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面服刑(纸面服刑案)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纸面服刑(纸面服刑案)

日前,引发社会关注的“山东德州银行滨州分行副行长朱某宇被判有期徒刑14年后未收监”一事有了新进展,法院已经裁决对其执行收监。(据5月1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波三折。

2020年1月10日,滨州市滨城区人民法院以朱某宇犯合同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然而,朱某宇之后一直以“保外就医”之名继续逍遥法外。

诡异的是,受害人对此提出异议,同年12月12日,滨州市滨城区人民检察院称,根据体检结果,朱某宇符合监外执行条件。

最终结果是,重新体检后,经认定朱某宇不符合监外执行条件。

罗列这么多,是发现作为银行前副行长的朱某宇有通天的本事:不仅搞定了当地体检的医院,还搞定了检察院,一再替其发声。诈骗他人近1100万元,却依然在监狱外快活生活,而受害人的经济损失不仅未得到赔偿,还一直忙着伸张正义,着实令人气愤。让人不得不质疑:正义在哪?

人们称这种怪现象,为“纸面服刑”。“纸面服刑”背后,往往都是因金钱的腐蚀,导致公权力的滥用,最后填饱了欲壑,撑大了豹子胆。

去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杀人犯巴图孟和“纸面服刑”案曝光。经调查,涉及84名责任人,其中厅级干部8人,处级干部24人,科级干部33人,其他干部9人。

可见,搞“纸面服刑”,牵扯到监狱、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那非一人两人可为之、非一点两点金钱可以收买,背后往往牵扯的是一串。

朱某宇这一案件,恐怕也难逃脱人情请托、金钱腐蚀的路径。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生命线。司法被腐蚀,公平正义就失去了依托,危害甚大。

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孙小果案”“巴图孟和案”等表明,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过程中,存在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以权赎身”“提钱出狱”时有耳闻。

报道还说,滨城区司法局表示,对于此案是否有执法人员涉嫌徇私舞弊,还在调查当中。

最大的问题是,滨城区各个司法机构作为涉案的相关方,能调查出什么东西来呢?自己查自己吗?恐怕还是需要更高级别的部门,成立调查组,把那些吃了豹子胆的人揪出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