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资料(七七事变资料50字)

七七事变资料(七七事变资料50字)

日军炮轰宛平城(资料照片)

七七事变资料(七七事变资料50字)

侵华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卢沟桥事变”侵华日军战地照片(资料照片)

7年前,**同志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满怀激情地说:“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华民族内部蕴藏着的无穷无尽的巨大能量,像火山爆发般倾泻出来,震撼大地。人民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页。

七七事变资料(七七事变资料50字)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占领娘子关(资料照片)

全民族抗战带来了什么

前面说到,**同志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中动情地说:“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

历史总是一环紧扣一环地不断发展而又有它的阶段性。“从那时起”四个字不能小看。作为新的“起”点,“那时”以后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不只是军事行动范围和投入力量的扩大,更重要的,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它使中国发生了哪些有着全局性意义的变化。

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5月提纲挈领地指出:“一个民族敌人深入国土这一事实,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第二年3月,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从宏观的大视角出发,把党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并且指出这三个阶段革命的任务、联合的群众、革命打击的目标都有所不同。其中,他这样说:“革命的任务,三个阶段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第一个阶段直接的表现是反对北洋军阀,第二个阶段直接的表现是反对国民党,第三个阶段表现为反对日本侵略者及汪精卫汉奸。”

从这样一种全局性考察出发,可以清楚地看到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中华民族的民族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和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者的共同斗争,使各民族之间形成强烈的认同感,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从20世纪初开始,中华民族这个名称已越来越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共识。

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对华侵略,在七七事变以前和以后最大的变化是:从局部性侵略发展到全面侵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深入中国内地,占领了中国将近一半人口生活的广阔土地,在不少地区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改变了几乎所有中国家庭的生活。这种状况是以往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

实际生活的教育,是任何滔滔雄辩都无法相比的。在中国国土上发生的这种悲惨状况,决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改变的。只有当国家和民族有了前途时,才有个人前途可言。

著名作家巴金1937年8月在战火纷飞的上海写道:“这一次全中国的人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把个人的一切全交出来维护这个‘整体’的生存。这个‘整体’是一定会生存的。‘整体’的存在也就是我们个人的存在。”多少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多少人抛弃旧怨而携手共同救亡,这在平时并不容易做到。

中华民族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这种万众一心的凝聚力是无形的力量,在以后一直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动力。

第二,民主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古代中国经历过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民主传统一直极为缺乏。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面对强大的敌人,人们最关切的问题莫过于怎样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答案很明显:只有依靠四万万民众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而要使全国民众积极投身抗战事业,必须实行民主政治,切实维护民众的利益,充分发挥民众的积极性。随着全民族抗战走向深入,民主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为什么能够在那么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原因就在于它能够坚决地依靠群众,由人民当家作主,认真推行减租减息,实行民主政治。

**很有影响的《时代》《生活》杂志的记者西奥多·怀特和安娜·雅各布当时写了一段报道:“共产党的全部政治论题可以概括为下面的一段话: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而且他的父亲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痛苦感情都转移给了他。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组织自己的警察和宪兵;给予他权力,让他决定自己应交多少赋税,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而且,为了保卫这个目标,他得同任何敌人——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进行殊死拼搏。”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在抗战期间能得到那样大的发展?奥秘就在这里。

再来看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在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在民主政治方面有过一点改进,一时出现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人们曾对它寄予很大希望。但是这种希望很快就变成失望。国民党政府甚至变本加厉地强化独裁统治,特务横行,豪门资本大发国难财,力图消灭一切异己力量。于是,争民主的运动在大后方日益发展起来,到1944年以后更走向高潮,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这对战后中国政治生活的演变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三,中国共产党被更广大的民众所了解和接受。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奋斗的。但是,在全民族抗战以前,它的政治影响主要在各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农民和城市里的革命知识分子中。由于国民党当局对革命根据地的严密封锁和对共产党的造谣、污蔑,加上中共中央多年“左”的关门主义错误,一般民众对共产党的真实情况了解有限。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共产党人在一些地区能够公开或半公开活动,人们对共产党的主张和真实情况逐渐有了较多的认识和了解。

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对中日双方在战争中的优势和弱点、对战争将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对应该采取的政策和战略战术进行深入分析,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这些都是全国民众当时最关心的问题,而在以前还没有人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及其前途作过如此系统、具体而富有说服力的分析。以后,事实的发展完全证明毛泽东同志所作分析的正确性。这就在全国范围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实际行动上,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也让人们感到耳目一新。一些民主人士和外国记者、观察者访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后所作的报道,也让大后方许多人看到了一个过去并不了解的天地,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新的希望。到战争结束时,国共两党已被人们视为可以分庭抗礼的政治力量。

除了这三点,全民族抗战还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国际地位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七七事变资料(七七事变资料50字)

上图为日军进入古北口镇城门(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6月21日拍摄的古北口镇城门(新华社记者 王化娟 摄)

七七事变资料(七七事变资料50字)

主编:窦建华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