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29元100g流量卡公众号(联通流量王29块九100g)
近日不少网友反映,在朋友圈、抖音、闲鱼等渠道,常常可以看到低价的手机卡套餐广告,29元就有80G、10元100G流量……
你在刷抖音,快手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看到?里面各种叫卖流量卡的小广告,有移动联通电信的小姐姐在里面介绍:全国免月租免功能费还免漫游,每月只需19元包100个g,还有的是19元包200个g,真是便宜啊,看了让人心动。
据调查发现,这些套餐以低价吸引用户注册,但实际上背后存在定向流量、话费返赠等活动才可以达成套餐价格的附加条件。不仅如此,电话卡的归属地并非用户所在地本地,而是外地省份,售卖方根本没有进行提示。
此外,还有一些电商渠道销售的低价流量卡实际上是“物联网卡”,这些卡被灰色产业套取,售卖给个人手机用户使用,而这是违规的。实际上,此前工信部明令禁止电商平台销售物联网卡及个人使用。一旦代理商跑路、卡被封等,用户都难以维权。
调查发现,当下在流量不清零、取消漫游费等惠民举措陆续实施的同时,营运商提供的优惠资费套餐却往往潜藏着种种“套路”,使不少消费者对降费“只闻其声不见其实”。
那么,为什么这种流量卡只能在网上购买?网上激活,在线下各种电信营业厅是怎么也买不到的?
为什么网上的流量卡又这么便宜?为什么线下的营业厅不卖呢?
其实,这种流量卡是不敢在线下卖的,如果在线下卖出了问题,别人肯定会去找他,在网上卖,你到哪里去找?
这种流量卡看是便宜,其实是一种不能打电话,不能发短信的,被淹割的电话卡,并且很多是定向流量卡,很多软件是使用不了的,还有一种情况是标的是100个g,可能你连50个g都用不了,就可能被限速了,有的用了几个月就有可能被封号拉黑,很不稳定。
这种卡它并不是移动联通电信公司自己售卖的,而是第三方公司从各电信公司承包过来的流量定制卡。
比如张三从各电信公司承包过来100个g定制了100电话卡,而这100张电话卡共用这100个g,所以显示每张电话卡都有100g,如果你是买了一张用了50个g,那剩下99张卡就还剩50个g,而大家上面标注的还是100个g。而其他人的流量卡,他们用到50个g就显示100个g已经用完,其实这个流量是被别人用掉了。
2018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显示,我国手机用户的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已达到4.24GB,远超2017年同期的1.55GB;2018年上半年,我国移动流量平均资费相比2017年年底降低了46.2%。然而,不少消费者特别是老用户对于“降费”的获得感并不强,有的甚至花费更多。
2018年年上半年,中消协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电信服务类投诉超过1.6万件,同比增加26.3%;主要投诉内容是套餐资费不明确、告知不详实、收费名目繁多等问题。
省内+全国流量套餐,先扣全国流量。
很多朋友的流量都分为全国流量和省内流量,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流量怎么扣除呢?大家其实大部分时间内都是在省内,在省外的时间较少,合理的方式是先扣除省内流量,在扣除全国流量。但有的朋友出差后,发现流量已用完,打电话才知道先扣除的是全国流量。
有的朋友住在两胜交界处,心都凉透了,这套路真是防不胜防啊。
这么多年来,手机卡在套餐上使用各种套路,很多时候都分不清楚钱是怎么用掉的,反正就是没钱了。
盘点一下手机卡都有哪些套路?
套路一:“低价”活动字样吸引用户实际套路多。
“0元申领!中国电信在线发全新绝版卡,月租仅需29元”,手机屏幕上的广告吸引了用户的目光,在海报上,硕大无比的字体写着“50G/月通用流量,免费领取”。点击进入后,直接显示办理页面,用户可以在线选号,填写姓名、联系方式、详细地址后即可收到邮寄到家中的电话sim卡。
“仅需19元月费!中国移动年享360GB高速专享流量,首月0月租!”“全国通用流量!19元 100G、29元200G、上网卡30天清零不限速”……在广告中,如此低价的套餐吸引着不少用户询问和购买。
不过根据介绍,这张电信的“星卡尊享版”每月话费实际上是39元,要想达到29元月租,则需要参加“预存50元送120元”的充返活动。这样算下来,月租是大概34元。
此外,字号最大的“80G”流量中,有30G是定向流量,并非所有的App都可以使用。
规则复杂要“精算”。
虽然手机套餐资费信息都是公开的,但其使用规则和条件纷繁复杂。19元套餐虽然只包括1GB流量,但超出后可叠加当日有效的1元/800MB流量包,即使每天叠加一个流量包,一个月也只要49元(19元+30元),再加上通话费,怎么也到不了客服推荐的“199元全国不限量套餐”。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冯念文认为,套餐“机关重重”的背后是运营商的“心机”,消费者想要享受到降费实惠,必须先成为“精算师”,“这是不公平的”。
套路二:电话卡归属地有可能会不支持本地使用。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这样的电话卡还存在特定归属地的问题。
致电10000号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客服询问,客服表示,“北京公司没有这样的套餐”。客服介绍说,目前流量卡只有19元30G定向流量这样的套餐,没有29或39元80G这么大的卡,建议到自有营业厅办理相关业务。
那么这张卡难道是假的吗?当联系到电信卡售卖方时,对方表示,“这张卡是正常的电话卡,因为是地方性政策,所以才可以做到这么便宜。
这张卡的归属地是湖南省,具体城市是随机的”。也就是说,如果打电话给他人,则号码归属地显示是湖南。对方介绍说,这张卡原来是59元的套餐,因为湖南省的特殊补贴,所以优惠到39元的价格。
套路三:客服推荐“升多降少”。
消费者可以通过咨询运营商客服来了解和选择套餐,但不少消费者反映,通常客服推荐的都是高价套餐。
有网友表示,拨打某运营商客服,提出因流量不足希望更换套餐,客服人员直接建议从目前的38元套餐升级到99元不限流量套餐。直到记者主动提出是否可以换成更便宜的套餐时,客服才表示也可以办理。
套路四:物联网卡违规售卖给个人后期难维权。
一些打着“0月租、网速快、资费低”的流量卡,实际上是物联网卡,而物联网卡是禁止被使用在手机中的。
一位销售“纯流量卡”的卖家称,自己的卡不能打电话不能发短信,只能用来上网,不限软件不限速。不过这种卡也要预存费用,比如存19元得100G、存29元得250G。仅卡也需要购卡费,“卡费9.8元,运费10元,一共19.8元”。
当被问及该卡是否是物联网卡时,对方表示是的,不过对于是否会被封号,对方则只说“有专业售后给你处理”。
物联网卡是运营商们专门针对物联网设备推出的流量卡,可以应用在工业、农业、物流、医疗等领域。
根据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的规定,物联网卡不得针对个人售卖,而是由企业直接批量采购的,每张物联网卡对应一个设备。但有些人为了利益,会将物联网卡套出来单独售卖,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但是,个人购买使用物联网卡,有一些弊端。比如,在灰色产业中,物联网卡的归属权本就不在个人名下,因此,不论是购买、充值、使用,都不受监管。如果遇到代理商拿钱跑路、用户充值不到账、说好的流量无法兑现、被停卡等情况,都难以维权。此外,还随时面临非法使用被封号等情况。
套路五:流量“加油”价格高。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尽管整体的费用看似降低了,但5元/30MB、30元/500MB的高价套餐外“加油包”普遍存在,成为“吸费黑洞”。
套路六:“不限量”套餐“达量降速”。
目前,三大运营商目前都推出了流量“不限量”套餐,但实际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如规定在使用到20GB或者40GB的流量后会降速,或者在流量封顶后自动断网。如果想要恢复到正常速度,则需要叠加更高价格的“加油包”。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督促电信企业,诚信经营,全面彻底地落实提速降费要求。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冯念文表示,提速降费不应当成为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拉锯战”。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市场主体应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要用消费者更容易获取的方式,如实、全面提供服务的真实信息,让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此前工信部就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发出通知,要求移动通信转售企业进一步做好物联网行业卡安全管理,加强行业卡技术监测能力,对超出合同约定使用范围的,一经发现要依照合同约定立即关停;严禁网络渠道销售行业卡,对违规售卡行为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此外,工信部也明令禁止物联网卡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济南时报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