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不怕死的年轻人(招聘不怕死的年轻人电话号码多少)
口述/邵胜强
采访、整理/本刊记者 陈敏
战“疫”青年 封面人物⑤
痊愈者邵胜强:病危之后的生死22天
截至2月17日9点,全国确诊新冠肺炎患者70635名,治愈人数10853名,死亡人数1772名。
每一个数字,都链接一个人,一个骨肉相连的家庭。
31岁的邵胜强,武汉创业者和公益人,1月3日开始发烧咳嗽,1月12日入院当天病危,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2月3日痊愈出院。
从武汉协和医院到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他与病毒生死缠斗近一个月,克服死之恐惧,加深生之思索,也重新理解医护人员、同胞的含义。
邵胜强即将与家人团聚相庆,而为了他人的幸福,奔赴前线甚至付出生命的战疫者包括医护人员,他会铭记一生。
疫情残酷,生者将带着逝者的希望与祝福,努力活下去。
这位微信名“梦何寻”的年轻人,发了条朋友圈:
“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而言
世界上确实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
依旧热爱生活”
以下是邵胜强接受《中国青年》杂志记者独家专访时的述说——
01
救我的张教授,在一线感染了
1月3日,我正在自己开的第二家“喜鹊”面包烘焙店和人谈事,为听力障碍青年提供工作岗位,下午开始咳嗽发烧。
年底搞了十几场活动,我以为是累的,只吃了退烧药,但半夜又烧了起来。
1月10日,我已经发烧一周,窝在青山的家里。母亲来看我,拉着我去社区医院看病。医生只说是普通感冒,不让输液,只开了药。
1月12日,情况还是糟糕,我去社区医院照片子,已经是白肺,这才去了武汉协和医院。当时我只能小口呼吸,一深呼吸就会剧烈咳嗽。发热门诊有很多人排队,咳嗽声不断。
烧得迷糊时,我觉得自己基本上快挂了,就听到有位穿白大褂的医生在对护士说:“这个孩子快不行了,必须抢救。”我说自己还能走到抢救室,这位医生让我保存体力,亲自借了辆轮椅让我坐下。
护士说重症监护室的病房全满了,他又给院长打电话,说病人的情况太危险,再腾空加张床。下午6点,我被推进重症监护室后,直接上了呼吸机,高流量吸氧。
只要躺上去,就能活过来——我不认识他,但知道是这位戴眼镜的医生救了我的命。
后来,我从新闻里看到张劲农教授的报道,才认出是他。
“2019年12月31日,疫情伊始,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立即成立专家组,随即,经历过SARS、经验丰富的急诊科主任张劲农教授被任命为专家组副组长,主要负责制定疫情的临床救治方案和优化治疗流程。”
求诊的发热患者成倍增加,张教授坚守岗位天天接诊,极度疲劳,又不断接触发热病人,半个月后成为首批感染新冠病毒的医护人员之一……
我从网上的报道看到,张教授目前正在家隔离治疗,他说“倒下了,大不了再站起来”,康复后要继续上一线,与同事们并肩战斗,治病救人。
三个护士协同合作,为“胖哥”扎针
2月3日一早,我的两次核酸测试都成阴性,在红会医院第一个出院。当时的医疗队队长、西南医科大学呼吸与危重症教授李多,平日雷厉风行的大男人,也不由哽咽,说“值了”!
邵胜强抓拍了医护人员查房的情形,不管多么繁忙,“他们都非常认真、专业、热情”
04
伤口总会愈合,带着教训成长
刚发烧时,我在朋友圈吐槽“烧39.7”“高烧退了,上吐下泻”……1月9日停更,直到1月23日发了张与医护的合影,朋友们才知道我就是新闻里的“确诊患者”。
2月3日出院后,还需要隔离14天,我报名志愿者的计划只好延后,但开始在家接“诊”——头一天就接到17个朋友咨询。
怕死,人之常情。我是从死神手边出来的人,看得见摸得着,大家希望身边有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像抓到救命稻草。跟我沟通,他们就能得到安慰和信心。
找我的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重症病人的家属。
还有一种是自己没病,总觉得自己有病,人心惶惶。
我是拖久了,其实这个病大部分会治愈。
一是要心里定。
网络上的信息多,但碎片化、不系统,有的人越看越怕。我身边就有例子,焦虑失眠,总觉得自己得“新冠”了。各种奇葩的理由,自己吓自己。有一句话,恐惧源于无知。要多了解医学知识文献,不信谣、不传谣;正确认识疫情,培养独立思考、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是要多吃。
各种疫苗都是不能复制的病毒,白细胞想方设法地灭掉病毒,身体才产生抗体。但细胞也需要补充能量。我起初也吃不下、睡不着,努力能吃点东西了,病情才逐渐好转。
三是要防护,但也别关注过度。
我们在医院,几个小时才测一次体温。有熟人一小时测一次,还做个体征曲线图发给我看……封城之前,聚餐喝酒、走亲访友,没落到自己身上都不觉得是个事儿。封城之后,囤积方便面和双黄连,每天惶惶不安。
有句网络语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我听说有人排挤武汉人,有人着急出国,甚至有人高价卖口罩、发国难财。
我大学开始创业,改革开放造就了腾飞的中国经济,年轻人才能发展、致富。中国不缺成功的商人,但缺少为信仰布道的战士。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命运结合,把事业追求和人民的幸福结合,这不是空话。
我们是在巨人肩膀上成长起来的一代,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跟大环境息息相关。先富起来的青年人,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天下为怀,苍生为念。
我也期待早日恢复工作,报答医护人员,为国为民,奉献自己。
邵胜强创办的“喜鹊”面包烘焙店,曾为快递小哥免费提供爱心晚餐,并免费为孩子们开设烘焙课
这个疫情还暴露出一些问题。
我在朋友圈也转过朋友的求救信,她的父亲发烧到呼吸困难,但当时医院一床难求。全世界都在往武汉捐东西,可医疗资源跟不上,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医疗卫生系统的疫情预警机制还有短板……
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关注这个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党和政府也在给予强劲有力的支援,我们一定能迎来战疫大捷。
你问我这次疫情的创伤,是否会永远留在心里?我想,武汉人所表现出的大局意识,自我牺牲精神,在疫情下的担当与责任感,都在证明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这个城市的伤口会愈合
会重新长出花朵
人类会在教训中成长
更好地活下去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