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拒贿(杨震拒贿原文及翻译)

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都能严于自律,守持廉德,常常赋诗拒礼。

杨震拒贿(杨震拒贿原文及翻译)

况钟为苏州知府时,人称“况青天”。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可况钟全部拒收,并作诗一首,倾吐心声: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明人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为政清廉,一身正气。一次,他到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有人暗中馈赠两根金条,李汰厉声斥责,并在礼品盒上题诗回绝: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古代诸多清官“作诗拒礼”,并非“作秀”,而是口心一致、表里如一地“袪贪戒贿”。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为官时,一天,太子舍人张某当面送给他一条华贵的锦褥。杜甫吟诗曰:

开缄风涛涌,中有掉尾鲸,透迄罗水族,琐细不足名。

张某见杜甫不为所动,便说:“睡在这锦褥之上,定会神清气爽,延年益寿……”杜甫见对方仍不想收回锦褥,又吟诗一首:领客尊重意,顾我非公卿,留之俱不祥,施之混柴荆。 那人只好收起锦褥怏怏而去。

还有一些清官更是高明,为了防患于未然,干脆“张贴告示,有言在先”。清代康熙年间,张伯行任福建巡抚。面对官吏臣民送礼,他或婉言谢绝,或拒之门外。尽管如此,拜谒者仍然络绎不绝。于是,张伯行便写了一则如诗如歌的檄文,张贴于巡抚衙门外: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未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送礼者看罢檄文,一个个汗颜离去。

送礼者与拒礼者“诗来诗往”的佳话,更有意思。北宋清官包拯六十大寿时,皇上念其德高望重,劳苦功高,要给他做寿。包拯推辞不过,只好从命。但他再三声明“拒收寿礼”。可皇上让张奎还是带上寿礼来了,怕他不收,张奎进门念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天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应。

包拯回诗道: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张奎与包拯既是同乡好友,又同殿为臣,心想,皇上的礼不收,我的礼总该收吧。于是送上自已的那份寿礼,并赋诗一首:同窗同师同乡人,同科同榜同殿臣。无话不谈肝胆照,怎能拒礼在府门。 包拯听后又回应道:我们本是知音人,肝胆相照心相印。寿日薄酒促膝谈,胜似送礼染俗尘。 张奎看罢,只好把皇上和自已的礼品带了回去。 明朝于谦,官至监察御史,他为官清廉,为官一生家无余财,针对当时许多官员乘巡视之机搜刮钱财,回京后向上司送礼物的风气,写了一首《入京诗》予以讽谏:   绢帕麻茹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代永乐年间,吴讷任监察御史,人品刚直公正,从政廉洁自持,颇有美誉。有一次,他巡视贵州,返京时地方土司赠送黄金百两,吴讷愤然拒纳,当场在礼盒上题诗回绝: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这首诗是自警,是自律,也是对行贿人奉劝,行贿受贿,天理难容。 明代信阳知州胡守安,任满离职时曾写了《任满谒城隍》诗: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贫。   向城隍表达衷心,向民众表明心迹,坦荡为官,来去轻松。 明代庆远知府吴让,上任时许多人携金带银前去庆贺,吴让写诗明义: 貪泉爽酌吾何敢,暮夜怀金岂不知?寄语丹州贤太守,原封回赠莫相疑。 诗中引用了后汉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怀金十斤惠贈杨震,杨震坚辞不受,拒賄理直气壯。

明孝宗时,刘戬以侍讲身份出使交南。交南王馈赠金珠珍玩、犀角象牙甚多,刘一无所顾;交南王复令接待的大臣于路上拦截,强行赠送。刘戬拿出他初入关时写的诗,诗曰:

咫尺天威誓肃将,寸心端不愧苍苍。 归装若有关南物,一任关神降百殃。

其廉志可谓诚矣。

清朝雍正年间有名的清官叶存仁也写过一首拒礼诗。一次,在他离任升迁时,僚属们派船送行,但船只却迟迟不启程。直到夜半时,才见一叶小舟划来。原来,僚属们为他带来了馈赠礼品,为避人耳目,特意在深夜送来。他们想,叶存仁向来严以律己,从不收礼,但在夜深人静的离别之时送礼,神不知鬼不觉,必定能收下。叶存仁见此情景,挥笔题写下一首拒礼诗,其诗云:

月白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相送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叶存仁把礼物退回后,轻舟简从,飄然而去。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