史记·张丞相列传》如是记载。
呵,“只是因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再也不能忘了你容颜。”不知张苍之美是不是使用荀草之故?但热爱学习的张苍,还是获益匪浅的,从这一点来说,也算是青出于蓝。
《明刻历代百美图》夏姬像。夏姬,春秋时期郑国公主。古人认为荀草有返老还童效用。方术、神话等典籍中保留大量有关夏姬服用荀草的记载。
荀令留香
把荀草之香发扬光大,是荀子的后代荀彧。
作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荀彧(163年-212年)内外皆佳,不仅伟美而有仪容,而且还有内涵、有思想、有才能: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在建言、献策、谋划、匡正辅佐、推举人才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特别钟爱荀草,常在繁忙的公务之余,用荀草配伍其他花草,来制香调香。他不但自己使用这些薰香制品,还教朋友和家中女眷使用,教他们学会优雅地生活。由此也可见,他不愧为荀子后代,也具备荀子的教育才能。久而久之,荀彧身带香气。东晋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在《襄阳耆旧记》中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荀彧的香气流传很广,唐代诗人李端“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唐代诗人王维“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等,都长留着荀彧的遥遥清香。荀彧便又得“令公香”“令君香”“荀令香”等称呼,“留香荀令”也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
想那荀彧,在评说江山的慷慨激昂、睿智审慎里,还挥洒出满怀的清芬、盈袖的暗香,是多么奇妙而富有吸引力啊。荀彧散发出来的气质,真像爱读书、懂音律、数学好、喜欢研究天文地理的张苍。可惜,荀彧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也许是因为他没有碰到王陵那样的人。这世上,真正发现、懂得和爱惜美的眼光终究是太少,就像“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样。当王陵不在,我们要自己做自己的伯乐。
荀草之美,便厚重而深远。美,不仅在外表,还在德行。张苍也深懂这一点,被王陵救下后,他把王陵当作父亲一般地侍奉。王陵去世后,张苍贵显,官拜丞相,仍在公休时朝拜王陵的夫人,恭敬地献上美食和漂亮的花草,侍奉王夫人饮食,将花草妙用娓娓道来。张苍献上的花草中,就有荀草。据载,王夫人也是喜爱花草的人。
每一个真正热爱花草的人啊,都有一颗玲珑心,于云淡风轻中,手有余香。看,随园中,袁枚又跟着仆人植下一株苗,他抬头望向满庭芳草,微微含笑。他想,下次该邀哪株花草儿同框入画呢?
袁枚的很多画像里,都是手擎一束花或一枝草,怡然自得。
悠悠纸墨中,总是香如故。这也是荀草和荀姓的意义。
(原标题:以荀为姓 遥知香如故)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管弦
流程编辑:U022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