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毛毡(彩色毛毡厂家)

2019-10-30 09:19

彩色毛毡(彩色毛毡厂家)

手绘明信片、毛毡挂件、

布艺针织品琳琅满目;

杯垫大的羊毛画上,

草地、云朵、江河尽收,勾勒精美;

这些做工精巧的手工艺品,都来自于安鹏与和平的小铺。他们是一对荷兰夫妇。2001年,他们第一次接触到青海藏区的羊毛手工制品,此后培训当地牧民,创办公司,把创意和设计融入藏式传统手工艺中,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

铺子里的毛毡挂件 潘雨洁 摄

他们是怎样与藏区羊毛手工艺品结缘的?

是什么让他们留在青海20年?

来看看这对荷兰夫妇在青海藏区

实现儿时梦想、收获跨国友谊的故事

羊毛变“洋货”

1995年,主修发展经济学的荷平带着丈夫来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进行调研,发现“这里景色真美,人们友好又有趣。”此前,除了在荷兰见过中餐厅以外,他们对中国没有任何了解。于是,两人打算花两三年“去转转,看看能做什么帮助藏区的人们。”

牧民们接受培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最初,参加培训的不满10人,学习时间长,做出的东西少,不少人半途而废。但夫妻俩没放弃,逐渐有邻近县、乡邀请他们,2005年,两口子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继续开展培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跟安鹏夫妇合作十几年,阿爸久多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眼睛打开了”:“以前,我觉得这些手工不可能当做产品卖,现在才知道传统的技术可以用到新的地方,不会流失。”他已经用妻子的名字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打算明年开张。

用“恩赐”回报更多人

“想想很有意思,”和平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织毛衣、勾花边,家里也有个小小的缝纫机。”在她看来,做自己喜欢又很擅长的事情是种“恩赐”,虽然举家来到远隔重洋的中国青海,但也正是在这里,心灵手巧的她又找回儿时温暖熟悉的记忆,并用这种“恩赐”帮助了更多人,“我觉得很幸福。”和平说。

安鹏一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安鹏与和平都是在缺乏父母的陪伴下长大的,“我们的爸妈要做生意,特别忙,所以来青海时,孩子一直跟在我们身边,”运营公司、去藏区旅行、做手工,“我们喜欢一个家一起做事情的感觉。”

安鹏一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今,安鹏的父母已年过九十,两个儿子在荷兰、英国念书工作。夫妻俩隔一两年抽空回去探望,生活的重心依然在青海。周围有朋友劝他们回去:“这里这么辛苦,条件也不如荷兰。”但夫妻俩不这么想:“我们没觉得很苦,我们喜欢住在这里,跟人合作。”

2019年安鹏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培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刚开始做出产品要卖,很多人说‘这种包我们也能做’。”安鹏曾担心,参与的人越多,可能会影响自己的销售,“但是后来想想,我们最初的目的不是‘要做很多的手工艺品’,而是‘要让很多人可以做’。”

安多手工参加第二十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公司应该一直往前看,”安鹏认为,与其担心别人做什么,不如花心思开发新创意、新产品。“我们最愿意看到,将来青海的藏族特色手工艺品被更多人知道,牧民们也可以独立设计制作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自己运营公司,不再需要我们这些外国人。”

作者:潘雨洁

【编辑:苑菁菁】

责编:韩雯雯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