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山是哪个省,浙江戴氏概述

治天下者, 以史为鉴。

治郡县者, 以志为鉴。

治家齐身者, 以谱为鉴。

据司马迁著“史记”载,四千多年前,洪水泛滥。远祖契,佐大禹治水有功,民得以安。帝舜赐契为子氏,掌五教,受火正司星之职,探察天文。契是帝喾之子,黄帝之玄孙,字阏伯,封于商,今河南商丘,为商之一世祖。传至帝辛、商被周灭。周武王封微子启于宋,即宋国第一任君主,戴撝公为宋国第九世第十一任国君,追认为戴姓始祖。

浙江戴氏概述

商丘

始祖戴撝公生于西周公元前八二四年(丁丑年)二月十六日寅时,是商朝国王帝乙第十世孙。戴撝公前后世代均为周商的贵族、诸侯。戴撝公在周宣王二十九年(壬寅岁公元前七九九年)被周宣王封为周士卿大夫任宋国国君,在位三十四年,薨于公元前七六六年。因撝公仁而爱民深受百姓敬仰与爱戴,有功在于社稷,周平王赐谥号曰[戴],封戴邑侯。撝公生子武公,武公生宣公、穆公,皆以王父谥号戴为氏,命其子孙永记先祖谥之荣,为纪念始祖之功后裔逐以谥为姓,戴姓自此始。后裔居亳州谯国郡以谯国为堂,是戴姓谯国堂之由来。撝公始下传十八代至剔公偃公共二十一位国君。

自宣公、穆公起,近六百五十年,戴姓人丁发展到六万余人,至公元二年西汉末,历近八百多年,发展到十一万人,至公元一一八年东汉中,人口比西汉末略有增加。至东汉间,戴氏基本聚居在河南,以商丘为中心周围之河南东部和安徽、山东交埌地区。此间,注“礼记”戴氏大名人戴德、戴圣叔侄即商丘人,注礼记就在商丘。名士戴崇乃沛郡人,解经夺席戴凭现河南汝南人,戴封乃现兖州龚城东北人,戴良乃汝南慎阳人,其曾祖戴子高与良同处,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立传所涉及者,其居地均在祖地。历经两晋、南北朝至唐初,又经五百余年,祖地族众增加万余人。在东汉,戴氏开始南迁,在浙江上虞就有东汉司徒戴就。在西晋向东南方向两浙迁移乃是大批族众。西晋骠骑大将军戴若思,戴昌会稽太守会稽人。更有东晋占侯戴洋迁浙江吴县,东晋名士戴逵从谯国今安徽宿县迁建康,因得罪晋太宰武陵王司马晞,迁居浙江(嵊县)剡溪于浙江剡溪始祖。其子勃与颙迁居浙江桐庐戴山,“颙在是处春日携双柑斗酒听黄鹂。”颙又曾迁居浙江长兴县(今湖州)成浙江大族。南北朝时戴僧静公于高平太守迁居会稽。今于萧山、陵桥等地始祖。南朝宋越骑校尉法兴与兄延寿、延兴乃迁籍浙江山阴。南朝齐司马戴静迁籍浙江永兴。南北朝戴僧朔迁吴郡钱塘。考《晋书》、《南史》,此间原以商丘为中心周围,豫东广大地区戴氏名人无一记载于史书,此证明戴氏已从豫东故地大批南迁到浙江。这是戴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迁向东南浙江。

戴氏此段时间南迁,因在政局动乱。西晋末,匈奴、羯,氐羌、鲜卑,大举进入中原,《五胡乱华》,在北方先后建立十六国。南北朝时,北方几乎为鲜卑所统治。北魏孝文帝曾下令全部鲜卑族所领各姓部落,统改汉姓。另有北方之高丽,扶余、鸟丸、柔然,西域之昭武九姓、龟兹、于阗、疏勒、车师、吐火罗、破落那,西南之天竺、叟、南方之巴、宝、獠、狸、蛮、溪、濮等族纷纷加入,中原各族混居,形成一大批新汉族与汉姓。时东南较为安定,且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戴族与中原广大地区其它氏族南迁,势之必然。

唐初,公元618–790年,戴氏人口发展到十二万左右。唐朝中安史之乱后又经黄巢作乱连年战争,戴氏人口又回落至八万以下。至南北宋时,人口又有增长。至宋末,几近唐初人口,达十一万多。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一点五,排在一百零七位。

考《新唐书》、《旧唐书》、《宋史》,所载戴氏名人有戴胄河南安阳人,父子相太宗、相高宗;还有戴护,婺源人,原属安徽徽州辖。护公裔孙散布我们浙江各地,由此观之,戴氏在宋朝又补充向东南迁移,戴氏人口重心已南置换,在浙江南北大发展,形成多地望族。如浙南数县戴氏之祖昭公讳翔字文龙因安史之乱迁闽,后裔孙讄公就因黄巢之乱社会动乱,由闽迁入浙江温州,后裔在浙南广大地区繁衍。随后昭公后裔孙儒公、皋公由闽迁入浙江台州,子孙分布浙南浙东地区。

综上述国史所载戴氏名人和众支家谱,乃见在宋代,浙江为戴氏聚居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戴氏人口百分之三十五,占浙江总人口百分之零点七。全国戴氏分布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西,两省戴氏人口占戴氏总人口百分之四十七。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福建、四川、台湾、上海,此九省戴氏又集中占百分之三十七。全国以浙江为中心,向西、向北,形成上述九省联片之戴氏聚集区。

元朝,蒙古贵族政权酷烈虐杀汉人,人口剧减。在南宋理宗时,全国人口达一亿,至元初期,剧减半。到元顺帝时,元朝人口达顶峰只八千七百万。时有人向元顺帝献策,杀时张、王、李、赵、刘五大姓占全国四分之一人口,以固统治。幸元顺帝未允,汉族才逃此大劫。而我戴氏此时皆潜隐不出,韬光养晦。元国史有载戴氏名人戴良一人,其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元顺帝闻荐,授其江北行省儒学提举,戴良不就,挈家泛海抵登莱,后变姓名隐四明山,自号九灵山人。

此酷烈之境,戴氏如九灵山人伸屈得宜,人口反上升,由宋朝时全国人口排列一百零七位上升到第四十八位。此时段戴氏人口达三十七万,占全国人口百分之零点四,浙江仍为戴氏第一大省,占戴氏总人口百分之二十八。戴氏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此两省戴氏占戴氏总人口百分之四十六,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一点八。其次分布于江苏、山东、安徽、四川、湖北、福建,此五省又集聚戴氏人口百分之三十六。

明代上溯至宋,六百年间,虽全国人口纯增长百分之二十,而戴氏人口却净增长率为百分之二百三十,超过全国人口增长速度,纯增二十六万,浙江仍为戴氏人口第一大省,占戴氏总人口百分之二十八,浙江、江西两省戴氏人口占戴氏总人口百分之四十六,其次苏鲁皖鄂闽五省戴氏又集中戴氏总人口百分之三十六,形成九省片联之戴氏聚居区。而戴氏人口开始由浙赣之重心北向江苏移动,同时向西迁移。

从明朝至今六百多年,戴氏人口已达四百六十八万,为全国第五十四位大姓,占全国人口百分之零点三九。六百年增十三倍。近千年,戴姓人口呈上升态势。今万人中戴氏占三十九人。

今戴氏人口分布重心在江苏,居住人口占戴姓总人口百分之十六点九,为戴氏第一大省,占省人口百分之一。江苏、湖北、四川三省,聚居戴氏总人口之百分之二十八。此六百多年间,戴氏人口迁移与明以前有不同,流动方向是向华中,向西部之回迁,向东北亦为新流向。

当今中国最大都市上海,一百位大姓中,戴氏占四十四位。台湾一百位大姓中,戴氏排第五十一位。

近六百年戴氏人口剧增,因清朝时满族八旗姓戴佳氏、达尔充阿氏等氏族全部改为戴姓,同化为汉族,还有部分现为鄂温克族戴氏,此前,戴氏血系一直比较单纯(这些氏族经河北沧州宗亲多年亲自实地考证核对宗谱,实属汉人与沧州戴氏同宗,源自浙江剡县戴逵后裔)。

戴氏在三千年历史风尘中,起商丘,搏风雨,挟雷电,斩辣披荆,英才辈出,布满华夏,挺进浙江遂成泱泱巨族。自西汉朝始北方的戴氏遂迁徙浙北部、浙西部,唐、宋间有闽省戴姓迁浙南部、浙东部。迁徙浙江戴氏皆源于西汉宣帝时九江太守圣公后裔,虽官居多地,但在浙江留存血脉。东晋安帝隆安年(397),圣公后裔荆公,官越州牧慕江南山水秀丽,迁徙会稽之域,东晋著名学者雕塑家画家戴逵,又从会稽徒剡溪。其间遂分支各地,唐代其一支迁徙安徽歙州之休宁自成村寨是为隆阜。至元代,隆阜戴氏遂分支衢州江山之峡口,婺州兰溪纯孝乡,是为村舍称上戴、下戴。又一支迁徙安徽之婺源(今属江西)。上戴之地后另有戴氏迁入由江南休宁迁来兰,徙于莲湖之前屋居,自咸丰辛酉兵燹而后痛。戴氏居前屋者人丁稀少,于光绪二十年并祠合谱。明州(今宁波绍兴)一带的戴氏多为逵之裔,婺州汤溪之中戴,多数为逵公后裔,也有的是昭公之后裔从兰溪上戴迁入。

再一支较大的支系则是逵公之支脉戴昭字德辉,唐朝僖宗干符二年(875),官拜浙东五部兵马大元帅,平南节度使,尚书令挥刀镇越,终于诸暨陶朱乡私第之地。戴昭生有四子:惠、堂、忠、礼,戴堂奉父命镇越之鉴湖,后迁居浦江建溪居焉,因练武时常驰马试剑,乡人称其居地为“马剑”(今为诸暨辖)。

堂公第十六世孙文昌,迁徙兰溪通化(原属浦江);第十七世孙士良迁浦江南门;第二十四孙名尚,迁萧山伊家店;第三十一世孙殿荣迁萧山凌桥等地。今浦江、桐庐一带多为堂公之裔脉。

安道公派下传二十二世戴昭公,再传七世戴礼公从会稽迁至兰溪,为兰溪十一都望云乡(今兰溪市女埠街道楼圹村),为迁兰溪始祖。再传八世戴寿六公复迁莲湖上戴村旺圹南定居为始迁祖。子孙旺盛,而被世人视为上戴。原有莲湖之地也住有逵公之后裔,属安徽迁来,俗称下戴。至清代仁二公一族又迁居金华市汤溪镇,戴寿六公派下第六世戴进一公(明正统丁卯年九月生)迁居上戴村东三里地石岩坞居住,现称石宕坞村为石宕坞始祖。

南朝戴逵公之子戴颙字仲若,闻桐庐山水之美,兄弟二人同游而留居由剡溪迁桐庐。今桐庐湖州之戴氏多出此支,也有从安徽休宁,绩溪迁居的,溯源皆归逵公后裔。时戴颙好医采药救世于乡邻,并编着《戴记》十篇于世。

建德境内之戴氏,多归圣公之脉逵公之后裔,为明清二朝迁入。清康熙年间文奎兄弟由兰溪下戴迁徙建德,卜居上源之域之大宅里;乾隆年间兰溪下戴一支今迁寿昌县九都。桐溪之戴氏于清代从福建迁入为多;大同镇黄垄之戴氏,于清代从江山迁入;干潭镇下包戴家之戴氏,于清代从安徽迁入;寿昌镇东门之戴氏,于清代从安徽休宁隆阜迁入等。建德没有较大的戴氏集聚村落,稍集中居住的有大洋镇的南山下,干潭镇的下包戴家,大同镇的黄垄,梅城镇的桐溪,寿昌镇的东门,除此皆为散居。在散居戴氏人群中,多数为民国及建国后迁入,成为建德戴氏的新血液。

迁浙南唐朝相国戴胄公后裔孙戴讄公,唐懿宗咸通后期间约861-874由黄巢动乱之初,民不聊生,为此讄公从福建泉州仙游县上茅迁居浙江永嘉(温州)城东湖里安仁坊为温州始祖。讄公第七世孙珽公迁福建寿宁郡城西垟里,其弟琏公为闽王府长史、妣刘氏,讄公第八世孙天休公居温州九曲始祖,天休公生子临,临生五子:述、迅、廷、适、通。述公长子颙公派下一支分广东始祖 。天休派下道容公1573年由福建宁德洋中莲下村迁入下沙融入浙南。天休公族弟天旭公居仙居潘滩转迁永嘉合溪菰田,为永嘉楠溪始祖,现浙南戴氏为天休公、天旭公二大派。浙南戴氏迁融,流传万年,万世永光。
唐相国戴胄公后裔孙文明公生子儒公字良镒号晋泉居士,于宋景德四年从闽省泉州晋江蛙湖迁浙太平南塘(今台州温岭塘下)为始祖。后裔遍布于台州、宁波二市。

西晋骠骑将军若思公后裔荆华公,于唐僖宗间从闽迁入平阳金乡镇戴家堡为始祖,一门十一进士,现成为浙南戴氏强族,子孙绵长。

戴胄公第七世裔孙燦公后裔皋公,宋绍兴间拜统领官。因秦桧用事遂致仕,由闽莆田迁太平南塘戴氏房族中,生九子号称九龙后裔迁临海、仙居等地繁衍。

玉环楚门肇公字启贤号迁宁,在五季时(907-960年)左右,由闽兴化蒲田赤岸(大宾族)迁徙玉环楚门大竹岗,据谱载与临海之樟树下、天台之横豆、仙居之上园、四明之府治、东瓯之楠溪、江南之江宁皆一脉同贯。

戴撝公第六十五世天裕公生三子万灵、万硕、万寿,长子万灵公居发祥地砀阳谯郡,授许真君秘传,没后显迹护唐灭巢有功,追封抚昭应候王立祠享祀,葬砀山之北。生子承规字澄清,生于唐懿宗元年(860年)唐光启二年中进士,翰林学士,赏召入闽兴化蒲田。龙德二年避难再迁闽居之。同光二年(924年),又避兵乱而徙闽赤岸。澄清公次子德昌公,宋建隆间为官温州通判,其十二世后裔方三公迁林垟为始祖。天裕公次子万硕公与三子万寿公,避唐之乱由砀阳(河南)奔入浙江浦门(苍南)。万硕公第四世镒公名方镇,生于后晋天福四年己亥年迁台州黄岩南塘,传至普胜公自杭州至永嘉寻兄不遇,后寻到瑞安鲍田五年认亲而降帐鲍川,后定居上戴繁衍。万硕公第四世鑛公字罗献,避闽王乱于乾德五年从闽赤岸迁入温州百里街,后转迁瑞安来暮乡戴岙山,衍六世则美公于乾道五年(1169年)率族迁瑞安四都鲍田,子孙吉昌。

浙江戴氏概述

戴氏出于望族,有书香门第之誉,历代名人辈出。西汉有戴德戴圣注“礼记”号大小戴。东汉戴凭年十六举明经,博览群书,东汉武帝赞:“解经不穷戴侍中。”后汉书中载,戴涉、戴良、戴封、戴伯鸾、戴祖烈,戴遵等名士,事迹留传于世。东晋名士戴逵公,有“王子猷雪夜访戴”之故事,后人为纪念戴逵公把原来剡溪命名为戴溪。后山改名为戴山,戴山有二百亩拌竹,有茂林丛竹之誉,此山风景悠美。清流激湍,林崖苍石,互相映带,山之巅有龙湫。后人在剡溪边岸上建有戴溪亭。以上皆记在嵊县县志古迹篇中,戴逵公自幼聪颖过人,一生著作颇丰。可惜大都佚失。仅留几篇在广弘明集中录之。其长子勃,与其弟颙也爱好文学,喜弹琴,著作大都佚失。唐代宰相戴胄公与子戴至德,功绩名闻遐迩。其著作都佚失,北宋有戴洙,戴显甫、戴怀、戴士先、戴述、戴舜钦皆登进士。南宋时戴溪字少望。登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谥文端,一生为教育,著作甚丰,皆收录清乾隆《四库全书》中。也是永嘉学派佼佼者,叶适赞他曰:“少望天下奇才,于今世不过数人”。戴庆炣,字彦可,登淳佑十年(1250)进士,官至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副宰相),宋理宗赞曰:“那人的风范可否比得上戴学士?”著名文字学家戴侗字仲达,登淳佑元年(1241)进士,官至国子监秘书郎,著《六书故》传世。爱国大诗人戴复古,一生作诗2000余首,词50多篇。戴汾十七岁中武进士,戴应发、戴名世皆登榜眼及第。元代,文章大家戴表元。咸淳进士教授戴仁寿,秘书郎戴良齐,医学家戴思恭等。

明代,广东参政戴豪,监察御史戴德彝,著名画家戴进,御史戴弘演等。清代,音韵训古学家戴望,翰林院编修戴熙,嘉庆元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戴殿泗,著有《金华理学粹编》刑部尚书戴敦元等。据不完全统计,两宋登科中文科进士57人,登武进士,平阳与临安各9人。特奏进士3人。举辟科取28人。元明清时期,中进士56人。登举人贡生120人,武举人7人。方外人士最著名唐代永嘉大师,俗姓戴字明道。著《证道歌》留世同视为经典。传至印度称:“东士大乘经”。其妹玄机尼师,参雪峰禅师公案,名重十方。南宋戴姑太如。诵(大乘法华经)得正果,受到后人敬拜。清末至今戴氏涌现了一批知名人士,民国元老戴季陶,国民党中将戴笠。抗日英雄戴涛,大诗人戴望舒,北伐军军法处长戴任。古文学家戴家祥,石油气专家戴金星,水利劳动模范戴新泮等。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戴氏先贤,非但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并留下大量著作。如戴溪公著《石鼓论语》等十几部书,都收录在《四库全书》中。戴侗公著《六书故》,此书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部具有较高成就的别具特色的工具书,还有很多著作不一一列举(详见历代著作表)。

浙江戴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在浙江大地上,把文学、艺术、诗词、绘画、雕塑等方方面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并留下了大量宝贵文化遗产,来启迪后人。我们作为戴氏的子孙,为祖辈文化等方面成就感到自豪、光荣,但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祖宗先贤们的艰苦奋斗、好学精神,为中华民族文化、道德、艺术等各方面的努力而再造戴氏辉煌。

纵观戴氏一脉千派,源远流长。浙江戴氏,人才辈出,宗族强盛,大启无限未来。渊源谯国,泽被浙江,戴氏裔孙遍九州;同宗共祖,世泽绵长,血脉亲情代相传。

《中华戴氏通鉴》浙江编委会 戴三龙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