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能用流量卡吗(苹果手机流量卡怎么开热点)

文/王新喜

日前据消息指出,在**销售的所有四款iPhone 14机型都不再有实体SIM卡托盘,而完全转向使用eSIM。

事实上,不止iPhone 14 三星Galaxy S23+似乎也没了SIM卡槽。爆料大神OnLeaks分享了一组三星Galaxy S23+的高清渲染图,从渲染图来看,也找不到SIM卡插槽的身影。这很可能意味着三星也准备推出无卡槽版本的Galaxy S23+。

苹果三星对SIM卡动手,留给运营商等待的时间不多了

取消SIM卡到底是好是坏,目前还有争议,但它似乎正在成为一个趋势。

SIM俗称手机卡,手机的卡槽里都需要插入这么一张卡,才能接入网络使用。SIM实现了机卡分离,它存储了数字移动电话用户的信息、加密密钥等内容,对用户的语音通信加密,防止通话被窃取,也能通过此卡实现了用户身份的鉴别,可以说,这张卡的安全隐私保护优势还是明显的,用户的正常通信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苹果三星对SIM卡动手,留给运营商等待的时间不多了

eSIM,可以理解为电子化的SIM卡,它没有实体,也不用插入手机卡槽,功能已经集成进了芯片。苹果公司率先推出eSIM卡,在业内看来,有可能其他品牌跟进参与,eSIM时代也将更快的到来。

eSIM带来哪些好处?

问题来了,把实体卡功能移到手机里,实现eSIM技术并不难,为什么阻力重重,它又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从好处方面来看,首先是eSIM卡是通过OTA方式在空中认证关联,不再需要去到营业厅办理,可以在线实现办理,带来了更好的便利性。此外有别于传统SIM卡,eSIM卡由于采用基于公众通信网的用户数据下载和远程管理模式,有着更大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此外,它打破了实体卡的联网限制,无需实体的SIM卡就可实现连网,这有助于各种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毕竟,在手表、眼镜等体积较小的智能穿戴设备中,实体SIM卡占据了很大的空间,是“巨无霸”般的存在,eSIM能够方便地嵌入各种终端,从而将移动服务集成到手机以外的设备,包括AR\VR、平板、可穿戴设备等。有望推进物联网时代的底层通信能力的跃进,在物联网市场的想象空间颇大。

从用户角度来看,eSIM卡的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OTA来实现,eSIM可以实现运营商切换,对于用户来说,在各国场景旅游带来了更好的便利性,只要通过eSIM卡就可以提前关联前往旅游国家的运营商,这样就不用再去支付额外的漫游费。

从厂商的角度来看,SIM卡是硬件的一部分,需要相应的读卡器、伺服电路支撑,占据空间、消耗资源,将其转化为eSIM的办法之后,可以节省手机等设备的空间资源,卡槽成本也将得到降低,手机的硬件空间也有了进一步优化空间,比如能够将SIM功能与GPU、CPU和调制解调器等多种关键功能整合到设备的主芯片组中;这为其他功能的创新以及硬件终端的设备重组预留了想象空间。

苹果三星对SIM卡动手,留给运营商等待的时间不多了

但在国内为何推不动?

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是开通eSIM业务,运营商的业务支撑系统、客服系统等都需要更新升级,这些都是成本。

简单来说,是改造成本大,也有安全风险层面的考量,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当然,国内迟迟推不动,也源于在安全性这一块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包括空中设置、空中激活的过程都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如果密码、手机号等等隐私信息在空中被不法分子拦截。也有业内人士的说法是,如果采用eSIM卡,国内可以限制住本国公民利用eSIM卡的方式,完全没能力限制**如何利用eSIM卡的方式,除非不要和外国人谈漫游协议。

该业内人士谈到,一个**国内运营商的eSIM用户,来中国旅游或办公,只要和中国运营商有漫游协议,那么就不能对它自己的客户限制,因为这是一个正常的漫游用户,中国完全没能力限制这种境外eSIM,除非不和对方谈漫游协议。

当然,安全问题其实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从本质来看,利益是核心因素,如果改造成本大,但能实现运营商更高的收益,想必运营商也会早早跟进趋势。

问题的关键在于,eSIM卡的改造可能会弱化、降低运营商对用户的控制力,这是其焦虑的根源。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前所述,eSIM卡的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OTA来实现,可以实现运营商切换。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是源于硬件集成的操作思路变了,SIM是连接到处理器的专用芯片,但iSIM则是与设备处理器一起嵌入主SoC中,后者具备更高集成性。

苹果三星对SIM卡动手,留给运营商等待的时间不多了

简单来说,eSIM的实现是由芯片厂商将SIM卡功能集成到SoC中,用户可以随意切换运营商,这让手机厂商、芯片厂商对用户的控制权限上升了,运营商对用户、流量的把控能力降低了。

如前所述,eSIM卡的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OTA来实现,实现运营商切换,这样一来,eSIM卡就不再属于任何一个运营商,用户的流动性与灵活性增加了,用户更加自由了,运营商就焦虑了,一方面是手机或者终端厂商的控制权限大了,另一方面是,由于用户在各运营商之间的流动性加大,各运营商为增加用户黏性,留住用户群体,势必会打价格战,削减了各方的控制力与利润营收能力。

苹果三星对SIM卡动手,留给运营商等待的时间不多了

这是大的方向,即便从小的方面来看,运营商实现eSIM卡的改造过程,也涉及到利润损失。

从小的方面来看,SIM卡制作费本身就是一笔巨大开支,它也涉及到不少的利益,毕竟,SIM卡的损坏、丢失办理都要收取20块,而改成eSIM运营商就没法收这个钱了。

此外,用eSim的另一个利益阻力是办宽带没法送副卡了,虽然副卡一个月就10元,SIM卡收取20块,但放大到全国的运营商用户,那是相当大一笔钱。

因此,eSIM卡的优点,运营商肯定看的明白。但如果这种优点是削弱当前实体SIM卡对物理终端的控制力,弱化用户黏性与利润的方式实现的,那就难办了。毕竟,自损利益这事儿,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很难有动力去推进。这也是为何不仅是中国的运营商,**的运营商对此都不是特别积极。

该怎么破局?

但事实上,在手机终端推进难题重重,但在物联网领域,eSIM有望比手机领域先一步推进,而运营商也有足够的动力在手机之外的物联网领域推行eSIM卡。

比如有消息显示,2020年底,国内三大运营商就获工信部批准,可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三大运营商的eSIM业务也已在多个城市展开。

我们知道,在手机领域推广eSIM卡肯定会伤害运营商的利益,因此运营商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推,但是在手机之外的物联网领域,比如VR、AR、智能可穿戴等物联网领域的终端设备,这些新兴物联网终端业务原本就是运营商没有大规模覆盖到的空白市场,也不牵涉到手机市场的利益。因此,运营商自然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做。

物联网设备毫无疑问是未来是一块巨大的蛋糕,eSIM卡的特性正好契合了物联网小巧稳定的使用习惯,所以我们看到,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推esim卡非常积极,因为这等于可以去利用esim卡的噱头去打开一个亿万级的增量市场。

从产业环境来看,eSIM的推出其实也为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提供基础连接。2021年底,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eSIM被列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边缘计算、先进计算和量子计算等同等重要的新兴技术应用。

相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100亿,基于对蜂窝物联网管理带来的SIM需求将达到300亿以上,而eSIM将占据物联网SIM的绝大部分市场。

要实现eSIM技术的落地,它需要芯片厂商、手机厂商、运营商三方去推动,三方缺一方不参与,这个事就推不动。从目前来看,手机厂商、芯片厂商的意愿都很足。从消费者便利性的角度来看,自然也乐见其成,因此,关键是运营商没动力。运营商没动力去推,这个事就做不成。

但是时代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如果寄希望于eSIM的尽早落地,需要芯片厂商、手机厂商、运营商三方设计合理的方案,如果其他两方要切运营商的蛋糕,运营商自然不乐意,就看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设计出合理的eSIM落地方案。

在笔者看来,可以让eSIM卡的办卡流程参照实体卡的流程,依然让控制权放在运营商,它想让你转,才能转,设计一个合理的流程与方案,前期推进步子不能迈太大。

这样一来,一方面能迎合时代的趋势,一方面不至于让运营商丧失了控制权,减少前期推进的助力,如此才有望消灭实体SIM卡。

当然,如果未来运营商通过eSIM参与到物联网设备中,从中收获到甜头与收益之后,或许转变观念拥抱趋势也未可知。时代趋势滚滚向前,这可能也是通信市场的一个拐点与重新洗牌的机会,SIM卡的退场,可能也是时间问题,先行者,往往才能获得时代风口下的最大红利,留给运营商等在原地时间思考的时间可能不太多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