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里面祥林嫂提出的三个问题是什么意思(祥林嫂的悲哀在于)
祥林嫂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主角,她的画像是: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01 五年间,祥林嫂的变化之大
“乞丐”是祥林嫂现在的模样。五年前她还只是苍白的头发,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就是“我”在旧历年回故乡鲁镇,遇见的一个旧相识“乞丐”,她就祥林嫂。祥林嫂是“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旧历年,鲁镇家家都在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洗了煮。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便称为“福礼”了。这“福礼”在五更天陈列起来,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在鲁镇,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人家,今年自然也如此。而且,做这样的事情,都是男人。准备“福礼”,是一项神圣的活儿,祥林嫂没有资格去染指。即是拿了自己一年的工钱,请假到土地庙捐了门槛,本以为自己已经赎罪了,便高高兴兴回到鲁镇,然而,鲁镇的人依然视她为罪人,四婶依然不让她动那些称作“福礼”东西。祥林嫂的精神终于崩溃,她成了一的木偶人,忘记了淘米,忘记了做事,傻傻地,只是站着。鲁四爷家里终于辞退了她,她终究沦落为乞丐了。
02“我”成了压垮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
旧历年到了,大家都在忙着准备“福礼”。“我”是在河边我遇见了她,她完全是一个乞丐模样了, ……我站住,预备她来讨钱。可是,她走近两步,却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地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也许有吧,——我想。”我吞吞吐吐地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支吾吾,“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我踌躇迟疑,且愚钝,说:“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与祥林嫂的对话,是“我”有些惴惴不安,因之,趁她不再紧接着问,迈开步便走,匆匆地逃回四叔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不安中度过了一个夜晚,也还记起与祥林嫂的对话,仿佛有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在傍晚,便听到了一种议论。当别人的声音都止住了,只有四叔边走边高声地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不安中,隐约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但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问: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
“还不是和祥林嫂?”
“祥林嫂?怎么了?”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然而,“我”还是镇定了自己,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地回答,仍然没有抬头看我,便出去了。
在祥林嫂眼里,“我”是认字的(知识分子),又是门外人,见多识广。因此,她是把希望寄托在“我”这里的。她再三地问我——“灵魂”、“地狱”以及“死后”的事情。面对祥林嫂的三问,“我”从心里同情她,也想帮助她。然而,“我”的被动,犹豫和彷徨,却把祥林嫂的最后一丝希望变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03“我”对四叔的保守落后伪善,心存鄙夷
祥林嫂的死,“我”终归是觉得应该负责任的,却又总想逃。怕自己和那些封建之流一样地冷漠和残酷。索性就在祝福声里伸个懒腰,转个身,一走了之。
烟花声,鞭炮声这么响亮,有什么低声的哀嚎能被听到呢?“我”一边对四叔的保守落后伪善,心存鄙夷;一边对四叔又怯懦地不敢有任何不满和表示。所以对祥林嫂的同情,也是处于犹豫和矛盾,愚蠢怯懦和模凌两可之中。尽管祥林嫂是心存了抗争和希望的,但她的抗争有用吗?她的希望在哪里?即使她按照鲁镇的规矩,捐了门槛,鲁镇依然不能容她。
其实祥林嫂是那个时代,与命运抗争的典型人物。她死了丈夫,敢于从婆家逃出来,到鲁镇做工。但她不能够彻底清零她的过去,最终还是让婆婆找到了她,且卖了她。那是一个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眉,讨厌她是个寡妇。
祥林嫂“模样周正,手脚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
鲁四爷也似乎忘记了祥林嫂的寡妇身份,有些认可了祥林嫂的劳动。
从四叔嫌弃她的寡妇身份,到认可她的劳动能力,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祥林嫂在四叔家里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干活没有丝毫懈怠。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胜过勤快的男人。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地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04 祥林嫂按照鲁镇的规矩捐门槛为自己赎罪
新年才过,大约十几天,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说是详林嫂的婆婆。四叔终于得知祥林嫂是逃出来的,“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于是算清了祥林嫂 的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全都交给她的婆婆。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过谢,出去了。其时已经是正午。
“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
四婶忽然惊诧地说。祥林嫂是在去河边淘米的时候,被婆家找来的人强行塞进船里运走的。直到中午过了,四婶才想起祥林嫂去淘米没有回来。
祥林嫂被婆家人强行带回婆家,又是被婆家人强行塞进轿子,抬走了。一路上祥林嫂哭嚎,咒骂,拿定了决心一死。是婆婆把她卖给了贺老六,到了贺老六家,两个男人强按着都拜不了天地。最后,她得个机会,便撞向了香案,撞得头破血流,但她对强迫她改嫁的抗争,却没有生效。一年后,她生了一个儿子叫阿毛。鲁镇人听说,也都以为她行了好运。从此,可有了好日子过了。然而,没过几年,贺老六却因为伤寒,死了。不久,阿毛也被狼叼走吃了。祥林嫂再次成为寡妇,又失去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丧父失子之痛,祥林嫂的脸上也失去了血色,她是那样的苍白,那样的无助,而又有些木纳的一个中年女人(寡妇)了。
祥林嫂再次回到鲁镇,她依然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此时的祥林嫂已不被鲁镇接纳。她在鲁四爷眼里,已是不干净的女人,鲁四歧视她,就是柳妈也说她死过两个男人,是有罪的人了。她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讲阿毛被狼叼走的故事,神情木纳,眼神呆滞。
逐渐冷漠的看客们用阿毛的故事嘲笑她,甚至她额头上代表抗争的疤痕,都变成了可以嘲笑她的记号。柳妈说她有过两个男人,将来她死了,到了阴曹地府,两个男人必然争她。她这时就会被地府的小鬼锯作两半,分给两个男人。为了不是她将来在地府受苦,她必要去土地庙捐门槛,——也就做一个替身,让千人踏万人跨,以赎罪。这是鲁镇的规矩,她以前从未听过的规矩。她用攒了一整年的工钱,请假去土地庙捐门槛。捐门槛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大概是交了钱,余下的就没有祥林嫂的事情了。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她便精神很舒爽地回来了,眼睛也分外有神。她高兴地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05 祥林嫂的厄运再次升级
祥林嫂用鲁镇的规矩去捐门槛赎罪,期望得到鲁镇人的认可,重新融入鲁镇的社会。她按照柳妈的说法,去土地庙捐了门槛,满意自己和其他人一样了。于是,在“冬至的祭祖时,她做得更卖力了,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
四婶慌忙说:“你放着吧,祥林嫂!”
“她像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她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到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
“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她。”四婶有时当面这样说,似乎是警告她。
然而她总是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打发她走了,叫她回到卫老婆子那里去了。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总之,祥林嫂是先成了乞丐,然后再由“我”的关于“灵魂”、“地狱”、“人死之后”的去向的回答,而葬送了生命的。她的悲剧命运和厄运的升级,“我”这个在祥林嫂心目中的识字人,门外人,成了祥林嫂厄运的最后推手。她失去了最后一丝希望,在厄运升级到她的苍白而柔弱体魄再也承受不了的时候,而死去的。她的抗争,一次次地终于成了那个旧历年到来之时雪花,或者是那脆响之后的烟花爆竹,而最终烟消云散了。
06 小结:祥林嫂命运的悲剧的意义何在,她的抗争何以总是失败
祥林嫂的抗争,终于在鲁镇的主事人,鲁四这个的封建社会的伪“道士”的鄙视和压迫下,走向生命绝境的边缘,再由“我”这个所谓的“知识分子”、“门外人”的假同情,真犹豫和模凌两可的愚蠢,最终死于旧历年的《祝福》的鞭炮声中。鞭炮声是那样的脆响,似乎在挑战着祥林嫂的死亡。死亡虽然是祥林嫂的悲剧,但她作为鲁迅笔下的一个人物形象,却活在了人们心中。
在近百年的历史长河,祥林嫂作为旧中国被封建伪“道士”鄙视,压迫,乃至死亡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将依然活在人们心中。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她采用出逃、自杀等手段抗争,最终没有逃脱命运的羁绊;她入乡随俗地捐门槛,希望赎罪,渴望自己得到接纳,她用一年的劳动所得“捐门槛”,只是换得了极其短暂的精神上解脱;她的笑容随着那个“冬至祭奠”,化作了刺向她的致命的匕首,她丢掉了在鲁四家里的饭碗,而成为一个精神抑郁的乞丐。
祥林嫂屡屡与自己不幸的命运抗争,但却不能争得做一个正常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的笑柄(她一遍遍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她生命里的唯一希望——阿毛),但不过是一个被别人取笑的木偶而已。阅读鲁迅先生的《祝福》,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给予我们后来者的一个不可小觑的启示:祥林嫂是值得我们后来者记住的一个典型的教科书试的人物,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抗争和取得,必须在社会大环境的支持下,方是生存和成长的根基。
鲁迅塑造的祥林嫂形象,文学的世界里有,现实的生活依然有。一个人命运的羁绊,坎坷,也许如大海的浪涛,一浪一浪,让人猝不及防。但活着,总是人所希望的吧!正如余华在《活着》中所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书中的富贵,就是“活着”的一个榜样!尽管他命运多舛,悲苦到令人唏嘘哀叹,但他总是那样津津乐道地活着。
踪影 2021/9/2
#祥林嫂#
鲁迅《伤逝》涓生和子君,若生活在当今社会,结局会怎样
散文|鲁迅纪念馆与故居
鲁迅: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