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的21寸康佳彩电能卖多少钱(康佳旧电视能卖多少钱)
镇定!东芝闪存部分晶圆报废勿惊慌!
日前,东芝传出晶圆厂意外紧急停工数周,造成10万片晶圆报废的情况。事件到底如何……
据digitimes今日报道,东芝近期惊传日本晶圆厂紧急停工数周,损失近10万片的NAND Flash产能。中央社则报道称,市场传出东芝近期因转换新制程导致部分晶圆报废,恐将使得第4季储存型闪存(NAND Flash)缺货情况更加严重。
台媒《电脑设备》表示,东芝的合作伙伴群联指出,有关东芝近期因转换新制程导致部分晶圆报废一事,群联早已掌握所有状况,亦已备好充裕库存,足以因应长期合作客户需求,也早已准备好启动紧急备货机制,所以此事对群联的营运将不造成影响。
群联指出,东芝晶圆供应更为吃紧已发生一段时间。东芝是群联的重要奥援,双方合作关系紧密,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形下群联一般能获得相对多的货源支持。
事实上,上周业内已有此传闻。
10月13日,CINNO报道称,根据CINNO Research从内存供应链业者所掌握到的最新消息,九月底发生东芝与西数在四日市市的NAND Flash合资厂因晶圆制造流程出现瑕疵以至于出现大批量晶圆报废的现象。
据CINNO估计,受冲击的产线大部分集中在最新的3D-NAND Flash以及少部份的15nm 2D-NAND产能,影响两间公司合计约8-9万片的12吋产能,因此预期10月以及11月的产能供给将出现短缺的现象,12月后的情况将视复工运作的情况以及3D-NAND Flash良率的进展而定。
不过,集邦咨询TrendForce旗下半导体研究中心DRAMeXchange上周在进一步调查后表示,东芝确实在产线上遭遇到一些问题,并致使整体产出的可用良率下降,但影响程度并不如外界所传严重,工厂产线亦未停摆。
今日,记者询问中国闪存市场网相关人士,他表示从获得的信息来看这个事件对市场没有大的影响。
据了解,东芝一间工厂的月产能约为10万片,如若真的损失近10万片晶圆,相当于损失的是其一间工厂一个月的产能。
目前东芝对此事没有做出任何表态。
对于停工的具体原因,目前尚未有确切说法,根据多家媒体报道,更多的说法倾向于晶圆制造流程出现问题。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2017年在非三星阵营3D-NAND制程转换不顺的影响下,3D-NAND产出占NANDFlash整体产业比重约50%。
从NANDFlash的供给面来看,因为NAND制程从2D转进3D不如预期,导致2017年非三星阵营的新增产能没有百分之百完善利用,再加上转换期间所带来的产能损失,让2017年市场呈现整体供不应求的状态。
从各厂制程进度来看,三星64层3D NAND自今年第三季已经开始进入量产阶段且今年第四季3D产能比重将突破50%,明年将提升到60-70%水平。
SK海力士今年第四季3D NAND产能占比约为总产能的20-30%水平,以48层3D NAND为主,但明年将会专注于扩充72层3D-NAND产能,3D NAND产能比重在2018年第四季也会来到40-50%。
东芝/西数阵营今年上半年主流制程为48层3D NAND,预期今年第四季3D-NAND的占比将会占东芝/西数阵营整体产能约30%水平,2018年第四季目标突破50%。
据供应链透露,近期NAND Flash市场其实原本已有供货稍微纾解的现象,如今再传出原厂生产变量,外界担忧市场供需将再度趋紧,第4季可能又是缺货的情况,价格涨势难以和缓。
据中国闪存市场ChinaFlashMarket报价,NAND Flash每GB的价格从2016年的0.12美金一路上涨至0.3美金,主流的eMMC价格上涨60%以上。目前,3D NAND产能虽然在逐渐增加,但仍不能完全解决缺货问题,预计部分市场供货紧张将持续到年底。
套路太深!高通在华禁售iPhone只是以战求和?
10月15日,据外媒报道,高通已经在中国起诉苹果,要求禁止苹果在华生产和销售iPhone,而这也成为高通与苹果旷日持久的官司战中最狠的“手段”。
高通发言人克莉丝汀?特林布表示,已经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理由是“苹果没有支付(授权)费用就使用了高通研发的技术”,希望禁止苹果在华生产和销售iPhone手机。
“我们此次主张的专利代表了苹果在其iPhone产品中使用的蜂窝无线通信技术以外的高通技术。这些专利涵盖了使用苹果自己处理器的iPhone产品延长电池续航时间的技术,以及与iPhone的‘Force Touch’功能相关的技术”。
苹果则回应称:愿意为专利付出公平合理的费用,但高通收费不合理。
苹果认为,在双方多年持续谈判中,这些专利从没有被讨论过,纠纷也只是在过去几个月内才出现的。
苹果称,“高通的这一指控没有价值,相信和高通其他的法庭手段一样,这次的法律行为也会以失败而告终”。同时,苹果也在反诉高通,确认不侵害专利。
恰逢iPhone X上市之际,高通这一步不可谓不狠,主动将战火引向苹果最为在意的中国市场,试图给苹果制造压力。
今年3月,苹果CEO库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苹果公司在中国有30年历史,有深厚的根基,如销售产品、零售店、研发中心等等,中国市场对苹果非常重要,会开拓更多的合作点。
不过,近年来,苹果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2017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依然保持增长,但中国市场收入却连续6个季度下滑。
在今年的iPhone 8系列上市后,苹果公司并未收到以往的关注,iPhone 8反映平平,在不少人看来,是因为消费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纪念产品iPhone X身上,大家都在等待重磅产品的上市。
但在这个关口,高通给予苹果“重重一击”,显然是找准了苹果的命脉。
业内人士分析称,高通希望借此给苹果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带来打击,切断其在中国的iPhone生产,而目前大多数iPhone都是在中国生产。数据显示,苹果有将近2/3营收都来自于iPhone。
长达9个月的拉锯战
高通与苹果的这场纠纷已经进行了半年多时间,双方目前正在上演拉锯战。
今年1月21日,苹果在美国加州南区地方法院起诉高通,并索赔10亿美元。苹果控诉称,长期以来高通收取的芯片专利使用费,收费标准跟智能终端的价格挂钩,智能终端价格越高收取的费用越多。这种收费方式有损公平合理的原则,阻碍了苹果的技术创新,并为消费者增加了成本。
针对苹果的起诉,高通于4月向法院提交了答辩文件,重申了其技术专利对行业的价值。
4月10日,高通在美国加州南区联邦地方法院反诉苹果,指控苹果违反与高通的协议、干涉为苹果公司制造iPhone与iPad的厂商与高通之间的长期协议等。4月底,针对高通反诉,苹果联合其供应商停止向高通支付专利使用费。
5月18日,高通向美国加州南区法院起诉富士康、和硕、纬创与仁宝四家苹果供应商,指控它们违反与高通签订的协议,拒绝向高通支付专利费用。
今年7月,双方的战火再次升级,高通以被侵犯专利的名义起诉苹果,高通称苹果侵犯了自己的六项专利,涉及到不同方面的手机技术,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禁售侵犯了高通专利的iPhone手机。
8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表示,针对高通起诉苹果iPhone 7、iPhone 7 Plus手机专利侵权一事,同意展开相关调查。ITC将“在最早的可行时间”内做出决定。
最终如何结束?
这场专利官司对谁的影响更大?从业绩表现看,目前高通受专利官司影响更大。
今年二季度该公司总营收下降约10%,净利润下降36%。而据高通公布的2017Q3财报,报告期内高通实现营收53.7亿美元,环比上升7%,同比下降11%。
另外,苹果是高通最大的“金主”之一。在过去五个财年,高通专利授权业务的毛利高达61%,“纳税”大户苹果每年送上的专利授权费不下20亿美元。
美国分析机构认为,如果高通在与苹果的诉讼中失利,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
iPhone真的能在国内禁售吗?显然不会,至少5年内是不太能看到,就算一审高通胜诉,那么苹果还可以继续提起上诉,而巨头间的专利费博弈诉讼战,打起来至少也要5年甚至更长。
这是一场利益攸关的战争,高通和苹果寸步不让是必然,对于高通而言,专利费是其利润的重要来源,而对苹果而言,iPhone的高利润是其每年利润的核心,如何尽可能减少这方面开销就很关键。 所以,高通与苹果这场马拉松式的专利纠纷将如何结束?
高通CEO莫伦科夫今年7月曾对外公开表示:高通与苹果的纷争将在法庭外和解。他认为,这些诉讼只是苹果寻求降低授权费的商业行为,最终双方还是会达成和解。
最终的结果最大可能就是,iPhone还是正常卖,高通和苹果将会最终私下达成和解,无非就是专利分成上标准的重新修订。
今年7月苹果与高通专利纠纷升级时,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高通的诉讼在短期内对苹果的影响微乎其微,他们依然看好苹果明年的表现。
高通霸权收费遇挑战
近年来,高通深陷多起专利纠纷中,这与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有很大关系。
高通在通讯领域拥有13万项专利储备,包括芯片、移动通讯等必要技术。无论智能手机是否使用高通芯片,都不可避免地使用了高通研发的必要专利,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专利费。
高通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芯片售卖;其二是专利许可。若设备厂商、终端厂商使用了其他厂商的芯片,高通认为涉及到自己的专利,也会向这些厂商收取专利费。
高通现行专利授权金收费方式采取整机出厂价格的5%计算,而不是芯片价格,两者价差达到十倍。光以苹果为例,在手机成本愈来愈高的情况下,被高通收取的专利授权费用跟着垫高,成专利诉讼的导火线。
高通庞大的专利积累,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高通2016年的财报显示,全年营收为236亿美元,净利润57亿美元。在236亿美元的营收中,芯片所在的QCT部门贡献了154亿美元,却只带来了18亿美元的息税前利润。相比之下,技术授权部门QTL的营收仅为76亿美元,息税前利润却高达65亿美元。
而在这之前,美国、韩国和中国大陆也都对其进行过类似的处罚。
2013年11月,中国发改委启动了对高通公司的反垄断调查。14个月之后,高通领罚发改委开出的中国反垄断历史上金额最大的罚单——60.88亿元人民币,并于15日内上交至中央财政。
2016年7月,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KFTC”)也向高通开出了8.54亿美元(约为56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罚单,不过遭到了高通的拒绝。
高通这几年还被英特尔、Nvidia、苹果等公司提告。今年对高通炮火最烈的反垄断诉讼,就是来自大客户苹果,这场专利一直延续至今。
康佳近期开始频频处置旗下资产。
9月27日,康佳集团发布了《关于转让昆康公司部分股权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昆康公司为康佳的全资子公司,此次康佳出售了昆康公司51%的股权。
就在此前不久,康佳旗下的另几处资产也相继被变卖。
8月24日,康佳发布公告,拟转让其持有的康侨佳城公司70%的股权,同时拟将位于上海市虹口区辉河路25弄5号的三套房产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今年5月,康佳还曾宣布出售旗下映瑞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2.935%的股权。综合上述所有资产,变现规模已近45亿元。
这不由令人猜想,这一近年来运转不善的老牌家电企业是否进入了“资金链断裂”的惨状。其实,一切与康佳的主业转型密切相关。
辉煌、动荡与衰落
康佳的前身,是1979年国家批准兴建的“广东省光明华侨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由中港合资,首期投资4300万港元,中方控股51%,港方控股49%。1980年11月,董事会正式确定产品商标为KONKA康佳。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康佳先后在东北、西北、华南、华东、西南分别建立了五大彩电生产基地,拥有彩电生产线20多条,彩电年生产能力超过了1000万台,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
随后,康佳集团又历经陈伟荣掌舵、改制、上市与扩张,公司的总资产一路上涨。自2003年开始,康佳坐实“彩电第一品牌”的名号,连续5年蝉联彩电销量榜首。到2007年,康佳彩电总体零售量占有率为14.09%。
元气大伤的同时,康佳还在经历着家电行业的风云突变。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开始挤占观众的注意力,彩电的市场需求量在持续下降。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电视销售综合2181万台,同比下滑7.3%。
与此同时,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公司的新打法也对电视行业带来了冲击。行业格局不可避免地走向互联网化。虽然康佳也在积极谋求转型,曾先后采取过推出互联网子品牌KKTV、发展OLED电视产品,引入互联网电视品牌的内容资源等措施,但终究无法与乐视小米的薄利多销和海量内容库去比拼吸引力。
另一方面,康佳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已经连续四年不超过1.3%,落后于海信等传统彩电业同行。20年前的康佳还属高科技制造型公司,但如今它已找不到新的核心技术增长点。
根据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康佳以230万台的出货量占据中国液晶电视市场9%的份额,排在创维、海信、TCL、长虹以及海尔之后,已从当年的龙头老大沦落为第二梯队。
轻资产化转型
在财报中,康佳也表示,由于彩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品牌电视持续低价竞争和外资品牌不断加大投入,同时以面板为代表的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致使彩电等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
赔钱的彩电业务倒逼康佳不得不另寻炉灶,不再死守单一产业苦熬。
康佳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凤喜曾在今年表示:“康佳不再只是一家彩电公司,将转型投资控股平台,做大投资业务,彩电业务则谋求独立上市。”康佳的公告也称,希望剥离家电制造等重资产业务,摘下“传统制造业”的标签,通过投资、孵化等方式,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财报中,确实能看出,康佳有众多的项目急需资金注入。 康佳目前正在进行的重大非股权投资情况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康佳的老厂区改造项目已累计实际投入金额为10.16亿元,而该项目的进度却仅有14.73%;昆山水月周庄项目已累计投入16.86亿元,项目进度为57%;科创中心项目已累计投入约7666万元,进度为17%;东莞建设新厂项目还尚未开始。
同时康佳也在积极买入。今年以来,康佳以5.88亿元收购广东楚天龙智能卡有限公司24%的股权,投资1.72亿元持有产业链上游企业深圳市耀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份,筹划出资不超过10亿元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等设立预计50亿元的产业基金。资本运作涵盖TMT产业、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多个方向。
综上原因,康佳向外抛售地产、资产也就变得不难理解。公司需要正向现金流,为转型做好资金准备。在主营业务遭到重创后,康佳试图走上轻资产化的的新路。
断臂重生
康佳的投资方向几乎涵盖了当下热门的智能制造、新能源、健康等所有新兴产业。
这在中国家电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要知道,体量是康佳数倍的格力、美的、海尔等企业转型,也仅限于和实体经济相关的智能制造领域。一旦“轻资产化”的实施完成,康佳集团将成为一家投资控股平台,远脱离于原有的家电领域业务经营模式。
康佳集团总裁周彬曾公开表示,“上市公司是一个资本平台,谋求的是资本增值。增值的手段不见得是通过单一的某个产品或者产业来实现。”
他认为,康佳完全可以利用深耕彩电业多年的产业优势,通过并购控股、自主研发、配置孵化器等多种模式,加快对外扩张,搭建智能生态,形成物联网的生态圈实现新的盈利模式。
刘凤喜则多次强调,只有康佳的彩电业务更加独立的运作,康佳集团才能够跳出具体产业而有更多精力进行宏观决策加强资本运营。此前据媒体透露,今年年内,康佳希望完成大彩电业务改制的方案,争取今年年底、明年初实施。一旦彩电业务完成改革,康佳所有业务都将完成机制改革。
按照康佳的规划,包括彩电、白电、手机等旗下几大业务都将通过产业公司化运作,集团则成为投资控股层面,从而做大投资业务。据了解,此前康佳集团已经组建了六七个投资团队,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运作投资业务。
或许,今后的康佳将不再是消费者认知中的家电品牌。它正经历着断臂式的变革,试图重生。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