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本草纲目(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药材)

李时珍(1518-1593)是明代最杰出的医学家。他历经27载,著成《本草纲目》,总结了明代以前我国劳动人民的用药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李时珍出身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的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祖上几代都以行医为生,父亲李言闻在家乡一带颇有名望,很受乡民的爱戴。李时珍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我国古代,尤其是八股取士的明代,整个社会都提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医学更被认为是末学杂流,所以父亲希望他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进人仕途,摆脱行医的命运。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14岁的李时珍在童试中中了秀才,父亲李言闻特别高兴。在父亲的督促下,年幼的李时珍不得不扔下心爱的医书,念起八股文来。但他3次到昌参加考取举人的乡试,都以失败而告终。最终,他下定决心放弃仕途,和父亲、哥哥一样悬壶济世,为天下黎民百姓解除痛苦。

1545年,蕲州发生了一场水灾,李时珍跟着父亲为百姓诊病,救死扶伤,忙碌了好些日子。这一场忙碌使李时珍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学所知的东西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行医挂牌,还得苦心钻研,积累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李时珍那个时代,医学和药学是不分家的,中药学以中医学的理论为根据,要想研究好药物学并取得重大成就,必须首先精通医道。于是李时珍专心致志地研究各家的医书,并把研究的心得体会用于临床实践,再根据实践经验,琢磨各家著述中的得失,加以取舎或纠正。

由于父亲的关系,李时珍同当地的医学大家来往都比较密切。名门大家里所珍藏的大量医书,为李时珍钻研医学理论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有时,他也会到外地去,向渔夫、猎户、樵夫、农民、药户等人请教,并仔细观察,反复试验,因此对各种药物的形态和性质都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搜集到了许多来自民间治病的偏方。冬去春来,转眼间十年过去了,李时珍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成了一位名医,附近的乡民常常来请他出诊。

有一天,李时珍受一户人家之邀前去诊病。患者的亲人说,患者原本病得不重,只因他们请了一个走乡郎中来看病,服了郎中开的药后,患者的病情反而加重了,上吐下泻、头晕眼花且气息微弱。

李时珍看了下郎中开的方子,心下大为疑惑﹣﹣方子十分对症,几味药搭配得刚刚好,为什么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呢?

李时珍又叫患者的亲人把药罐拿过来,细细察看里面的药渣。原来是药铺把有毒性的虎掌当成漏篮子配给了患者。

患者的亲人一见,立即火冒三丈,请李时珍和他们一起到药铺找老板算账。可是,药铺老板并不认账,还拿出一本中药典籍《本草》,理且气壮地反驳李时珍:“看到没有?《本草》上白纸黑字写着:‘虎掌即漏篮子’,你一个大夫,连《本草》都没好好读过,居然敢拿腔作势地来这里找碴儿?”李时珍把《本草》接过来一看,书上清楚地写着虎掌和漏篮子是同一种东西,他无言以对,只得快快而回。

回家后,李时珍找来各类《本草》书籍认真研读。《本草》是由我国古时候历代医学家所著,用于记录中药材的书籍。在李时珍生活的时代,《本草》典籍众多,其中,以北宋时期四川名医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最为完备。《证类本草》自问世时起,到李时珍时期,已经发展了400多年。在这期间,药物学知识发展迅速,医学家和民间陆续发了许多新的药物,还从**传人了大量“番药”。一些杂书有关于新药的少量记录,但存在很多错误,如常将两种药误当作同一种药,同药不同名,而被当时医药界称为“全书”的权威著作《证类本草》也存有不少错误﹣有时会把两种形态和药性不一样的植物弄混,有时会记错药材的功用和性质。各种《本草》书籍记录混乱,会造成药物滥用,即使大夫的方子开得再好,患者用后也不一定见效,甚至会因此丧命。

李时珍对前人著作中的错误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这种心情促使他编写一本新的医药学书籍一《本草纲目》,以纠正并整理前代及本代药物学的散失资料。正当李时珍为自己的构想着手忙碌时,楚恭王府里派专人来蕲州聘请李时珍到王府去担任奉祠正(掌管祭祀乐舞的官员),并以这个名义兼管王府的良医所。任职期间,李时珍一有时间,就继续撰写、增补《本草纲目》,并记录下他所接触到的一切药方。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朝廷下令各地推荐医术高明的医生进太医院,填补缺额,楚恭王就推荐了李时珍,于是李时珍出任太医院院判(协助太医院院使管理医疗事务的官员)。由于太医院管辖的药房、御药库里藏品丰富,不但有全国各地进贡来的药物,还有舶来的外洋珍贵药物,所以,在京生活的这段经历大大丰富了李时珍的知识见闻。

为了更广泛地收集医书资料,一年之后,李时珍便托病辞职回乡。自公元1565年起,李时珍多次周游四方,到各地实地考察,把全部精力投人到宏大的《本草纲目》编写工作之中。他先后到过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以及安徽、河南和河北等地,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广泛收集民间治病的土方、约物,不时征询当地的百姓,做了详细记录。

在对药物进行考察和试验时,为了区别药草及其药性,李时珍常さ白品辨。鹅肠草和鸡肠草外形相似,他尝过后,在《本草纲目》中写首,“二物盖相似。但鹅肠味甘,茎空有缕,花白色;鸡肠草味微苦,咀之涎滑,茎中无缕,色微紫,花变紫色,以此为别。”有时候,他甚?不顾个人安危去品尝那些传说中的毒草,比如据说毒性很强的蛇莓。他品尝后,记录如下:“俗传之能杀人,亦不然,止发冷涎耳。”

李时珍在亲身实践后,修正了前人医药书籍中的疏漏和错误,还综合大量的医学资料,开创性地对药物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类。这是现代生物分类学家仍在使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创制时间比西方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早150多年。

就这样,李时珍不畏艰辛,广收博采,行路万里,集16世纪前我国医药学之大成,三易其稿,用时近30载,终于在1578年完成集毕生心血的伟大著作《本草纲目》。全书共16部,52卷,近200万字,无论是收录的药物数目之多,还是内容之浩瀚,远超过之前任何一部本草典籍,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李时珍本草纲目(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药材)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