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能走亲戚吗(2021年年底还让走亲戚吗)

在2023年开年之际,多个部门和行业发布了一系列“稳经济 促发展 强信心”的统计数据和规划目标。积极信号已发出,下一步,经济复苏、社会治理、信心恢复这三步怎么迈?在浙江省两会召开之际,天目新闻记者采访的多位代表委员和会外专家表示,很多迹象表明,我们的疫情防控已走过最困难的阶段,今年第二季度经济有望恢复正常。同时,面对疫情防控中的社会治理短板,我们需在未来治理中“稳中有变”,提升风险韧性,为经济和社会稳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问答浙江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接下来“新三步”如何迈?

宁波舟山港北仑穿山港区 图源:新华社

第一步:抢订单促销费,多管齐下推动经济复苏

对浙江而言,经济复苏,微观的表现也在于进出口订单。1月12日上午,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后,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商务厅厅长韩杰通过“厅(局)长通道”表示,作为外贸大省,去年浙江全力出台新政策;全力抢抓新订单;全力挖掘新增量。仅2022年12月,全省就有20多个政府和企业团组“走出去”,拿到了意向订单180多亿元。2023年,浙江将继续全力拓市场抢订单,全力稳存量扩增量,切实发挥好外贸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浙江外贸的竞争力在于上下游产业链完整、产业集聚度高、相关配套齐全、效率高且分工明确,可以形成规模经济产业集聚效应,把成本降下来;同时,浙江市场意识强,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这样产业适应力就强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说,长三角这几个省在外贸上都很厉害,各有千秋,相互辐射。

不过,“抢订单”并不是结束。“带动就业的往往是小微企业,它们风险意识不如国有企业,抓机会能力倒挺强,马上出手‘抢’,这种‘抢’又往往带有盲目性,就需要政府多加引导,可以通过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出口转内销等方式,帮助市场主体生存下去,我认为,下一步政策重点应该从生存转移到发展上,在发展中优胜劣汰。”白明认为,有没有“抢”到订单,抢到多少订单,也不是评判目前市场恢复情况的最主要指标,“要立足长远。”

1月11日,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锦华在“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也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浙江智能制造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凝聚科技创新,让智能制造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

而回望过去一年,浙江密集出台稳经济38条措施、实施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出台18条举措助企稳工稳产等惠企纾困政策,通过“组合拳”,不断推动着经济稳进提质。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民盟企业家联谊会会长、赛丽正宏集团董事长夏赛丽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去年以来,浙江省积极推进稳进提质攻坚行动,经济运行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仅去年下半年,浙江公布的“2022年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显示,虽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浙江民营企业仍瞄准商机,不断补足发展短板,百强民企整体业绩呈较大提升。其中,营收总额达到60018.32亿元,较上年增长16.92%;96家企业实现营收增长,14家企业营收超1000亿元,5家企业达2000亿元以上。

而对于经济复苏直观感较强的消费端,夏赛丽建议,未来想要增强经济内生动力,还要抢抓时机,有效激发消费活力。比如,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扩大覆盖范围,更加体现普惠性和公平性;紧扣节日节点,精心举办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有序组织美食、服装、家具等展销活动,促进消费回暖;进一步提振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快推进文旅消费和假日消费。

问答浙江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接下来“新三步”如何迈?

金华智慧化工厂助力高端“智”造。

第二步:稳中有变,把握好社会治理这块“压舱石”

社会治理层面的安定,是经济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创新深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绘就共同富裕壮丽画卷的过程中,社会治理是一块起着重要作用的“压舱石”。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告诉天目新闻记者,“过去三年疫情相当于一个‘极端压力测试’,我们的社会治理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补足短板,在这些方面切实提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的重要工作。”

赵志荣认为,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在全世界是得到公认的,其中暴露的短板,是我们转化为清醒认识、深刻反思和切实提高的一个契机。

如今,站在崭新的路口,社会治理之路如何持续进阶?赵志荣表示,疫情防控的三年里,中国在数据技术和其他政策工具上有很多前沿性探索,健康码、大数据分析、人脸识别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他提出,一方面妥善应用好新技术,促进更多方面公共目标的实现和多维公共价值的保障和提升;另一方面补足短板,确保技术效能转化为治理优势,也为其他国家治理现代化做出贡献。同时,我们还要更全面地考察和分析技术手段的影响,在实现技术目标的同时避免“数字鸿沟”和技术误用。

问答浙江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接下来“新三步”如何迈?

图源:交通运输部网站

“我们期盼春暖花开后,不仅有经济的明显反弹,还有社会治理的实质性提升。”赵志荣建议,在社区治理上,要切实做好基层社区的代表性,比如说,通过完善街道和居委会的推选、运作和监督机制,不仅反映社区民众呼声,而且创造机会,让公众能更多地实质性参与合作治理。此外,除了政府要发挥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媒体宣传和多元的政策声音也是重要的保障。

夏赛丽也认为,提振经济还需要提升基层治理,做好公共服务保障。她建议,接下来要充实基层工作力量,配足专业化服务力量,加强医疗救治、生活保障、心理疏导等服务供给,引导大众继续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并且,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提升基层治理和民政公共服务水平,助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成岗在解读《2022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指数(CSGDI)年度报告》时也表示,面向未来的社会治理,需要“稳中有变”,提升风险韧性,需要“价值至善”增进人文关怀,需要“创新智慧”聚焦技术赋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嘉兴桐乡桐昆集团聚酯纤维“未来工厂”。

第三步:给各行各业送“定心丸”,传导信心的恢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告诉天目新闻记者,中国实体经济尚处于爬坡过坎阶段,中国实体经济面临诸多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非常重要。并且,国家始终是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个坚实基础不动摇,鼓励实体经济创新、鼓励现代金融资本市场发展、鼓励人力资源进步。从方方面面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不过,这些都是慢变量,要见效果还需要时间。进入2023年,他认为,二季度经济有望恢复正常。

从浙江看全国,以浙江促全国。

最新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浙江2023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万元。

目标折射了经济向好的预期,受访代表委员一致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刚刚从**抢定了一笔10亿元大单的吴锦华对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去年12月下旬,我从电视上看到浙江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扶持民营企业抓创新、拓市场的新闻,十分振奋。我们也有很多**客户,在春节后表达了要来浙江走一走、看一看的强烈意愿,我相信这条路我们浙商一定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浙江省人大代表、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杭州市青联副主席邹华有同样的感受,“许多民营企业在疫情中经历了波折,但在关键时刻,政府出台的助企政策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让我们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在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看来,浙江各级政府、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性和行动力都值得点赞,“我们虽然经历了最艰难的时刻和史无前例的挑战,但是我们坚持住了。这些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更有韧性,未来仍然充满期待。”

此外,赵志荣认为,2022年百强县榜单显示,在2021年我国疫情常态化管控和经济整体未复苏的前提下,我国县域社会治理水平整体上仍然得到艰难提升,尤其在政府社会管理维度有突破性提高,“这一现象表明,在去年多轮疫情冲击下,全国各地区在社会治理方面还是表现出相当的韧性,这为接下来的恢复和发展增添了信心。”

张燕生表示,短期来看,今明两年经济可能会逐渐走出新冠疫情的冲击,走向真正的正常化,逐步回升,“未来5年,不仅要走出新冠疫情的冲击,还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把中国经济跟世界经济联系到一起,真正实现挂钩不脱钩,实现高质量发展,让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人才成为第一资源、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真正推动数字赋能、绿色赋能、创新赋能。”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