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西退赛(黄西退赛脱口秀)

澎湃新闻记者 刘昱秀 实习生 龚婷婷 马庆隆

黄西退赛(黄西退赛脱口秀)

“恭喜黄西获得了四盏灯,晋级!”

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舞台上,黄西按规则应该走向晋级区,却意外地冲着相反的方向转身。急得李诞大喊,“你去哪儿?”

黄西后来选择了退赛。“这确实是属于年轻演员的舞台”,51岁的黄西谈起那次节目时说,脱口秀是一个马拉松比赛,要有一个长期的打算。

19年前,生化博士黄西在**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研究癌症,“干的活最多,但总不被认可”,在职场的苦闷中,他遇到了脱口秀。那时,他白天上班,晚上去俱乐部讲段子,在漫雪纷飞的马路边卖力地邀请观众,争取一次上台机会。

从小镇到**

我出生在吉林省河口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厂里的工程师,妈妈是医生。80年代,相声最火的时候,我常常趴在收音机边上,听侯宝林、姜昆、冯巩、牛群的相声表演。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特别差。我爸妈一开家长会,所有的老师都向我爸妈保证说:“你们家孩子肯定考不上大学”。但我爸从来没跟我说这种话,他就说:“你好好努力肯定行”。但他自己心里也没数,我念了大学才知道,他背着我在他们工厂的锅炉房给我找了工作,他觉得我肯定考不上。

在农村,成绩是唯一的出路。如果我没考上大学,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工厂里往锅炉里扔煤。我爸是为了我学习操碎了心,有一段时间因为成绩不好,我爸有半年时间不跟我说话。直到15岁的一天,我爸跟我说:“你现在已经不小了,从今以后你的事我就不管了。”但他把我们家唯一的自行车让给我骑,自己走路上班。

我高二的时候,物理老师当了我的班主任,他是我爸妈的朋友,在我小的时候,他还给我做过棉袄。他批评我就觉得特别过意不去,不好意思再旷课。当时我的英语老师,天天站在教室门口,其他班级同学来找我出去玩,他就把他们挡在门外。就这么着成绩一点点好起来。

在吉林大学念书时,我在班里可受欢迎了,干了三年班长,都是同学给我选上去的。我在宿舍一楼和舍管聊天,三楼四楼的同学都跑下来跟我打招呼。但也干了不少傻事,春游之前我负责去山上探路,一走走八个小时,山路上根本没车,我坐着运白灰的拖拉机下山,风刮过来,身上全是白灰。我们大学宿舍15个学生,宿舍之间有个特别薄的胶合板隔着,一到晚上,能听到30个人在说话。那时候条件比较艰苦,但交的朋友确实是真心的朋友。

我看了好多哲学类、文学类的书。给自己设定两个人生目标,一个是寻找人生的意义,另一个是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比较认同存在主义,比如说椅子的意义是让人坐着,那人的意义呢?你只能自己寻找意义,寻找自己的位置。在我的观念里,完美的人是挺成功、挺自信的,而且过得挺幸福,年轻时候的想法有点不切合实际。

去了中科院读研究生,感觉压力特别大,那时候是真自卑呀。我是第一名考进去的,有机化学100分,理论上的东西基本上没有我不会的。入学以后,还有学长特意跑宿舍来看我,他就想看看有机化学能打满分的人长啥样。但履历和别人比就不行了,同学里有四川省状元、本科北大清华的、GRE满分的。北京像是更大的池塘,当时我对北京没有什么好的感情,就觉得这是一个你死我活竞争的地方。

等我到**以后就一点儿存在感都没有了。1994年,我申请去**莱斯大学读生化博士,(以前)我所有的科学知识全是用汉语学的,到那儿以后既听不懂,也表达不出来,觉得像傻子似的。有一天晚上,我对自己发誓说,我这一辈子再也不会去另外一个文化里生活。

脱口秀“表达自我”这点特别吸引我,因为我在国内的时候比较腼腆,到**更难受,觉得自己语言也不行。每次我们小组讨论,教授问的问题我都知道答案,但不敢举手说出来,我把答案告诉我旁边一个**同学,他举手把答案说出来,被教授表扬了。

我完全可以自己答,为什么没这个勇气?

后来我才意识到,等所有的事儿都完美以后,你的机会早就没了。所以机会在的时候,不完美也无所谓,一定要去做。

我读博士的时候,一个最关键的数据是凌晨2点拿到的,拿到数据以后,你还得重复实验,重复不出来不算。做青蛙注射DNA的实验,一天注射400只青蛙卵,枯燥又艰苦。

前两年时间,我只休过一个周末,那么玩命地做,也发了一些比较好的文章。但我后来一想,我那个专利发现一个跟癌症有关的基因,如果我没发现这个基因,另外一个科学家肯定也会发现,就觉得个人标签没有那么强。相反脱口秀里,只有黄西一个人讲这个段子,其他人不会讲。

买了保险的冒险家

我刚开始做脱口秀的时候,**脱口秀环境很萧条,有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如果你是新手的话,有的时候一个月可能都找不到上台机会,你得先跟俱乐部老板混个脸熟。

有一次,我坐着大巴从波士顿到纽约去试镜,见导演,正好赶上犹太人的节日,这个导演是犹太人,也没见着。还有一次,参加一个演出,星期日下午只有一个观众,他喝得醉醺醺的,一直在拆演员的包袱,一猜一个准,当时演员都下不来台。

做脱口秀的头四五年,我连汽油钱都挣不出来。而且那时候我已经结婚了,还有房贷,过一段时间又有孩子,压力很大,有的时候演出比较晚,还会碰到抢钱的。

我内心里是有冒险精神的,但也不是一个完全冒险的人。那时候,我特别羡慕一个一起做脱口秀的朋友,他从小在海边长大,家庭条件特别好,没有一天为房租或者工资操心过,八年换了十八份(工作),特别潇洒。而我一边做脱口秀,还得一边想着怎么养活自己。

有八年时间,我不敢轻易辞职,家里还有老婆孩子。2007年,那一年我没做脱口秀,那时候感觉没戏,跟我一起做脱口秀的人,有的已经上电视了,也有做了17年也默默无闻的。还有人公开跟我讲,“你这段子挺有意思,但是大家不会对一个中国人的故事感兴趣。”当时对我打击挺大的,因为你说我段子不好笑,我可以回去改一改,但(哪国人)这个东西我没法改。我就觉得,是不是应该专心致志拿个MBA,或者争取公司内部提升机会,多做些项目。

2005年,《大卫.莱特曼秀》(注:**知名脱口秀节目)的星探艾迪·布里尔到波士顿的时候,让我去试镜,也寄过去演出段子和光碟,但纽约的制片人担心我的口音西部观众听不懂,之后便杳无音信。2008年,艾迪·布里尔又来波士顿叫我去试镜,才有了上《大卫.莱特曼秀》的机会。2009年4月17日,节目播出,前一周特别煎熬,我当时犯了一个语法错误,就怕他们发现语法错误,把我这一段都删掉怎么办?

后来,**电视记者年会的主办方看了我在《大卫.莱特曼秀》的表演,打电话让我去白宫演出。我之前很少写政治有关的段子,只有两个半月的准备时间,我才不得不逼着自己坐下写段子。每天早上把儿子送到幼儿园,我去咖啡馆写一个小时段子,再去上班——每天写一小时段子的习惯就那时候开始的。开车的时候也在想段子,等红灯的时候,我马上拿出本子写一下。可能在家里一天练习七个小时,上台只需要讲五分钟。

白宫记者年会上,我特别紧张。我记得去演出的路上,当时的经纪人感慨,你在中国农村长大,我在**最大的城市长大,咱俩能在一起干这件事,确实挺神奇的。他是一个在纽约长大的犹太人,但他还挺羡慕我的,他说,“你看你还能拿总统开玩笑,我顶多能带你看一看总统。”

到了那个场合,我心里直打哆嗦,当着两千四百多个记者和政要的面,我在主席台上吃晚宴,大家一边吃饭一边看你。那是我这一辈子里吃过的最难吃的一顿牛排,一点味儿都没有,就硬着头皮咽下去。

我有名气的时候,已经快40岁。当时可能会激动一会儿,但也没有那么强烈,不像更年轻一点,我天,一看有粉丝了,兴奋的要命,没有那种感觉。

刚做完记者年会,各种演出机会、电视节目访谈都挺多的。小的演出一场有几百美金,大一点的要上千美金或更多。原来我每天老老实实上班,跟别人打交道也不多,出名后,我经常看到公司门口报纸上头版头条是我的照片,《波士顿杰出人物》、《华尔街日报》。他们还把我的照片截下来,挂在中午吃饭的地方,看着特别别扭。以前在公司不太受重视,后来高层开董事会前,跑我办公室聊一会儿再去。

这是一个生存游戏

现在脱口秀火的太快了,很多年轻人只靠互动就能做脱口秀,剧场的上座率也能达到80%-90%。我不太喜欢纯互动式的脱口秀,觉得那属于脱口秀的边角料,不是真正的作品。

2013年,我开始在国内做线下巡演,那时几乎没有年轻脱口秀演员在千人场地做过演出。我每次巡演都会带上一个不同的脱口秀演员,跟我也没有签约关系,我都是叫他们去开场讲5分钟,或者能力稍好的讲15分钟,去大剧场体验一下。有一场在上海的演出,还有从杭州过来的情侣在舞台上求婚成功了,当时把我紧张够呛,万一那女孩不同意,我都不知道怎么说。

2017年,我创办笑坊俱乐部,人多的时候,签约过40多个演员。讲实话,我们对他们没啥约束,资本希望你签约。我们俱乐部的演员可以去其他地方讲,其他人也可以到我们俱乐部讲。那时候我们也做过培训班,像现在笑果的挺多人去过我的培训班。

疫情以后,俱乐部停了一段时间,我们最近打算再把它做起来。现在我去其他城市巡演,有些当地俱乐部的创办人还跑过来看我的演出,演出之后来找我,他说你记不记得我当时在笑坊俱乐部讲过,一听我还觉得挺高兴,最起码还带出了一些人,让脱口秀更普及了一些。

我记得谁总结过一句话,脱口秀是一个生存游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机会在哪儿,所以你总得去找机会。

没有上台机会怎么办?像我这种内向的人也得不管刮风下雨,开车到俱乐部里问谁是组织者,做自我介绍,站在大街上邀请观众。

我也一直在尝试做节目、做剧。但你得有制作团队、平台、投资人、广告商等,和很多因素有关,去跟平台、公司、投资人谈,甚至拍摄影棚也要去谈。之前做剧,有投资人一看区块链火,马上把钱抽出来,不做剧了。

最近,我开了快手,很多网友说当年他吃饭的时候,或者一放学赶紧跑回家去看《是真的吗》,还有人给我留言,当年他和前女友一边吃饭,一边看这个节目,希望我们把节目继续办下去,他也努力把前女友追回来,两个人还真在一起了。前几年,电视还是有一定影响力,很多事都是推波助澜,一点一滴做起来。但2018年之后,好像突然看电视的人不如看手机的人多了。

目前,我还在主持央视节目《是真的吗》,也在策划一些脱口秀节目,做一些剧的东西,好几件事都在往前推。我想演一些喜剧,像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把一个脱口秀演员的独特视角和幽默感呈现在屏幕上。

我不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还是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没法判断观众喜欢什么,只能把自己的东西呈现出来,再做一定的妥协。

责任编辑:黄芳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丁晓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