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家(中国思想家排名)
在浩荡而漫长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无数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思想历经时间的打磨,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希望我们能从先贤的智慧中吸取到属于我们的精神力量。
一、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
主要成就: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秦七子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主要思想:相对主义,万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道”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主要著作:《庄子》
名言: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译文】朋友之间的交往要像水一样清澈,不掺杂污浊物。小人间的交往包含着浓重的功利之心,表面看起来像甜酒一样甘浓,实则浑浊不堪。
2、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译文】人心比山川还险恶,知心比探知天象更困难。
3、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译文】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上的麻木与愚钝,肉体的死亡倒是还在其次。
4、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译文】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5、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译文】人生最高境界的快乐就是无所谓快乐,人生最大的荣誉是不追求荣誉。
6、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译文】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
7、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译文】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了。
8、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译文】灵巧的人多劳累,聪明的人多忧患,不用智巧的人无所求。
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译文】世俗的人重利益,廉洁的人重名声,贤明的人崇尚志气,圣明的人追求精神修养。
10、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译文】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诋毁别人。
五、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鲁国人
主要成就: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
主要思想: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以法治国”
主要著作:《韩非子》
名言:
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译文】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译文】因为别人的话认为我好,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话认为我不好。
3、巧诈不如拙诚。
【译文】 巧妙而狡诈的“机智”,往往会适得其反;拙朴的诚,才能最终赢得人们的信赖。
4、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译文】懂得道理不难,明智地处理问题就难了。
5、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译文】所为夫妻,没有血缘之亲,相爱就亲近,不爱就疏远。
6、恃人不如自恃也。
【译文】依靠别人,还不如依靠自己。
7、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译文】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8、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译文】祸难的产生是由于心生邪念,而所以产生邪念是受了欲望的诱惑。
9、言之为物也,以多信。
【译文】话说多了,别人就信了。
10、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译文】不要遮盖别人的优点,也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 这是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所应该具备的。
八、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人
主要成就:儒家集大成者,后人为敬仰他尊称“大儒朱熹”,由其校订的“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
主要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开创了紫阳学派
主要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太极图说解》
名言:
1、人外无道,道外无人。
【译文】离开人没有什么道可言,离开了道也不会有人存在。
2、兼取众长,以为己善。
【译文】广泛吸取众人的长处,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长处。
3、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译文】要洗掉自己的旧思想,以产生新的意境。
4、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译文】每天检查自己,有缺点就改正它,没有就更加努力。
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译文】年轻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最好,最容易学有所成,但到年老的时候再学东西就难以学成了,所以不可轻视每一寸光阴。
6、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译文】一个人要想成为有用之才,就须加强自身修养,不可放纵自己。
7、学,须是如饥之须食,寒之须衣始得。
【译文】对于学习,应该像饥饿的人对饭食的需要,寒冷的人对衣物的需要一样才行。
8、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译文】人之所以学习,在于思考,通过思考,便能够知道事情的是非与否。
9、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译文】人的一生,在家没有贤良的父亲兄长,在外面没有严厉的老师朋友,却能成一番大事业的人很少。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译文】读书应当要做到三点:用心去体会,用眼睛去阅读,用嘴去朗诵!
十、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自号阳明子。明代浙江人
主要成就: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提出“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其学说世称“阳明学”。
主要著作:《王文成公全书》《王阳明全集》《传习录》
名言:
1、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译文】求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求知的结果。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译文】种树,一定要将树木的根系培植好。修养自身的道德,就应当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
3、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译文】学了知识,而不实践,这等于没有学到知识一样。
4、路途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
【译文】路上的平坦与危险,一定等到亲身经历体验后才能知道。
5、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6、君子之学以明其心。
【译文】君子做学问是用来明心见性的。
7、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译文】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的这种能力,就是良知;有了良知就是为善去恶。
8、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译文】一切道理都源于人心,心是万事万物的本体,所以,“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9、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译文】识得心中的良知、真诚、善良是我的天性,因此我必定要依着我的天性去行事,才是最自然而然、恰到好处的状态。
10、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译文】传授弟子知识,不要去追求过多,而贵在能够精和熟。
希望这篇短短的总结能引起你的共鸣,做一个有趣的灵魂。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