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生死三八线(英雄之生死三八线免费下载)


原标题: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纪录片《英雄儿女》、电影《金刚川》观后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纪录片《英雄儿女》、电影《金刚川》观后

《金刚川》剧照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纪录片《英雄儿女》、电影《金刚川》观后

《英雄儿女》剧照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纪录片《英雄儿女》、电影《金刚川》观后

《金刚川》剧照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纪录片《英雄儿女》、电影《金刚川》观后

《英雄儿女》剧照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纪录片《英雄儿女》、电影《金刚川》观后

《金刚川》剧照


编者的话 当看完纪录片《英雄儿女》和电影《金刚川》,浩大的悲壮和澎湃的热血在我们胸中翻滚。这两部同为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异曲同工,那无畏死亡的战士的精神,支撑起了全片叙事的脊梁。打光了也不能让敌人跑掉,血管冻黑了就把腿锯掉,一个儿子牺牲了就把另一个儿子送上战场,还有那永远都炸不断的人桥……是中国人的血性,是民族的力量,构筑起了我们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不能忘却的纪念


□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杨文秀


电影《金刚川》以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发起的夏季东线反击战役为背景,选取了这场大决战中的关键环节——通往金城前线的金刚川上的光丽山渡口桥梁被炸、抢修为核心事件,将志愿军工兵部队克服敌机轰炸、炮火袭击、材料不足等困难,屡次重复抢修,最终以血肉之躯构筑桥梁,确保补给部队顺利过桥的真实事迹搬上银幕。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说着各种方言的年轻战士和一条炸不毁的桥梁共同铸就了民族脊梁的精神意象,这也是本片一反常规,舍弃线性叙事的关键原因。炸桥、修桥的物理动作不断重复,与此对应,是情感、精神、意志层面的不断回响,最终指向一个共同的结局、一种无法撼动的信念。由此,创作团队选取工程兵战士、敌军飞行员、高炮班三个叙事视角展现这场战役的三个侧面,又在统一的时空构架下,不断地呼应我军修桥、敌军炸桥、反击护桥这三个核心事件,避免因视角转移造成叙事断裂。曾经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上甘岭》《英雄儿女》《三八线上》《英雄坦克手》等相关题材影片只能选择单一视点和战斗场面的局部呈现,《金刚川》对战斗场面的技术还原以及首次介入空中视点,极大地强化了观影体验,补充了观众对这场战役残酷、严峻程度的感悟,尤其是几个情节点——敌军榴弹炮远程轰炸桥体、我军喀秋莎导弹摧毁敌军阵地、高炮班掩护桥体并反击、敌军延时炸弹引爆、“丧门神”B26燃烧弹焚烧桥体的全景式呈现及三次重复,一次次在视觉上引领观众接近战争的真实面貌,也一次次在心理和情感上冲击观众:战争是无比残酷的,在后勤保障和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年轻的战士们靠着肩扛手拉,硬生生在敌人的轰炸下搭起这道生命的桥梁,正是他们用血肉为我们赢得了长期的安稳与国家的发展契机。


令人惋惜的是,多重视点对事件、人物、主题的开放性挖掘提供更多解读信息的特点未能完全发挥作用。三个视点中对战争场面、人物行动表面的呈现重复较多,反而弱化了群像人物的塑造和深入内心世界的空间。高炮班是重点展开的叙事段落,既有大场面的铺排,又有细节描摹,两位炮手关班长和张排长也是刻画得最为丰满的人物。从两人之间争抢主攻暴露炮位的“竞争”、关班长点亮照明弹吸引敌军飞机掩护桥体牺牲、张排长接替关班长反击,到张排长点燃炮位与敌机终极对决,情节和情绪的张力渐次增强达至高潮,成为全片最具泪点、燃点的段落。关张二人一个勇猛一个谨慎的性格对比、因为弹药不足对二人作战理念分歧的展示,到关班长牺牲后张排长为其点燃香烟、张排长被炸断手脚后点亮炮位决战等,无不展示出创作者把控宏大叙事与精微描摹人像的能力,战士们既是集体的守护者又是友谊的守护者这层主题升华也极为动人。


由于篇幅限制,工程兵视点中对人物的刻画较为潦草,士兵小胡、刘班长、高连长、女话务员等人未能展示出形象、性格中的亮点而显得不够立体。敌方视点中对飞行员希尔傲慢、非正义立场的刻画较为充分,但另一方面对其目睹战友死去、志愿军构筑人桥而被撼动的画面着墨不多,若能拓展这个人物的心理空间,那么反思战争的主题将被亮化和升华。笔者不免假设,如果能将三个视点整合进一条叙事线,将重复的内容转化为对群像人物的刻画和思辨战争这一永恒主题,本片的完成度将会更好。


在震撼的事件还原之外,片首、片尾加入了真实的纪录资料片段,黑白素材中挺进朝鲜战场的年轻士兵与走下战场已近暮年的老兵隔着时空和生死遥相呼应;《上甘岭》与《英雄儿女》中的经典插曲也在画外回应着不能忘却的纪念。片中的美军飞行员曾感叹这是一座炸不掉的桥,其实《上甘岭》早就回答了这些疑问,是守护美丽家园的信念、对故土亲人的眷恋,让战士们甘愿舍弃年轻的生命。


不一样的战争片


□ 纪 颖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


电影《金刚川》满载观众的期待与厚望,上映首日,就以15.84万场刷新国产电影的首日场次纪录。


金刚川,是朝鲜境内的一条山谷,地势险峻,河流湍急。1953年7月13日,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金城战役打响。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通过金刚川运送军队与物资,然而,一座架设在湍急河流上的木桥,则成为渡河的唯一通道。电影《金刚川》依据真实史实改编,讲述了志愿军将士冒着敌军的狂轰滥炸从当天下午到次日凌晨搭建和抢修木桥的故事。


不同于一般战争片的宏大叙事,《金刚川》只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小片段。故事虽短小,内容却异常丰满,尤其是影片的视听语言和创作手法,既符合现代观众的观赏习惯,又克制、内敛,具有创新性,弘扬和彰显了志愿军将士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勇于奉献和牺牲的英雄品质和大无畏气概。


影片的结构有可贵的创新。从下午到次日凌晨,志愿军强渡过河,故事相对简单,但影片分别从步兵连、美军飞行员、高炮班三个视角,立体还原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敌军,我军,不同的视角,相互补充。到大部队过桥之前,木桥已经炸得面目全非,美军侦察员自信地认为:中国军队再也不能过桥了。可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却创造了奇迹:用血肉之躯,架设起一座人桥!多个视角,重叠叙事,强化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人物塑造上,影片聚焦几位普通战士,以个体角度去感受战争,以小见大,折射出战争的残酷性。看着那些普通战士——真实的性格、朴素的情感,就如同银幕前每一个平凡的你我,正是这一个个普通的个体,却铸就了鲜活的英雄群像。


《金刚川》的主创团队集结了华语电影的中坚力量。导演组管虎、郭帆和路阳三位导演在华语电影市场有口皆碑。无论艺术风格,还是往日作品在市场上取得的成绩,都证明这个导演组合实力强劲。领衔主演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以及特别出演的邓超,此前都曾塑造过军人形象,此次在《金刚川》中表现出色。据了解,《金刚川》今年3月立项,7月正式开机,到10月23日上映,制作周期不到三个月,可以说刷新了国产电影制作的速度,而影片所呈现的特效和电影质感,充分彰显了中国电影工业近年来所取得的发展进步。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70年前,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或许对这段历史不是很熟悉,《金刚川》的上映能够引发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历史的关注。《金刚川》对于抗美援朝精神的展现和解读,也符合当下的时代需要。同时,《金刚川》虽然是一部战争题材影片,但在追忆历史、缅怀英雄、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和平的热爱与珍视。影片中许多令人震撼的战争场面,体现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也因此会激发大众对于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的珍惜。


历史虽已远去,但其实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


祖国的英雄儿女


□ 赵 洋


不久前,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在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时段播出。作为一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历史纪录片,《英雄儿女》在大的历史脉络梳理中,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清晰呈现于荧屏之上——他们不仅是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拼搏的战士,还是响应祖国号召火线入伍的青年学生和爱国者,更有为了后勤保障而做出英勇牺牲的铁道工人与汽车司机……从南到北,从国内到**,从普通士兵到领袖之子,工商界、医疗界、文艺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每一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个体,都在《英雄儿女》的书写中,被共同构建为“最可爱的人”。


选择以“英雄儿女”为名,便不可回避该片与拍摄于1964年的经典电影《英雄儿女》之间的关联与传承,这部纪录片更是选择以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曲《英雄赞歌》作为片尾曲,也有致敬的寓意。电影《英雄儿女》除了对于王成和王芳这两个典型英雄的塑造外,更对大量的普通奉献者给予关注。正是这样一个无名群体,却在事实上构成了影片在主角塑造之外的另一层表达,“英雄儿女”的称谓属于每一位默默无闻却又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无私付出的热血的中国人民。


在优秀前作的基础上,纪录片《英雄儿女》完成了对于这部经典电影叙事格局的完美继承。纪录片《英雄儿女》共6集,分别为《祖国召唤》《极限战争》《热血忠诚》《越战越强》《万众一心》《永远铭记》,每集内容按照“决定应战”“战争对抗”“停战签字”“战后缅怀”的时间先后顺序,以历史史实为背景,除了第6集以战后视角对铭记烈士群体进行描述外,其余5集都通过发挥作用的不同,对不同的群体对象进行划分,进而对每个群体在抗美援朝中的贡献进行了客观而又真实的全景记录与呈现。


影片着重通过对那些已在修整的战士、退伍转业的老兵,还有更多普通人参军热情的描述,表达了他们对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珍视与敬爱。祖国的召唤,使他们暂时放下了家庭、放下了工作、放下了学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他们共同的目标。“人口只有2000万的浙江省,先后有100多万农民报名参军”“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三个地区少数民族青年报名参军人数超过7000人”“仅复旦大学一校,报名参军人数就超过300余人,山东大学不到两小时就有514名学生报名参军,华东地区报名参军的青年学生更达23万人”。工商界、运输界、支前民工、文艺界、知识分子群体……无不在这场抵御外敌的战争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抗美援朝也因此成为人民战争。纪录片中呈现的一个个真实的数据和案例,有力地证实了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于全国人民的凝聚力。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反侵略之战。纪录片《英雄儿女》中,英雄不仅是某个被塑造人物对象,更是一个个鲜活且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是一群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片土地充满了爱的普通的中国人,是他们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也是他们,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


□ 潘旺利


纪录片《英雄儿女》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无论从思想、艺术还是制作水准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该片再现了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视死如归,克服供给短缺和环境艰难,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悲壮历史;再现了面对敌军范弗利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顽强应战,誓死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


纪录片《英雄儿女》珍贵的影视资料、丰富的人物访谈,为我们完整呈现了那段英雄的历史。片中用志愿军将士口述的方式讲述当时上甘岭战役的实况,这种纪实的讲述方式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中国人民志愿军对侵略者的痛恨和不畏牺牲的精神给我们不仅带来了感动,还激励着我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忠诚的勇士们在异国的土地上一把炒面就着一把雪,不畏条件艰苦,忍受着严寒和饥饿照样奋勇杀敌,比如,一把军号吓退敌军的孤胆壮士、冻僵后仍旧保持战斗姿态的冰雕战士,还有用身躯挡住枪口的黄继光、在大火中忍痛坚持的邱少云、挑战**王牌飞行员的年轻志愿军……一个个场面惊心动魄,令人感动。正是这种不畏牺牲的民族气节支撑志愿军战胜强大的敌人。


该片配乐方面也堪称经典,体现出制作团队巧妙地运用声音表达思想的技巧。片尾《英雄赞歌》再次将主题升华,悲壮牺牲的英雄战士没有被遗忘,他们的壮举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当片中再现毛泽东主席和黄继光的妈妈交谈的场景时,电视剧《毛岸英》的主题曲《日月同光》响起,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召唤不禁涌上观众心头。


纪录片《英雄儿女》可以说是对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再书写,也是在抗美援朝精神熏陶下创作的优秀作品。优秀的作品必将为后人传承历史、再创事业辉煌提供精神力量。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