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育才建设怎么样,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担当心得体会
吴勇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教育战线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坚定的信仰、信念和信心引导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让青年学生在涵养与自觉中增强志气、骨气和底气,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志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于推进“两个维护”具体化,多途径增强新时代青年政治意识,真正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内涵,回答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不断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志气。要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续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引导青年体会“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打造一批载体新、形式活、感染强的宣传理论作品,引导广大青年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着重向青年讲清、讲透、讲生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再发展、马克思主义呼应新时代之问的再发展,引导青年切身体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生命力和蓬勃活力,并坚定将其作为人生的信仰、行动的指南。
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骨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艰辛探索、付出巨大代价所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针对青年群体回答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使广大青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当中准确定位,主动肩负青年责任、青年担当,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骨气。要引导青年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通过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进一步坚定信念;通过党史学习教育,阐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伟大创造,深刻反映党的伟大精神的历史轨迹,生动讲述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教育青年从重要党史事件中领悟现实力量、从党史人物身上汲取奋斗精神,塑造强大的胆识和气魄;致力把学校打造成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更好地承担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以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定信心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底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凝聚最广泛各方力量的精神纽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针对青年群体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卓越实践当中坚定党的领导,主动回应时代召唤,迸发使命力量,充盈青春底气。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增强青年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在党领导下团结一致向前进的信心;努力实现个人与民族、国家的良性互动,自觉地把自身的奋斗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实践历练的行为,努力练就过硬本领,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不容易”,挑战成长道路上的“不可能”。
教育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强化政治担当,心怀“国之大者”,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宁波打造“重要窗口模范生”注入更多青春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作者为宁波财经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