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13怎么样,三线精神解读

2015年,“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在攀枝花召开。会议在“攀枝花精神”的基础上对三线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作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生动的阐述。2018年10月,中宣部将“三线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一起,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三线精神”刍议

“三线精神”于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国防工业战略实践中凝聚而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指导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产物,是党的执政能力和民族自信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三线建设者的忠诚担当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有机融合的结晶,它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充实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一、“三线精神”昭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中国的战争创伤还未痊愈,国民经济亟待恢复,人民生活贫困艰苦。而正当此时,**政府制定了入侵中国甚至进行核武器打击的计划;越南战争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继朝鲜战争之后又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从而构成对中国的严重威胁;中苏两党关系的破裂,中国北部边境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外有强敌,内有隐患,事关民族存亡和国家安危,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怎能坐以待毙,为了应对“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保卫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战略思维提出三线建设战略布局。随即,一场历时15年左右,涉及全国13个省、市、区,以战备为目的、以工业和交通建设为核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轰轰烈烈地全面铺开。国家先后投入2052亿资金,近千万人参与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各省复地陆续建设了近2000多个大中型企业、科研和基础设施,堪称党的历史上的一次壮举。用今日的视角来看,在当时紧张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在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特别困难的条件下,在国家东西部工业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下,三线建设的实施不但加强了国家的战备和国防力量,而且在祖国的中西部地区建成了一大批工业交通基础设施,输送和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建设力量,有效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基础,加快了进程。

可以说,三线建设战略决策自提出那时起,就肩负着保家卫国、振兴中华,捍卫民族尊严的历史使命。而广大工人、干部、知识分子、技术人员、解放军官兵、人民群众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使命,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投身国家三线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工业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伟大的中国力量和坚定的民族自信,深刻昭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二、“三线精神“彰显了三线建设者的忠诚担当

"三线精神"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三线建设中所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形态,是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

广大三线建设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于荒山野岭之间,或抛家舍业,或举家投身,克服各种巨大困难,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绩,其力量之源,来自于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来自于对党的领导和建设事业的责任担当。正是这种忠诚和担当造就了“三线精神”。这是当时在异常艰难的政治、经济、自然条件下,广大工人、干部、知识分子、技术人员、解放军官兵、人民群众表现出的为了国家民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更是一种在面对**技术封锁和国内基础条件薄弱状况下,自力更生、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

三线建设是在国民经济调整刚刚完成时开始实施的,当时,生产生活物资还很匮乏,建设过程中又遇到了十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广大三线建设者讲政治,顾大局,积极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从条件优越的城市,毫无怨言地来到祖国的大西南和大西北,充分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风餐露宿,人背马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长期奋战在祖国荒山野岭,大漠沙洲,“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祖国的大后方扎下了根,支撑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铁骨脊梁。

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国家各有关部委和相关省、市、区,各行各业充分发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讲纪律,讲原则,千方百计满足“三线建设”的各项需求,想方设法落实“三线建设”各项决策,没有技术就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没有条件就团结协作,自力更生。广大的三线建设者“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用忠诚和担当在荒芜落后的西部地区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用鲜血和生命在祖国的大后方铸就起一座座战略基地,谱写下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三、“三线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三线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国防工业战略实践的精神成果,是“大庆精神”在三线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伟大精神的发扬和传承。“三线精神”以保家卫国,建设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蕴含了中华民族心系国家、舍身取义家国情怀,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与政治勇气,洋溢着不畏艰险、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丰富和充实作用。

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副主任、教授齐彪在《中国共产党精神及其谱系探析》(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19年度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项目编号: 19LLZD13〉阶段性成果)中提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框架大致可由五个部分组成。……正谱二:艰苦创业精神。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次第演进中产生的第二个主要形态。这一时期党担负着开国奠基的创业重任,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新中国政治制度及经济社会国防等各方面基础,为进一步发展准备条件。……其所体现的鲜明时代精神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团结一心、积极探索等,概言之就是艰苦创业精神。……这一时期党培育产生的具体精神形态主要有:……“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三线建设精神,援外医疗队精神,抗震精神等。

这是对“三线精神”在党史和新中国史中的一种高度肯定,是对“三线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一种高度认可。可以说,“三线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一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鲜明“精神坐标”,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赋予了“三线精神”新的内涵。昂首新时代,要坚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把传承弘扬“三线精神”贯穿于全市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前进力量,不断提升攀枝花的竞争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攀枝花建设新征程,以实干实绩让“三线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作者:中共攀枝花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